试论高中语文课改存在的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已经不再是新鲜词汇。课改在按照程序逐步进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笔者在认真研究课改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联系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课改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改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教学的基础。随着2003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许多地区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已历时九年,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了明显的改观,课堂教学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语文教育也似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可是,冷静思考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如火如荼的高中语文教育实践仍然存在着许多有悖课改初衷的现象,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笔者将对此进行系统阐述。
  一、课改理念比较片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高中阶段教育的价值,必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新课程。并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将课程目标设计成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尽管参与实验的老师大都认为新课程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但由于受到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维模式,高考及教学评价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老师认为课程改革只不过是换了一本教材而已。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新的课程理念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二、课改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
  关于语文的讨论从来都是轰轰烈烈。理性主义者主张“作文先做人” ,而批判者认为,语文中的理性泛滥,则抑制了生命体“人”的个性和情感;科学主义者主张在语文教育中贯穿理科的教育方法,推崇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培养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但批判者认为,在这种语文教育理科化的倾向下,榨干和冰释了语言浓烈的人情、人性意向,而成为一堆堆僵死、冰冷的语言代码;人文主义者主张语文教育应确立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一种终极关怀,批判者则认为,人文主义的语文目标专注于人的精神世界,忽视了语言的工具性,从而使语文走向虚无,陷入了另一种封闭与狭隘。在轰轰烈烈的争论面前,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形式主义也开始泛滥。一些“专家”“名师”脱离教育实际,标新立异,纷纷构建起“整套”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各种研讨会、观摩课纷至沓来,一时,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三、课改容易陷入功利化
  很多人都把语文教育的失败以及种种积弊归罪于高考指挥棒,这是不公正的,至少是不准确的。现行高考提高了语文的地位,语文在高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刺激了社会对语文的需求。有学生歌谣为证:学好语数外,考文考理都不败。而以往社会流传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语文地位的提高可见一斑。所以,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现行高考制度实现了语文的价值,而并非致使语文异化的根源。对于利益的追逐和普遍浮躁的社会心态,才是语文异化的根源。高考是一把双刃剑,是各方利益的结合点。学校创造品牌,获得在教育市场上的生源吸引力,需要它;老师拿奖金,获得在家教市场上的高额收入,也要它;家长少花钱,又能让子女进入名牌重点大学,同样需要它;学生要在未来生存竞争之中抢得先机,也必须靠它。正是多方利益的趋同,以及社会功利心态的日益膨胀,使得语文不由自主地进行着关联交易,它成了学校“打榜”的武器、老师高薪的依据;它既承载了家长和学生的希望与未来,又负荷着他们的痛苦和无奈。
  四、课程内容不全面
  课改带来了课程内容上顾此失彼,主要表现在:1 以发达地区为中心。在我国目前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因对地区差异的注意不够,在课程内容中还存在着以经济发达地区和文化发达地区为中心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城乡差异,东西部地区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差异都一直比较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生活条件的差别仍然很大,农村的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大多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对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了解不太多。而我国在教育政策的导向上,总是优先考虑发展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造成农村的教育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无论是在办学条件、教学水平 还是在教育投入和教育机会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内容也多是与现代都市的生活或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有关 ,们对课本内容甚至缺乏最起码的感性认识。农村学校所要求的文化准备或文化资本的严重缺乏,是农村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之一。这场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如果忽视了这个偌大的群体,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恐怕是比较困难的。2、语文教材内容上的无序性。为什么数理化等学科学生学得很起劲呢?其中那些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建立了一个科学的教材体系,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总是具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下而上的连贯性和递进性的特点,好像链条似的一环套一环地向高深纵向发展。为何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变?张志公先生说得好“我们的语文教学,吃亏就在于没有科学性”。为什么至今还未建立起科学的语文教育教学体系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材的改革步伐跟不上语文教学的需要。多年来,语文学科都没有解决好选文及知识的无序性问题。上篇课文与下篇课文之间,上一个知识点与下一个知识点之间,都无多大联系,学生一两个星期不上语文课,也很难看出有什么影响,难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觉性难以得到有效调动了。就目前的高中新教材来说,在编排上虽然尽可能地体现了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但还是不太符合高中生心理发展和认知结构的规律,语文知识仍缺乏明显的阶梯性和纵向性的特点。
  对于课改,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中,许多条件还没有具备,所以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客观对待,认真研究问题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才是正确的方向。只要解决了相相关的问题,相信语文课改会取得让人欣喜的成果,也会有助于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平贵.高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J],教研天地,2006,1
  [2]李旭.高中语文课改缘何举步维艰[J],探索争鸣,2008,1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串行口在微机与PT650F称重显示器之间进行通讯的微机配料系统,并就VB环境下RS232的编程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在分析了PT650F串行RS232口的输出数据格
摘要:文章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利用应用文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应用能力培养  中学语文的“文道”之争历来是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
摘要:在民族地区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朗读不规范、唱读等现象,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来一些自己的见解,为低年级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有感情朗读的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民族地区低年级语文朗读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段的朗读作出了要求: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低年段开始,教师有意识地丰富并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让他们开始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这对于孩子会话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至关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并不需要到处勤快。备课时,把课堂上每一分钟细密的安排都写在教案上,上课时,滔滔不绝地讲的满头大汗,自得其乐,自赏其才;批改作业时,把错别字一一订正……这样的勤快无异于抱着学生走路,把食物嚼烂了再一口一口喂给孩子,如此“保姆式”教育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永远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吃。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的所谓“深度阅读”,使学生如鸭听天雷,结果是有深无度。
期刊
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作文教学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难题.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割开来的现象,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造成阅读
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本文提出了6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生活阅读积累修改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
就TELEPERM-ME集散控制系统(DCS)在300MW机组应用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结合系统专业人员的测试分析结果和作者从事系统维护的经验,对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增加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若干建议和改进措施.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课改深入的今天,教师们对各种教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改善了课堂气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我认为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存在问题  1、脱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片面地认为课外知识越丰富就越贴近素质教育。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小学生而言,他
期刊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课题。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探究的前提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的过程应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结果应倡导个性多元,探究的模式应追求形式多样。在小学语文课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还应该处理好学生探究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探究学习与语言实践之间的关系、探究式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探究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运用、提炼总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法指导渗透提炼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