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因情境而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儿童是感性的“王子”,理性的“睡眠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着一双双富有灵气的眼睛,我们既要尊崇儿童的感性,也要唤醒儿童的理性。情境教学,恰好在这两方面都满足了儿童发展的需要,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的而且有意义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彩且广阔的空间。
  一、导入激情
  导入语,是一节课的开场白,相当于一部电影的开头,能否吸引人,就看这开场白能不能抓住观众的好奇心。教材所选课文大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这就为教师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深入钻研教材,触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之中获得知识。如教学《雾凇》这篇课文,由于雾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景象,学生对它的了解很少。要使学生快速地融入课文,首先就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十分壮观!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吉林那银色的世界,欣赏雾凇的奇特和美丽。”当看到学生们好奇的目光时,我知道这一番优美的描述已将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又紧接着问:“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雾凇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我播放了课前搜集制作好的雾凇视频,并配以生动的描述。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绪就跟着教师走进了美丽的吉林。可见,创设情境的导入能把作者的情感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二、品读动情
  教师通过课文所要传输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容——作者的情感、做人的道理等。创设恰当的情境对学生品读、体味课文的深层内涵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只要能敏锐地捕捉到情感的浪花在学生的心中涌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就能使涌起的情感浪花得到深化而盛开。如教学《桂花雨》第5小节时,理解母亲说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于是,我先出示原文中描写桂花的一段文字。接着,我问学生:“这是怎样的桂花呢?”学生有的说是“香气扑鼻的桂花”,有的说是“美丽迷人的桂花”……从孩子们的回答中看出,他们和作者一样都被这杭州的桂花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时,我连忙出示母亲说的那句话,问道:“连我们都被这清香扑鼻的桂花迷住了,可为什么母亲却觉得‘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是不是家乡的金桂有什么特别之处?”(相机出示课本上的桂花图)学生这时也百思不得其解了。因为我们班的孩子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几乎一年只回一趟老家,有的孩子甚至几年都没回去了。借助这个条件,我接着引导:“你们也都好久没有回老家了,老家的哪些东西让你们特别怀念?”学生们的思乡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我最怀念老家门口的那棵树。”有的说:“我最怀念奶奶做的饺子,可香了!”“那你们在南通有没有吃过好吃的饺子呢?”我连忙面向全体学生问道。“有,我吃过‘大娘水饺’!”“龙凤牌的水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是啊,这些水饺就是因为好吃才得到了这么多人的认可,打响了今天家喻户晓的品牌。难道它们真的就不如你奶奶做的饺子好吃吗?”我又问那个孩子。教室里顿时一片安静。忽然有几只小手举了起来,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说:“他觉得好吃是因为那是他奶奶亲手做的,那饺子包含着奶奶对孙子的爱。”“是这样吗?”我又问那个孩子。他想了想,点点头。我连忙把孩子们的思绪领回课文,这时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我想文中的母亲是因为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深的爱。”此时此刻,孩子们已完全体会到了母亲说这番话的心情了,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延伸移情
  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努力使儿童的情感更丰富,体验更精彩。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上注重课外的延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学完《九色鹿》一课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指导他们把课文改成课本剧,并进行了表演,学生通过表演,对文中人物的鲜明特征印象更加深刻了。学完《秋天》一课后,我带孩子们去校园寻找秋天的足迹,并举办了“我爱秋天”展览会,学生将他们各自找到的“秋天”以图片、实物或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兴致颇高。在学习了《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这几篇写景的课文后,我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去游览一下南通的有名景点,拍一些照片,再结合拍摄的照片写一篇介绍南通的文章,最后,在班会课上开展了“南通——我的家”的美文朗诵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南通的热爱之情。
  由此可见,课堂上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得到同步的发展,让小学语文课堂因情境而精彩。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已经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艺术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目前比较普及的艺术教育中,舞蹈是最常被忽视的科目之一。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美育功能,而舞蹈教育作为一种最为重要的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民族气质等都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故而应当之无愧地成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阶段,普及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四育人"相结合形成德育教育网络,做到德育工作全覆盖。高校应坚持德育为先,重视育人环境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在“认识乘法”一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环节,实现了学生从他动性、被动性到主体性、能动性学习状态的转变。  一、有效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
“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而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真正的遇到过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  衡量学生是否对教师所上的教学内容有很浓厚的参与性和兴趣,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兴趣所向。而决定学生的兴趣是集中还是分散,也分两种情况:前者是学生的主观性,后者则是教师的客观性。学生的主观性直接
据报道,国内一些地方存在古建筑倒卖灰色产业链。报道称,有人贩卖古建筑构件或整座古建筑,其中不乏受保护的文物古建、历史建筑、传统建筑等,通过"整容"改头换面,零打碎敲或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们各种交往的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看来,一个人倾听的能力,直接影响他的社交能力。倾听,是对声音言语的认识,是通过听觉接受口头语言信息。真正的倾听,指的是用心地听,从眼神、体态都表现出一种聚精会神与专注。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通过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