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科技的进步,工厂企业的增多,推动了社会各项生产事业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各种污染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所以只有当全社会公民,尤其是作为跨世纪劳动者的中学生普遍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之时,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环境污染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发展基础。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而周围的环境也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类生活的质量。
在我们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给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联系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教师当“从我做起”进行言传身教。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其实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了解认识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做到科学地、巧妙地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之中,给学生及时的掌握。
在某些情况下,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道理,不断重复的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然后,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电镀、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的燃烧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好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二、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忽视了化学实验室的污染问题,对化学实验室的废弃物很少进行处理就直接将它们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严重污染环境,也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所以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是非常多的。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而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当做一些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强调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液溴贮藏时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溴水现配现用,防止溴蒸气逸散空中污染环境。又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挥发,污染空气。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为了追求趣味好玩而乱动手摆弄。在制取有毒气体时,要求学生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研究性学习中,强调就所要研究的专题收集信息,通过实验、调查、推理等方式来分析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得出结论。而“在环保中的教育”,强调的是学生自己认识环境,通过调查研究、访问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将环保教育和研究性学习这种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增长学生环境科学的知识,而且能达到环境教育的技能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环境教育的内涵,合理有效地开展各种环境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例如: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燃料的使用及其污染,干电池的污染,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的调查,本地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处理调查,本地区的空气质量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的调查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环保知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很有效果。
四、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的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更加丰富多彩,能更好的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水、湖水的酸碱度,带领学生到附近工厂(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等地方)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并可通过所学知道指出他们的做法尚有哪些不足之处;或者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学生到野外捡垃圾、收集废电池等有益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通过这样的实地环保教育,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掌握一些实际的环保知识是有好处的。另外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出小报,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和展览等,如学习了合成材料后,让学生对“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办专栏和展览;或者组织学生及家长的环保调查,及时反馈环保教育的信息;也可以进行环保知识竞赛,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甚至还可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活动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个刻不容缓的国家大计,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总之,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应该成为环境污染的祸首,而应该是美化环境的先导。为此,中学化学教育应该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地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清新、更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宗伟.环境污染警钟长鸣.法律教育网
[2]路桂娟;刘婕.化学教学中环境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
[3]尹越.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环境污染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发展基础。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而周围的环境也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类生活的质量。
在我们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给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联系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教师当“从我做起”进行言传身教。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其实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了解认识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做到科学地、巧妙地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之中,给学生及时的掌握。
在某些情况下,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道理,不断重复的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然后,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电镀、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的燃烧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好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二、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忽视了化学实验室的污染问题,对化学实验室的废弃物很少进行处理就直接将它们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严重污染环境,也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所以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是非常多的。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而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当做一些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强调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液溴贮藏时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溴水现配现用,防止溴蒸气逸散空中污染环境。又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挥发,污染空气。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为了追求趣味好玩而乱动手摆弄。在制取有毒气体时,要求学生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研究性学习中,强调就所要研究的专题收集信息,通过实验、调查、推理等方式来分析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得出结论。而“在环保中的教育”,强调的是学生自己认识环境,通过调查研究、访问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将环保教育和研究性学习这种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增长学生环境科学的知识,而且能达到环境教育的技能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环境教育的内涵,合理有效地开展各种环境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例如: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燃料的使用及其污染,干电池的污染,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的调查,本地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处理调查,本地区的空气质量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的调查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环保知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很有效果。
四、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的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更加丰富多彩,能更好的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水、湖水的酸碱度,带领学生到附近工厂(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等地方)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并可通过所学知道指出他们的做法尚有哪些不足之处;或者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学生到野外捡垃圾、收集废电池等有益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通过这样的实地环保教育,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掌握一些实际的环保知识是有好处的。另外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出小报,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和展览等,如学习了合成材料后,让学生对“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办专栏和展览;或者组织学生及家长的环保调查,及时反馈环保教育的信息;也可以进行环保知识竞赛,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甚至还可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活动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个刻不容缓的国家大计,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总之,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应该成为环境污染的祸首,而应该是美化环境的先导。为此,中学化学教育应该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地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清新、更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宗伟.环境污染警钟长鸣.法律教育网
[2]路桂娟;刘婕.化学教学中环境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
[3]尹越.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