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教学策略再思考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文学是服务幼儿的文学,它直接关系着幼儿的精神生长和民族未来。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幼儿文学课程,不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幼儿文学修养,而且还肩负着让幼儿亲近文学,让文学深入幼儿心灵的重要使命。
   一、教学目标的再认识
   在一次“国培”课堂上,重庆渝中区实验幼儿园的一位教师谈到了他们在招聘新教师时遇到的困境。考官给入围面试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把你最拿手的一项技能展示给我们,比如跳一支舞,弹唱一首儿歌,讲一个故事等。”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这些竞聘者虽有较丰富的理论基础,但极度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
   回到幼儿文学上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幼儿文学课程一般是由幼儿文学理论知识、幼儿文学史和幼儿文学作品选这三部分组成。一直以来,教师也都是围绕这些内容来开展教学的。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按部就班地讲授理论知识, 赏析幼儿文学作品,这似乎都没问题,但有一项同样重要的内容却被大家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就是职业技能教育,也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文学传递能力培养。
   幼儿接受文学作品效果如何是由成人传递者决定的,再好的作品如果不能恰当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把一篇作品以幼儿喜欢的方式传递给幼儿,这是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但在幼儿文学教学中,相关的职业技能训练却极为缺乏,其结果是课堂教学与幼儿园实际脱节,学生的幼儿文学传递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锻炼,影响到他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进而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因此,调整幼儿文学的教学目标,提高幼师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教学实践的再反思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幼儿文学教学理应贴近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这一点无需论证,业内有识之士也一直在为此呼吁,但教学中长期以来还是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为什么?个中原因复杂,比如教育观念的问题、教材的问题,等等。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最应该反思的还是与此相关的各种教学实践问题。
   首先是教师的尴尬。从专业上看,从事幼儿文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毕业于中文系,他们之前大都没有接触过幼儿文学,对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也所知甚少,对幼儿文学的理解并不充分,让他们毕业后直接教授幼儿文学确实有些“赶鸭子上架”。更重要的是,他们缺少专业培训,也很少有机会深入到幼儿园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幼儿文学的教学情况,这使得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是纸上谈兵,说多做少,理论多于实践。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幼儿文学素养,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是需要我们去思考、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学生的困惑。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针对“有人认为幼儿文学太简单了,老师教不教无所谓,学生用不用心学无所谓,看一遍就明白了,你同意吗?”这一问题,回答“同意或部分同意”的学生占46%;在谈到“自己阅读幼儿文学作品的感觉”时,认为“没有感觉或者只有一点感觉”的同学占47%。幼儿文学“易懂难学”的特点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一方面,很多学生认为幼儿文学一看就会,很轻视它;另一方面,学生对作品没有感觉,融不进去。“易懂”使不少学生对幼儿文学的学习心不在焉,兴趣索然,“难学”又让一些人感觉到无从下手,甚至知难而退。在学生“少兴趣”“没感觉”情况下,教师想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鉴赏、编创、表演等实践活动往往是事倍功半,难有成效。
   最后是现实的困境。就幼儿文学学习来说,能够让学生到幼儿园去见习、实习是最有效、最理想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幼儿园亲身体验教学环境,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学习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加大学生见习、实习的力度和时长,也是很多幼师学校的共识,但现实却是,学生实习一般都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实习完之后他们就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了,实习相当于职前培训。而原本可以大力推行的在校期间见习活动,由于合格的实习基地较少及出行安全问题等原因,学生的实际见习活动不仅次数少而且时间短,多是走马观花,流于表面,远远起不到应有的见习作用。
  三、教学策略的再调整
   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幼儿文学实践能力,幼儿文学教学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有了半年实习体验的大专五年级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当被问到“通过在幼儿园的实习,你认为今后的幼儿文学课程教学重心应该放在哪里?”75%的学生的回答是“课堂多给学生提供各种动手、动口实践的机会”。不难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迫切需要的还是各种实践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未来的幼儿教师才有能力带领幼儿进行动手、动口实践活动。
   需要强调的是,课堂实践训练是有前提的。只有在学生对作品有比较好的感悟理解之后,动手、动口的实践练习才会合理、有效,所以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知鉴赏能力是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一步。学生首先要对作品有感觉,然后能鉴赏,之后再进行讲述、表演、教学设计等操作性训练,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当然,这个过程既是训练学生,也是在训练执教教师,其中的每一步教师都应当以身示范,深度参与,既教且学,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教师也会有所收获。
   阅读鉴赏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用心去阅读作品,慢慢去体会幼儿的快乐、纯真,感知幼儿文学作品中的稚拙之美、游戏之美、奇幻之美,体味充盈其中的童趣。伴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会水涨船高。教师尤其需要鼓励学生多读幼儿文学名著,歌德曾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察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所以我让你们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会过高,而是恰如其分。”
   朗读、讲述、表演  朗读、讲述、表演既是对作品的理解传达,也是对作品的再创作,它们是最易于开展的训练项目,基本不受客观条件限制。教师可以设置模拟课堂,让学生扮演教师,把自己读过的文章,通过朗读、讲述、表演的形式传达给幼儿。这样的练习可以在课上做,也可以课下做,学生可以三五人组队合练,也可以自己单独练习。
   创编  在学生学习、熟悉了某种幼儿文学样式的特点,并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之后,教师就可以着手引导学生对此类文学样式进行创作、改编练习。对不少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他们在学习幼儿文学中遇到的最难的一个环节。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来看,有80%的学生甚至连语言关都过不了,成人化、书面化的语言屡禁不止,能在习作中表现出幼儿情趣的学生更是不足10%。为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反复修改,同学之间查漏补缺,互相帮助,掌握幼儿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先从模仿做起,仔细阅读经典篇目,从语言、情节、手法、情趣等多方面反复研究,进行模仿写作,待有了一定经验、感觉之后再慢慢探索自己的风格。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编创水平。
   教学设计  一般幼儿文学教材对教学论的内容涉及较少,如果能把教学论引入到幼儿文学作品教学,不但能使教学法更具体翔实,而且能加深学生对幼儿文学课程的认识及对作品的理解,强化他们的幼儿文学传达能力,将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
   幼儿文学课程里的教学设计,主要着眼于具体的幼儿文学作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索,如何通过具体的、有创意的教学安排,把幼儿文学作品恰当地传达给孩子。这里重点在传达,设计要能展现学生的传达技能和传达方法。因为学生对幼儿园教学课堂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先给他们播放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印发几份优秀教案,让学生讨论、体会。在学生对教学设计的特点、格式等方面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再回到作品上来,教师要求每个人结合具体作品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练习,经过讨论修改后,選出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试教。这样的练习,新颖且富有挑战性,学生积极性很高,参与热烈。
  (责编  张德广)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教师四方的共同努力。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企业发展最紧缺的是掌握一定理论知识且具备动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兴建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基
期刊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推进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制度化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技能大赛作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其自身的制度建设也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自2008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先后建立
期刊
据中商情报网报道,2019年年末,我国0—15岁人口为24977万人,占总人口的17.8%;16-59岁人口为89640万人,占总人口的64.0%;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12.6%。与2018年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89万人,比重下降0.2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439万人,比重上
期刊
4月18日,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草木含悲,千人洒泪,全校师生共同缅怀他们的“暖男校长”周超。他们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每天早晨7:00前准时巡视校园,和蔼地向师生问好的周校长,会因病突然离开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生命永远定格在49岁。   周超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奉献了整整 26 个春秋,先后在郑州市第一〇二中学担任教学工作;在郑州市铁路局教委任宣传干事、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等职务;在郑州市第一〇六中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数据成已为當今社会一项极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统计专业就是一门发端于数据的专业。改革开放初期,信息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需要人力完成,社会对于统计人才需求量较大,统计专业一度备受追捧。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跨界融合混营等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不断涌现,传统统计方式逐渐显得力不从心,统计类专业生源下降、就
期刊
时代在变, 学生也在变, 如何找到适应新时代新学生的管理方式, 是当下中职班主任共同面臨的难题,也是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时来境迁, 赴机在速。班主任郑艳霞走进自己,叩响心音, 通过真实的故事和反思笔记, 讲述了自己在修正职业动机、提升职业境界、领悟教育本真、坚守教育初心和师生相伴成长中的所思、所悟、所行。   书中33个生动故事展示了作者的求索与行动。例如,孟鑫事件反映了“灰色学生”的成长问题,
期刊
本刊讯 1月31日上午,201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上,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回顾了2018年河南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并对2019年全省教育重点工作进行部署。省教育廳副厅长刁玉华主持会议。  会议提出,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制定出台《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积极创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启动实施“薄
期刊
何谓“苏霍姆林斯基难题”   所谓“苏霍姆林斯基难题”,是本人在读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过程中,联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现状,总结出来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牵涉全局性的问题。它是指:苏霍姆林斯基在研究了儿童发展的特点后,指出了一个人从儿童时期到青年时期的成长规律。而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反映在职业教育领域,构成了一系列我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德育领域的一些内容只有在儿童时期才会
期刊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而大数据技术更是大力推动了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据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调查分析,我国在未来5~10年内将会有500万~1000万人从事大数据专业相关的职业和岗位,大数据人才的需求量巨大。教育部在2016年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增设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为市场急需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创建了良好的培养环境。2017年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
期刊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基本的办学模式之一,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是落实十九大关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精神,办好中职教育的关键所在。市场经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特点,推动了中职校企合作形式、内涵的创新发展,其合作形式灵活多样,呈现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共生、合作共赢”的鲜明特色。近年来,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