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命题新走向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卷评测是一种传统的学生学业测评方式,它为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提供了直观参考。当前,为了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要求,小学数学命题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原先的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与解决问题六大版块,已日渐整合成选择、填空与解答三部分;原先计算题占三分之一强,现已悄然缩水……除了这些显性的变化之外,还有许多内隐的变化。
  一、减少纯计算份额,提升思维含量,突出数学思维核心价值
  或许有人认为,计算题的缩减显示计算教学不再重要。恰恰相反,绝大多数试题最终都要落在计算上,只要试题总量不变,想在同样时间内完成答题,就得提高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计算与思维是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始终绕不开的两个槛,它是助力学生学好数学的双翅。
  在小学阶段有两个关键期的教学必须抓好、抓实。一是在二年级表内乘除法教学后。基本口算要达到脱口而出的水平。笔者调研发现:原先计算分值多,学生成绩相差不大,只是考试用时相差很大。40分钟考试,快的20分钟不到,慢的40分钟勉强完成。同样是计算7×8,思维快的学生马上想到“七八五十六”,慢的可能是从“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一直念到“七八五十六”才写出答案,倘若基本口诀的基石不牢,那些基于此的计算又能完成得怎样?二是在四年级下学期四则运算教学完成时。教材在四下仅安排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运算律教学内容,相当多的教师只知忠实执行教材,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思考,一方面导致整数四则运算,尤其是简算的训练不够扎实,另一方面验算教学也没能同步跟上,不利于学生验算习惯的培养。
  在精简计算的同时,为避免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滑坡,我们在填空的命题上作了相应的思考。一是顺着问题解决的过程连续取点,每题两空,前一空往往是完成后一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或者说是给完成后者提供一个思路引领。如第24题,把分数问题转化成倍比关系,再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答易于理解。二是基于条件变换取点,同一题的两空考查的是不同条块的知识或者是同一数量关系中的不同数量。这种取点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尽量能覆盖更多知识。像第16题分别考查了表面积计算与间隔问题。
  题16   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锯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体,每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正方体表面积的( ),如果每锯一次要30秒,把这个正方体锯成完全一样的3段,需要( )秒。
  题24   有两排果树,一共有84棵。把第一排棵数的移至第二排后,两排果树的棵数正好相等。原来第一排与第二排果树棵数的比是( ),第一排原有果树( )棵。
  二、增加观察想象内容,直观与想象结合,以培养学生想象与推理能力
  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核心素养表现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三个方面。为引领教师教学,我们注重了这三方面试题的设计。
  1. 设计规律探寻内容,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往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几个图形找规律,再让学生根据规律进一步推算。为培养学生的想象与推理能力,在设计推算图形时一般不是“靠船下篙”,而是要适度“跳一跳”。三至五年级时,试题一般会提供4个图例,但要学生推算的往往是第6个,而六年级还会让学生作符号化表达。如第8题就要求学生作符号化的思考,第21题同样也有相应的要求。
  题8   用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依次拼摆出下面的长方体。照这样的摆法,用m(m>3)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24m B. 16m+4 C. 16m+8 D. 20m-4
  题21  已知2+4=2×3,2+4+6=3×4,2+4+6+8=4×5,那么2+4+6+8+…+20=( );2+4+6+…+2n=( )(n>2)。
  2. 设计说理分析内容,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针对教学中部分教师不重视说理过程的完整性,我们在三至六年级试卷中添加了一道说理题。三至四年级要求学生能用“三段论”的方式说清理由,五至六年级学生能从两种不同的角度说清理由,以同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像第29题,先要计算出两辆车的进价,然后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而下面这道五年级试题(题25),可以通分比分子,也可以比两数与1的相差数,或者将两数化成小数再比大小。
  题29   某公司新购进两辆电瓶车,以每台4800元售出。其中一台售价比进价高25%,一台售价比进价低20%,总的来看,商店是赚钱了还是赔钱了?(先计算再说明)
  题25   试用两种方法比较和的大小,并说说你的理由。(五年级试题)
  3. 设计直观想象内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比如,根据展开图想象还原后的相对面,根据三视图判断用小正方体堆积起来的大图形的形状,根据直观图想象绕对称轴旋转后的图形形状等,这种题目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还得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脑中有图,方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如第6题,先要将展开图还原成立體图,再根据相对面上的数互为倒数确定这两个字母所代表的数,然后求出乘积;第7题,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入手,底层6个,前4后2,再考虑正面,上2下4,说明上层有2个,再由从右面看到上层只有1个,可以知道上层的这两个都摆放在前排,由此得出结论,这个图形至少用了6+2=8(个)小正方体。
  题6   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每个面上都填有一个数,且满足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互为倒数。那么mn=( )。
  题7   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搭图形,要拼搭出同时符合下图要求的图形,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A. 6 B. 7 C. 8   D. 9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其他文献
随着统编版教材的推进,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综观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大多是基于对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关系认知,围绕基础性阅读、检视性阅读、分析性阅读、主题性阅读的四个阅读层次目标,从“课时”教学向“课程”实践转变,构建阅读推介课、阅读分享课、主题探究课等不同目标的课型结构,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课程化。我们知道,不管是哪种课型,整本书阅读教学都要通过教学的形式,唤醒学生阅读的
期刊
从现行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应用文写作的分量在增加,其作为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通道已经得到了教材编写者的重视。然而,纵观当前的小学应用文教学,仍然存在着写作交往性语境虚化、写作策略性知识模糊、写作形成性评价缺失等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没有将应用文写作与小学生当下的生活需要结合起来,没有将小学生的言语发展和精神成长统一起来。应用文写作的重心应落在“应用”上,应用文的教学价值取向和目的应牢牢定位
期刊
在小数产生的历史上,是经历了一段逐步抽象的漫长过程的,而每一次的提升都是一次“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一次次丰富内涵的过程,越是抽象就越具有普适性和一般性。只要找到适当的方式进行表征与演绎,让学生经历概念抽象的过程,就能够慢慢“拎”出概念的本质。而对于数的概念,最容易理解和被接受的方式就是借助几何直观。洪老师以直观图形为载体,帮助学生在逐步经历抽象、提炼、升华小数的过程中,丰富概念的内涵、构建概念的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就告诉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语文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应积极提倡。统编版教材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学习传统文化、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应把握其语文性,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与实践的整合,拓宽学生的学习
期刊
美术质量监测是指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学段内容为依据,对学生在美术学科领域的表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监测的一项活动。监测题型有选择题、欣赏评述题、创作题三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上述题型,并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便于巩固,是教师要致力研究的课题。  课堂提问在美术教学中,是师生互动、任务驱动、过程跟进、思想交流的重要方法。本文尝试从针对性、条理性、开放性、对比性、发散性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首先,空间是三维的,是学生能够直接感知的真实存在,而教材呈现的却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平面形式的“空间”,即把三维空间表达在二维平面上。因为三维和二维的穿梭转化,学生常常觉得 “空间”抽象晦涩。其次,空间观念(尤其是高年级以度量为主线的空间观念)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不断经历观察、想象、操作、推理、归纳等数学化过程,潜移默化、渐次推进。下面,笔者将以北师大版五下“长方
期刊
班主任工作很琐碎,特别是小学高年级,面对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更是既苦又甜,痛并快乐着。这份“痛”并“快乐”的感受来自于学生的“无礼顶撞”“屡教不改”,来自于学生每一次进步带给我的感动,更来自学生健康成长带给我的喜悦。  倾注爱心——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事实上,青春期的“坏孩子”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只要我们倾注爱心,一定能盼来
期刊
自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对于教师来说,除了在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做出改进外,更要在原有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从而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并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而为了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通过教学方法及模式的创新,来引发学生围绕着具有创新性、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并通过多元化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在数学能力上得到发展
期刊
2017年11月,笔者有幸赴日进行访学,期间共参访了三所日本小学:富士见小学、有140年历史的野川小学,以及学习共同体的领航学校——滨之乡小学。虽然三所学校位于不同的地区,各有特色,但给了笔者共同的感受:日本学校是从细节着手将学校打造成学生的家,从而进行校园文化的渗透。  一、细节打造一家亲  1. 仪式感,日常的家。富士见小学是一个没有塑胶跑道的仿社区型的校园。笔者刚到学校时,正巧遇上有几个班级
期刊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这句话,将诗歌的重要性说到了极致。  古往今来,中国就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诗歌在中国,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文学体裁的范畴,不仅与书法、绘画、戏剧等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彼此互相促进滋养着,而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产生了密切的影响。虽然我们不能说学会了诗歌就掌握了中国文化,但诗歌承载的文化含量之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完全可以说,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