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的方式亲近哲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搞哲学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哲学虚无缥缈高深玄妙,而且几乎与人的现实生活无关。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学生在初读时,难度不大,但要深入理解比较困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讲授过程中,一要让学生感兴趣,觉得自己离哲学并不遥远,二要达成思想教育目标,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加入一些哲学的形而上的成分。笔者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作出一些尝试,让学生亲近文本,品味经典。现将部分内容实录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师:哲学家都什么样子啊,在你们的眼里?生1:狂人,疯子,说自己是太阳的尼采。生2:行为古怪,康德、黑格尔。但也有引领人类思维的,比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人。师:哲学家形形色色,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哲学家?生3:思考。师:苏格拉底说了,想成为一个哲学家,要娶一个强悍的妻子。看来妻管炎有哲学家的潜质。此人怕老婆跟陈季常有得一比,苏东坡不是说他“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吗?一茫然,就思考;一思考,就成哲学家了。生笑。师:生活是哲学的基础,思考生活,过一种有追求的生活,就可以成为一个哲学家。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之一,就是在经典文本与学生的体认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觉到认识经典并不是那么艰难,这是实践人文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情境的创设,既可以是让学生在生活里发现哲学的影子,也可以从经典中,看到生活的痕迹。
  
  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
  
  在讲解“觉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时,引入这样的故事:有人问三个泥水匠在干什么,一个答道“在砌砖”,第二个答道“在挣钱”,第三个答道“在建造一幢漂亮的大楼”。后来,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师:明白什么是“觉解”了吗?生:我觉得是一个人做事的目的和动机。师:对啊,苏格拉底说了,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设桥梁,除了要从生活出发之外,还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从通俗的故事或生活中的故事入手,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引入到哲学思考的境界中去。所谓“道不远人”,对生活,对故事,只要抱着一种思考的态度,就会发现哲学的影子。
  
  四、深化思想,认识自我
  
  师:打个比方,你们学习是为了什么?吃饭是为了什么?一切的一切目的是什么?
  生(议论纷纷):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
  师:这就是境界,目的不同,“觉解”不同。为自己是出于本能,应该是自然境界,为家人是功利境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自然是道德境界。大家属于哪一境界呢?
  生:功利。
  师:在中国,个人私欲从来都被主流价值观所鄙薄、唾弃。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在理想主义旗帜之下,虽不乏“虽九死其犹未悔”、“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道德实践者,更多的却是脱离俗世人生的虚假和伪崇高,“私故人财”、“纳其尼女”的大儒朱熹,投水殉国时突觉“水凉”的钱谦益,看起来还比不上“宁可我负天下人”、“人皆诈恶,我独诈善”的真小人来得真实,因为功利主义伦理观以人的现实生活作为思考的出发点,赋予功利、幸福、效用以美德和善的意义,突出道德的现实性和功利性。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忽视人们的“利”和“欲”会堕入伪善的陷阱,忘记“义”和“理”又会让我们道德迷失,二者之间该如何取舍?
  这时对学生应适当加以引导:功利是正常的,即使做不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底线是不可损人利己,读书是利已、利人、利社会的行为,很多人主观上是为了自己,但客观上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社会上多一个读书人总比多一个混混好。功利与理想并不矛盾,有了更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当然就会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勤奋,对社会的贡献当然会更加突出,与之对应的是社会的公平性日益凸显的今天,回报也会相应的增加,相信学生们会有自己的正确选择。这样,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来引导学生,不仅为现在的学习,也为将来完善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从而真正体验到来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动,所以激发兴趣成为教学哲学文本的关键。解读教材时,采用寓言的说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际上哲学只是社会生活抽象,利用轻松幽默的故事还原抽象为形象,哲学不再板着面孔说话,在轻松的对话中达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人文性阅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文质兼美的文本阅读,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是教学手段的人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课堂的高效化。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其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过去的各个时期教学大纲关于写作教学过多强调写作规范,冲淡了有创意的表达这一根本要求。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权威抑制创造,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只有教学民主,学生才能积极思
2009年高考英语山东卷单选第29题是这样的:  —He says that the new car is a of money.  —Don’t you think those words are just sour grapes?  A. lack B. load C. question D. waste  (答案为:D)  题干中的sour grapes究竟是何意?有无玄机?是否相当于汉语中
暑假到了,为了让大家过个丰富多彩的暑假,我要送给大家两个既好玩又能锻炼逻辑思维的游戏。  哇,能够锻炼逻辑思维的游戏!越玩越聪明哟!  刚听到“二打一棋”时,你是不是也认为它跟“斗地主”一样,是一种由两个玩家对抗另一个玩家的游戏?其实,这个“二打一”指的不是游戏对弈双方的人数,而是游戏的玩法。  该游戏的棋盘主要是3×4的方格。对弈双方每人有6颗棋子。双方的棋子颜色不能相同,可以用围棋的棋子来玩,
“既不要成材,又要成材。”这话说得真让人迷糊,到底要不要成材呢?  庄子的这个“成材论”同时肯定了一对相互矛盾的命题,违反了矛盾律。  成材与不成材是一对相互矛盾的命题。也就是说,根据矛盾律,“成材”与“不成材”,我们只能选择其一。选择了“成材”,就不可能“不成材”,反之也一样。所以不可能出现庄子说的“既不要成材,又要成材”的情况。  这篇“成材论”改编自《庄子》的一篇文章,一起来欣赏一下原文吧。
斯蒂芬的艺术画廊里,一夜之间被人偷走了一幅珍贵的名画。  “小偷肯定是从这儿进来的。”斯蒂芬指着一扇被打破的窗户,对杰夫探长说,“幸好我的安全监视照相机还管用!这个隐蔽的照相机,每30秒就会从一个角落转到另一个角落。只要一有动静它就会察觉,并马上拍下一张照片。”  斯蒂芬把昨晚照相机拍到的照片摆在杰夫探长面前。探长迅速地将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喃喃说道:“这么看来,确实是有人偷走了这幅名画。”
一天早上,伊莎贝尔夫人受邀来到约翰森律师的办公室。约翰森律师告诉她:“您的哥哥文森特·布朗于上周在伦敦去世了。他去世前留下了一份遗嘱。现在我将这份遗嘱交给您。”伊莎贝尔夫人看过遗嘱后,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根据遗嘱,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分到一笔钱。问题是,他那座位于伦敦郊外的度假屋到底由谁来继承呢?无奈之下,伊莎贝尔夫人把所有在世的家庭成员的信息全部整理在了一张单子上。遗嘱  我,文森特·布朗,1940年
【摘 要】 本文从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细化问题来思考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教”;从阅读技巧、个人素质两方面谈了如何指导学生有素养地“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有效性 教学定位 阅读技巧 学习素养    一、阅读课的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    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与教师的教学定位有关。本人认为我们应该把初中阅读教学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1.扎
教师联欢会上,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赵老师开展了一场乒乓球男女混合双打比赛。通过其他老师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以下信息:  ①张老师比李老师年轻;  ②王老师比他的两个对手年龄都大;  ③张老师比他的搭档年龄大;  ④李老师去年才刚当上爸爸;  ⑤年龄最大的老师与年龄最小的老师性别不同;  ⑥李老师和张老师的年龄差距要比王老师和趙老师的年龄差距更大一些。  由条件①和条件③可知,______和___
对于英语里的一般疑问句,肯定回答常用yes,否定回答常用no。如:—Are you a student?—Yes, I am.或—No, I’m not.但实际运用中并非一概而论,而要根据说话的环境和说话人的感情,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回答。  1.当你乐于接受对方的邀请或请求、建议时,可不用yes或no来回答。  ①—I want to go swimming. Can you go with m
小明的朋友小东特别节俭,家里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一天小明去找小东,小东正在洗澡。  小明:“小東,这么冷的天,你怎么洗冷水澡啊?”  小东:“家里还剩两包感冒药,再不吃就过期了!”  (小 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