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 唤醒生活积累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red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在的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学生越来越少。不少孩子随父母到城里上学,留守下来的二十多个孩子,是父母难以直接提供学习帮助的。提高农村留守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他们今后的学业发展甚至人生规划都有重要的作用。
  我想,不论城市还是乡村,有一点是相同的,也就是,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大多数教师也怕教作文。特别是在学生刚刚学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如果不能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就会害怕写作文,甚至给自己不好的心理暗示:作文难写,我不会写作文。所以作为老师,作文教学中的第一要诀就是唤醒和激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学生的生活情感,以此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开启学生心灵世界的大门,达到“我手写我心”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享受表达生活的乐趣。
  一、游戏激发作文的兴趣
  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往往一上作文课,学生就提心吊胆。如果能改成做游戏的方式,学生一定会像课间十分钟一样轻松愉快。乌申斯基说:“在游戏中能形成人的心灵的一切方面:他的智慧,他的心地和他的意志。”“游戏作文”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游戏、比赛、活动来创设作文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比赛、游戏中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然后写成作文。游戏过程中“看谁活动得最开心,看谁观察得最细致,看谁体验得最真切,看谁写得最动人”,在竞争中标新立异,写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不必去模仿,也无法抄袭,也用不着挖空心思胡编乱造。这样做不但积累了写作素材,还培养了抒发真情实感的好习惯。
  如“模仿动物游戏”“传话游戏”“闭着眼睛画鼻子”“玩纸条”“吹鸡毛”“踩气球”,还有“剥毛豆比赛”“趣味的成语接龙”“掰手腕比赛”“说农作物名比赛”等,都能激发学生兴趣,积累生活常识。这样的写话(作文)活动有很多佳作出现。
  二、观察积累作文的素材
  农村的孩子在泥水中泡大,在泥土中生根。他们的上学放学、劳作玩耍无不是丰富的作文题材。但学生往往熟视无睹,缺少新鲜感。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懂得生活中的美和爱。如寒来暑往是大自然的脚步,花开花落是大自然的恩赐,昼夜晨昏是时间变化的节律。
  在自己的家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家禽牲畜。虽然现在农家养猪的少了,牛羊也少见了,但农家生活依然是充满鲜明特点和泥土气息的。
  如有个孩子家门前,有几棵柿子树。每到秋天,柿子熟了,挂满枝头,人们很少吃它,成了鸟的美食。于是我引导他们观察柿子的形状、颜色和生长成熟的过程,进而体会柿子的味道,再到学校阅览室或网上查阅柿子的营养价值。有的学生形容柿子像挂在树上的红灯笼、红气球;半黄的柿子吃在嘴里是涩的,红柿子的味道是甜的。有的观察麻雀、黄雀在树的枝头飞舞跳跃,啄食柿子的情状。虽然这种观察离写成文章还有距离,但确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
  观察不是简单地看看,而是有目的指向,有方法程序。比如观察身边的花,我们可以先从表面引导学生仔细察看它的茎、枝、叶、花,对各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做全面的了解,接着从味觉上了解花的香味。然后深入了解它的生长特点(如果不懂可以查找资料或请教别人)。最后一一做好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归纳,按照一定顺序把它写成日记或作文。
  比如观察动物,在观察之前强调学生把观察材料记录下来。观察对象,我们可以从身边最熟悉的“家禽”(比如:家里养的鸡、鸭、鹅、狗等)着手。首先指导他们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比如毛色、眼睛、嘴、脚等),强调学生记录动物的外貌特色,不能面面俱到。接着是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如何吃食、睡姿、活动场所等)。最后把观察到的材料及观察心得按一定顺序写成一篇习作。
  三、生活丰富作文的源头
  生活是作文的不竭源泉。作文生活化教学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既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习如何写作文,如何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作文的材料都来自社会,来自生活。比如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到城里打工了。每年的假期,孩子们才能像候鸟一样飞到父母的身边。我让他们做一个有心人,留心城里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与农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父母在城里都干什么工作?是怎么生活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思考:父母为什么要到城里打工?父母心里是怎么想的?父母平时是怎么关心自己的?
  甚至进一步引导孩子做一些理性的思考,为什么一家人现在不能在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有哪些影响?我们作为孩子,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留守儿童生活在农村,是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当然关注生活还是以自己日常的生活为主。
  有个孩子的村子里办了一个不大的养猪场,有一次我联系到这家农户,让孩子们去看看猪是怎么生活的,我安排了一个喂猪的活动。有个孩子后来在自己的作文里写道:
  我们帮猪准备的食物,它们到底爱不爱吃呢?当我们抬着桶来到猪圈边时,猪儿们已经闻到味道站了起来,挤在猪圈边上昂头等着了。我们刚把第一把杂草扔进猪圈,它们就争先恐后地抢了起来。所有的猪挤在一起,头朝里屁股朝外,边吃边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真是不文雅呀!猪的食量可不是一般的大,喂了五捆杂草才把这些“大肚汉”喂饱,我们都累坏了,可猪们都吃得饱饱的,各自心滿意足地找了个舒服的地方躺了下来。
  生活的体验具有多样性,可以指导他们去交流,去碰撞,比如做家务,有的写做饭,有的写种菜,有的写翻地,有的写整理书籍等等。经过交流与碰撞,学生在无形中收集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得到更多的启发。这样,学生写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连平时不爱动笔的学生也不会感到为难。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开展书法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又能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是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在书法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书法教学;品德教育;小学语文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形式,它既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又蕴含着许多育人的道理,是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和培养学生优秀的做人品格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小学书法教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是语文启蒙教育的开端。低年级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实用的识字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能爱学、乐学、轻松学,努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激发识字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重视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导入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以便产生识字的愿望。  1.图文结合,直观形象  低年级教材具有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心灵娇嫩、脆弱,其言行尚待研磨和雕琢,其思想观念需要春风化雨式的培育和塑造。诚然,小学班级管理的重担通常都是落在班主任身上,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学校的“家长”,必然需要用严父慈母般的爱去爱护、去关注、去教化、去引领,班主任当好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只有倾注满腔爱心于日常的班级管理,才能够守护纯真心灵,使其保有年龄特征的天真烂漫,拥有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  一、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自制能力较弱。课堂评价是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一个有效教学手段。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关于“教学评价”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
摘 要:微课的应用让小学语文课堂如沐春风,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达到“易学”的教学效果,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所以教师应当实时实地将微课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乐学;易学  微课作为当下新兴的一种教学手段,凭借其短时、高效的特点俘获了越来越多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芳心”,在众多科目的课堂中都已得到一定的运用。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要遵循“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素材作为切入点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激活数学学科的理性课堂趣味元素,使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效率随之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素材;融入;趣味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历史的角度参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
摘 要:练习是吸收与内化知识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提升练习的实效性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练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要让练习题目趣味显明、层次分明以及主题鲜明等。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上述三个方面,浅显论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设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样如此。学
2016年4月23日,受学校的派遣我们十二位语文教师前往兰州政法学院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教育名家阅读与写作教学》观摩活动。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观摩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罗树庚、王崧舟、管建刚、罗才军关于阅读和写作的精彩授课和专题讲座。置身于课堂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与生促膝谈心,学生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教师们赞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一、引言——从“举手”现象中得到的启示  现象一:到低年级去听课,几乎每个班的学生都“训练有素”,他们举手的姿势整齐划一,都是左手放平,右手肘关节落在桌面上,右手臂垂直于桌面。我当时除了佩服老师们的训练成效,还在想:这些孩子好像“机器人”啊!  现象二:要上公开课了,我们生怕学生不举手而“冷场”,于是我们就在课前和学生“约法三章”:整堂课都积极举手的同学可以免做
摘 要:有效交流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全方位、多维度的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开展有效交流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教学;交流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提倡用有效交流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现代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是教与学的有效统一。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学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