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思维,学会生活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42829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近几年高考作文越来越强调理性思维,正如命题组专家所说,之所以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因为作为十八岁的高中生应该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生活中常见的种种现象应该有自己理性的认识和成熟的态度。学会思维,学会生活是跨入大学校门积极追求健康人生的前提。知名文化学者、北师大教授于丹说:“今年有大量的作文题目都是在鼓励给人多元角度所合成的一个立体空间延伸。这种可延展性的题目都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也是对一种多元、丰富、自我跟世界关系匹配的一种肯定跟鼓励。”湖北今年作文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狭义理解“地下的泉水”与“喷泉”其实就是一个人所处的两种生活常态,作为即将跨入大学的高中生应该不断增强对自我现状的价值判断。
  湖北作文保持去年的情景类材料作文的命题风格,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主要在表述上更简洁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在审题立意上比去年更加清晰。
  这则材料呈现出一副动静结合,里外结合,表象内涵结合,有声有色的优美画面:泉水在地下默默蓄积,一旦喷涌而出,变汇成溪流,奔向远方,没有地下的泉水默默积累,就没有地上清泉的匆匆流淌;地上的喷泉引人注目,地下的泉水却鲜有关注。可从两个角度立意,第一从泉水角度立意,可以从同一种泉水竟有如此不同的“际遇”,其中所隐含的人生哲理出发,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富有个性和创意地表达自己关于人生、生命、成长等的认识和思考:“积蓄”和“喷涌”的关联简单明了,却有着多向立意的可能,“耕耘与收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集体”“积累和成功”“准备与机遇”“位置与价值”“先与后”“藏与露”“进与退”等;第二从“众人瞩目”与“鲜有关注”的鲜明对照出发,从人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与方法出发可以从“现象与本质”“片面与全面”“局部与整体”“孤立与联系”“静止与发展”“感性与理性”“眼前与长远”等方面结合自己的经历立意成文。
  无论从哪方面立意,我们都可以看出,材料展示的话题就是生活,隐含的思辨色彩就是要让学生去梳理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其实其背后就是教学生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梳理自己所理解的生活道理,然后去快乐生活,直至学会幸福生活。
  生命的意义在于如何面对生活的磨砺与考验,也就在于成就一个人内心的亮度,或者说增加生活的宽度,不管在生活里遇到什么问题,首先要把握自己的内心,去诚实的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做出聪明的比较。湖北作文提供了一个让学生认识理解生活的角度:我们面对生活的种种问题该以怎样的心智对待它;面对需要选择的种种人生道路,该以怎样智慧去面对等等。这很容易让考生想到很多成功成名者的人生,如被大家熟知的大衣哥朱之文,他之所以能够最后成为“喷泉”,是与他“不断积蓄地下水”密不可分;因为他的充分准备,所以才有“机会”喷涌等等,生活中哪一个成功者的经历不是这材料体现出来的生存智慧的印证呢?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高中生在语文学习和作文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思维形式上要强化思维训练、学会独立思考
  因为对材料作文的立意不是导致单一层面的答案,不是简单的对对错的判别,而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可以做延伸,这是当下新材料作文的特点,以求极大地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认识水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成绩,又有问题;既有长处,又有短处。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避免走向极端。学习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防止说“过头话”;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防止变“近视眼;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分析问题,防止成“一根筋”。促使考生自觉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独立思考判断。引导学生在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中不断走向健康走向成长走向成熟。
  其次,在价值表现上要求立德树人、突出核心价值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学科高考命题专家介绍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时代表达,是教育的根本使命。
  2015年高考语文通过试卷设计和能力架构,不仅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时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通过素材选择和精心设题,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依法治国的认识,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看来,高考不仅是评价方式,也是育人方式,要发挥高考“指挥棒”的积极导向作用,撬动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所以我们教师要在作文选材训练上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同时要结合核心价值观去分析材料中的的种种问题,力求立德树人,切记不可违背。
  第三,在内容表达上要着意信息时代、传承优秀文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学科高考命题专家认为,这能促使考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自觉运用逻辑思维,进行严密、规范的表达,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应用性特点,强化了语文为其他学科提供支撑的基础功能。
  无论何时,“文章合时而著”,这没有错,但是又不能局限于逻辑思维。而且还要走进生活,所以我们在内容表达上要结合时代特点,要着意于信息时代的特点,在内容表达上要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导向,切不可脱离现代信息社会。
  总而言之,针对现在高考语文作文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考查,我们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时应在“思维”“核心价值”“时代与传统”等方面加强引导理解表达,并引导学生紧握时代脉搏,结合信息时代特点,积极主动传承传统优秀文化,试着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作文风格,这样我们才能通过作文展示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附:
  【2015湖北高考作文题目】: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面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断喷涌。自选角度,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文章。   【例文】
  积淀
  湖北一考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泉水的清澈,却不知道泉水从何而来,朱熹此句的深意是指心灵的澄明是由于不断地汲取新知识,而其表意也提示我们,泉水的清凉和甘甜是它背后无数岁月的积累,没有这源源不断的活水,便没有这股股清泉的涌出。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来自其深厚的渊源。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们羡慕台上在聚光灯照射下闪亮的身影,却可曾想到为了这一分钟的闪亮,暗地里流下过多少的汗水,品尝过多少辛酸,忍受过多少伤痛。但是人们往往只能看到那一分钟,也只想那一分钟。
  在这个快餐式的时代,我们只想要果,却忽视了因,但是所谓因果循环,没有因,果只是缥缈云烟。在社会急功近利的背后,无疑反映着这样一种事实,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太漫长的艰辛,但是生命太短,内心的躁动让人更愿意去选择一种“捷径”。
  人的一生中也许不能够完成所有的理想,但我们能够做到耐下心来,用我们短暂的一生去认认真真地做好某一件事情,钻研某一件事情,把这一件事情钻研透彻。“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其实并不是需要你在这短暂的一生取得无数个成就,而是如何在一件事情上专而有精,哪怕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也足矣。就像泉水一样,它依靠长期的积累,慢慢地才会呈现出它的清澈以及最后的喷涌而出,这一刻也许等了很久,这一刻之前也许承受了太多的委屈和孤寂,但它积蓄的力量却是强大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最终的迸发和喷薄。
  回顾历史,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在积累中让自己生命绽放。于敏,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就隐姓埋名和其他学者一起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长期的积累,终于有了中国氢弹的爆炸成功;和他一样抛家为业隐姓埋名的还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学者的艰苦卓绝的积累研究,终于使祖国的事业不断取得长足进步。
  当然,也许河水的流动并不是为了最终融入大海,而是它在奔流的过程中滋养了万物。
  【点评】:文章紧扣材料,由泉水的喷涌,想到一个人成功得有积累的问题,由材料引出中心:“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来自其深厚的渊源”。然后指出当下一些人的错误思想,注重果,而忽视过程,并进行道理论证和结合材料进行类比论证,接着补充两位科学家的事例论证,论证了我们为什么要积累的问题,最后作了一点延伸性的辨证分析,我们积累的功绩成就是为了人们服务,增加了文章的深度。文章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认识,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品。
  [作者通联:武汉市江夏一中]
其他文献
悲剧是最震撼人心的艺术。它那种因美的毁灭所激荡起来的情感冲击,是其它作品所无法比拟的。悲剧主人公命运的残缺遗憾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它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在教学中去体验它、表述它,并希望由此而使学生受到感悟、熏陶,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感恩……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女主人公杜十娘是个名妓,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寻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
2015年第6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刊)》刊发的湖北周连花老师的《设置开放式主问题 引导学生品情悟道》中,其“设计突破”阐述如下: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母亲在自己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体贴入微地照顾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文章用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细节阐释着母爱的伟大,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
【评析样本】甘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郭茜.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  杨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延安大学,2016.  戴玲娣.从非连续性文本的角度论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D].淮北师范大学,2016.  冯静.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6.  李正毅.沪教版语文综
正如冯渊老师在评析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时指出的那样,“高考作文欠缺的是思维”①,学生的习作在思维的三个方面的缺失比较普遍。我们分析诊断我校学生作文《享受孤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剖析其病理特征并给出矫正建议。  一、微观方面  1.“漂亮、精彩”的开头没能切入“问题的核心”  请看原文。  人生是首歌,就算没有人为你伴奏也要唱完;人生是支舞,就算没有人陪你跳也要跳完;人生是台戏,就算只剩下
惊闻朱绍禹先生于2008年5月9日14时去世,我们万分的悲痛并致以沉痛哀悼。  朱绍禹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先生之后又一位杰出学者,是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代宗师。朱绍禹先生于新中国建国前大学毕业以后,即从事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他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对我国语文教育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语文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师说》是韩愈的名篇,但是今人在教读时,却“小学而大遗”,不带领学生去领会韩愈透露出来的情怀,未能从情感入手去把握文章的神髓。  文章的生命力在于呈现,在于有声的朗读,在于把静态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动态的有声语言,以静待静,只是一种接触,不是进入,要想唤发文本的生命力就得以动唤静。读《师说》,我们很容易把实词表露出来的思想内容读出来,但却一定程度地忽视把文中虚词的意味读出来,或困于不知怎么读出来,甚至
从教三十年,各种类型的探索课都上过,印象最深、且对我的生活和教育理念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八节课。这八节课,见证着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摸爬滚打的经历,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我对语文的不同理解。概括而言,可归结为从五彩缤纷到返璞归真。  一、让学生“玩起来”  第一节留下深刻印象的探索课,是1994年的县优质竞赛课。那次抽到的课文,是一篇六百余字的事理说明文。内容很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为乡村初中的青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科普说明文,它是根据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竺可桢1963年发表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编的。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随文学习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我们在教学中虽不必花太多时间在科普知识细节上纠缠,但如果其中的科学知识和其他书籍的表述不一致,势必成教和学的困惑。  课文中说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评议论著】童志斌《文言文课程内容和目标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  【内容提要】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长期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新课改以来,试图将文言、文学、文化加以整合的努力渐成趋势。为顺应这种趋势,文言文课程应该以文
师:课前我们欣赏了根据李商隐诗歌《无题》谱写的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一唱三叹的旋律,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眼含泪水,让我们满怀感伤。  今天,我们要学习李商隐的另外一首令无数读者着迷的诗歌——《锦瑟》。王蒙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双飞集》来讨论这首诗。知道这一书名是什么意思吗?王蒙把此书比喻为鸟:一翼是《红楼梦》,一翼是李商隐的诗。我对这双飞翼情有独钟。哪位同学给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