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海洋沙砾制备O'-SiAlON的工艺研究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海洋沙砾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较高纯度的O'-SiAlON陶瓷粉体。分析了烧结温度、N2流量、成型方法等因素对烧结后试样纯度、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在1400~1480℃保温6h烧结得到了含有少量SiC的O'-SiAlON粉体,升高温度有利于O'-SiAlON的生成,1480℃时O'-SiAlON含量最高。在0.4~0.8L/min范围内,加大N2流量能够提高O'-SiAlON/SiC含量之比。
其他文献
为了找到适合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的非球形Ti-6Al-4V粉末粒度范围,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度粉末的输送情况,并通过不同粒度粉末的激光快速成形实验,研究了粉末粒度对粉末
对于磁制冷GdDyFe铸锭复合材料和快淬得到的纳米晶薄带的结构和磁热效应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GdDyFe铸锭样品和纳米晶薄带样品的居里温度比GdDy合金高,分别由原来的260K
采用玻璃包覆净化方法和水淬法,制备出了尺寸达7mm的Pd77.5Cu6Si16.5块体非晶合金样品。热分析结果表明,与熔体旋淬甩带法制备的Pd77.5Cu6Si16.5非晶条带样品相比,所制备的Pd
采用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新工艺成功制备出纳米SiBON陶瓷粉体。首先以硼酸、无水乙醇和四氯化硅为原料合成SiBO先驱体,获得具有Si-O-B结构的先驱体凝胶;然后在氨气流中对
采用部分烧结工艺,利用复合助剂A作为烧结助剂,成功的制备出了材质比较均匀且有较高强度、高气孔氮化硅陶瓷。借助XRD、SEM等仪器对其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
为了获得良好的可加工性和生物活性,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云母/羟基磷灰石玻璃陶瓷。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增加。在1100℃下、保温1.5h可以获得材料的最佳力学
本文选取近于MPB的组成Pb(Zr0.52Ti0.48)O3进行了研究.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纯相钙钛矿型纳米晶锆钛酸铅(PZT)粉体.所用原料试剂为分析纯Pb(NO3)2、Zr(NO3)4·5H2O、Ti(OC4H9)4,N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铅、硝酸镧为原料,氢氧化钾作矿化剂,成功实现了钛酸铅镧(Pb0.7La0.3TiO3,PLT)纳米晶的合成,分别利用XRD、SAED、SEM、TEM对其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
选择含有70%β-磷酸三钙加入聚乳酸中,致孔剂含量为70%(质量分数),制作成孔径为200~400μm的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将其压成直径为5mm、高为5mm的圆柱体形状。将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以Na2O—TeO2玻璃系统中发现的一个新晶相Na2O8·TeO2(NT8)为研究对象,通过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着重探讨了该晶相的形成条件和分解条件,分析了该晶相发生转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