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发展理念 引领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和政府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确立的共享发展理念,是共享观和发展观演进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发展理念的升华。当前,青海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对于推进青海省社会保障改革,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现状,深入分析青海省青南地区在社保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共享发展理念为理论指引,尝试提出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改革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共享发展;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改革
  马克思曾提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循着“共建共享”的思路与方向,经过无数次制度创新和政策改革,在理想与现实互动中,从保护劳动合法权益出发,一步步向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社会迈进。治国必先安民,安民必重社保。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青海省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总支出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但由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重要且脆弱,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社会保障改革发展不均衡,尤其是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城乡差距较大、社会福利與社会救助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投入不足等。未来需进一步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和完善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一、 理论依据: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理念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美好追求,从《礼记·礼运篇》“天下大同”到孙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再到邓小平“实现共同富裕”,都是中国人对共享的向往。[1]共享不是一个学术语,它实实在在体现在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分配和扶贫等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把共享既作为发展理念,也作为发展行动。既作为发展的出发点,也作为发展的落脚点。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应当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的主导思想。针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仍不平衡,不同区域差距较大,还未能够真正实现共享发展的现实情况,特别需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并用以指导财富的创造与分配。青海省青南地区应紧跟国家步伐,在社会保障领域唱响共享发展主旋律,让社会保障成为共享发展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同时,在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时,一定要坚持共建共享、互助共济、公平正义三原则,完善好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最终促进青海省步入更加健康、文明、富裕、进步的现代化轨道。
  二、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现状
  青海省是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人口287.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7.7%。青海省有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28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青海省青南地区自然条件艰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贫困面广、程度深,全国14个连片贫困区涉及青海省的就有2个。青海省社会保障遵循“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以强化兜底保障功能、深化制度改革、防控基金风险为重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努力提升保障水平。
  (一)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青海省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弥补了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的最后一块短板。同时,建立了民族地区老年人关爱机制,实施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和7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政策。启动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重特大疾病患者医疗保障水平。推动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特定患者的急救费用给予补助。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青海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探索推进民族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引导老年人参加意外伤害责任保险,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开展农村住房保险试点。经过多年努力,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在民族地区基本形成。
  (二)稳步实现社保人群全覆盖,提升参保群众幸福感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青海省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人群全覆盖。2019年,青海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13.7万人、43.7万人、73.9万人,顺利完成201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待遇领取人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青海省66万余名正常发放养老金的企业退休人员调待、补发工作全部落实到位,共计6.64亿元。青海省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为11.78万残疾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893万元,全省25.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范围,大病医保报销比例由80%提高到90%,并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
  (三)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
  1.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升。青海省印发《关于提高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的通知》从2018年1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75元。从2020年1月1日起,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并结合艰苦地区实际,提高符合条件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海西州连续14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退休待遇平均水平达2766元。连续6次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达每人每月270元,高出全省95元。对7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高龄补贴每人每月130元。
  2.医疗卫生筹资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16年,青海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完成了省级统筹,参保率达96%以上,实现了城乡居民全覆盖,筹资标准由人均400元提高到了776元,消除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医保待遇差异。
  三、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青海省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作为青海省民生安全网的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从发展纵向上看,目前,青海省青南地区的社会保障从制度建设向普惠公平转变,但从横向上看,因自身各方面因素限制,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存在诸多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地方财政能力弱,制约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青海省青南地区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发展起步较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自身财政来源渠道有限,社会保障资金供给受到限制。在青海省青南地区贫困家庭收入中,作为调节分配收入的社会保障所占比例很小,难以发挥作用。经济社会文化落后对民族社会保障而言,意味着地方财政汲取能力低、社会集资能力低、个人支付能力低,人们参与社保意识低,从而使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大,筹集资源贫乏,青南地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足,保障水平偏低。
  (二)农村社会保障项目经办管理专业化水平较低
  通过调研,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经办管理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相关岗位专业性管理人员缺乏,留不住人,引不来人的问题突出,在经办具体项目时,存在诸多不规范、不专业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编制与需求不对称。二是青海省青南地区多处于海拔高、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交通不便,相关岗位工资待遇不高,无法引进留住对口人才。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经办管理能力薄弱的情况,在农村地区社会救助制度运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群众参保意识不强,阻碍参保积极性
  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发展不仅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收支状况的限制,同时也受民族地区所特有的传统习俗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如,社会保障政策在青南地区宣传讲解不到位,导致民众对社会保障的概念含糊不清,一知半解,村民通过参加社会保险来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社保参与率较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当前,青海省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际,从共享发展理念出发,以“城乡一体,提高质量,健全体系,促进公平”为基本思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青海省青南地区社會保障事业发展,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引领青南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共享发展理念在社会保障领域的终极实践是走向人人共享的社会保障。共享发展理念旨在全体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地区、民族、个体,要求全国各族人民在公平公正的平台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不断完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针对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相继出台了许多加大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工作力度、扩大社保覆盖面的相关措施,青南地区社会保障工作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但青海省青南地区受地域、经济、人口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不平衡,与国家及本身宏观政策的协同配合还不够,致使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适应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受到了损害,青南地区部分人群依然存在生活困境。因此,必须坚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秉持共建共享、互助共济、公平正义的原则,因地制宜、有序有节地推进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改革。
  (二)增强社会保障管理运行规范性,提升社会保障公平性
  青海省青南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在具体执行中因规范专业性不够,减慢了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发展步伐。因此,一是必须从制度与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增强社会保障项目管理运行的规范性,增加经办人员专项技能培训次数,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具体项目办理流程,提高项目管理运行科学性,努力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增强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加快青南地区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推行“互联网+人社”计划,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制度运行的预测、预警与监控能力,促进人社领域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社保经办效率,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三是加快青海省在社会保障领域立法步伐,积极建言献策。为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贡献青海力量,用法律替代现有行政法规与政策性文件,用完善的法律为各项社会保障事业提供明确且具体的依据。
  (三)加强青南地区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参保积极性
  充分发挥基层党员、乡镇干部等工作人员在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中的主体作用。在宣传方式与宣传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创新宣传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民族语言宣传社保经办制度,利用多媒体传播平台对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在宣传内容方面,可以以人民群众关心的养老保险为切入点,让少数民族群众认识到风险的不可抗性,接受现代社会保险理念,了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内容,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增强抵御风险的意识,提高参保积极性,最终更好地融入并适应现代化进程。
  注释:
  [1]张梅颖.共享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石[J].群言,2016,3。
  参考文献:
  [1]周弘,张浚.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当代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王延中等.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社会保障反贫困[M].2017.
  [3]巩瑞波.论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在理路与实践逻辑[J].求实,2017,3.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展开研究,分析探讨问题导学法在此方面的具体应用。文章围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引导总结、巩固练习等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阐述问题导学法的应
失地农民市民化是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建设中失地农民市民化转型遇到的问题受到政府重视和社会关注,经过几年努力,已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在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东部城市群建设实施。  本文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建设中失地农民市民化进行探讨。     一、失地农民市民化转型中遇到
长期以来,美国西尔斯谷矿物公司以一乙醇胺捕集烟气中CO2用于制碱。为解决一乙醇胺降解物积累对生产的影响,与HTC公司合作研究开发“Delta再生技术”,以真空蒸馏方法分离脱除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培养会学习、会创新、会思维的“完整的人”。通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善于阅读并通过阅读处理社会中的信息,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飞快发展,高等教育也面临巨大变革。学习模式的衍变,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对高校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力量,提升其
光合生物制造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生物制造模式,其以光合微藻为底盘,将太阳能和二氧化碳在单一过程、单一平台直接转化为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学品,可以同时起到固碳减排和绿色生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美术课程不被重视,审美教育缺失。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强化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美术综合
目的评估Ziemer LDV Z6飞秒激光机制作角膜瓣的FS-LASIK手术的并发症处理及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我院2016年1月至6月采用Ziemer LDV Z6飞秒激光机制作角膜瓣
国网浙江景宁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积极弘扬"红船精神",始终将服务工作与解决客户用电需求紧紧结合在一起,让广大群众零距离感受电力便民服务所带来的实惠,用实际行动架
目的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调节功能与眼位各参数的变化,明确影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效率的关键视觉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天津市12所小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