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微视角下英语教学“师生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52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与学生应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彼此形成“师生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文从中学生心理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教学相长 师生共同体 心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82-02
  新课标提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彼此形成“师生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共同体”的建立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要求老师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宽容、理解学生,使得学生找到对学习的信心和对老师的信任感、安全感。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就会导致师生关系陌生、疏远甚至僵化,那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是在形式上勉强走在一起。因此,英语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在教学活动中用一种更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建立更为融洽的师生关系,将是开展有效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成效的一个突破点。下面笔者结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实例从学生心理的几个角度谈谈建立师生合作共同体的策略。
  一、情绪感染,激情教学
  1.课堂情绪感染
  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的精神、态度、情感、语言等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引导、感染和激励学生,同时它也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上课的精神状态。
  如果老师有着好心情,始终面带微笑,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感染,情绪也会愉快起来,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也就会其乐融融、充满和谐。相反,教师阴沉着脸,会同学生的距离拉开,导致学生畏惧心理的出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无法得到调动。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超越自己的个人感情,调整好上课时的情绪,才能与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互动。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应该多使用 “I’m so happy today.” “Let’s go for it together.” “It’s a small cake because I am always stand with you.”等温馨言语,以此来影响学生的情绪、走近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有同样的情绪。
  因此,教师上课充满激情,具有积极的教学情绪,才能跟学生在课堂上融为一体,才能把知识春风化雨般地传递给学生。
  2.课外情感辐射
  不但是课堂上,课堂外的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也应保持这样的温度和热情,它能增进师生友情,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英语学习更加愉快、生动、活泼、轻松。
  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融洽感情在于平时点滴的积累。一个常保持积极情绪的老师通常会让他的热情感染学生,会让他的学生不断地接收正能量,并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温暖。有时候,老师简单的“I support you all the time.”等话语都会使学生精神百倍,动力十足;一句“Love you, my guy”,“I am really proud of you”,或者“I always get a lot of pleasure when I feel you”等言语都会让学生倍受鼓励,深受感染。教师有着强大的“亲和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用激情打造的师生关系一定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也充满热情,带着良好的教学情绪的教师也一定会感染出一群积极好学的学生。
  二、链接需要,创造机会
  1.为学生创造满足心理需求的互动机会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有安全、尊重和表达的需求。只有不断满足这些心理需求,学生才能以愉悦的心境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更加强烈,理解与记忆更加准确。
  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营造“生——生”、“师——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满足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安全感以及被尊重和社交的需求。
  如,在教材《go for it》九年级Unit7的“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的教学中,笔者提问学生“Are you allowed to make any decisions for yourself?”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父母是否民主的真实情况,学生在被认同的环境中表达自己是有着安全感的。在和学生共同分析利弊之后,教师因势利导提问“When you have a disagreement with your parents, what will you do?” 并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进行生生互动,然后再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聆听并适时评论。老师用鼓励、友善和专注的目光看着发言者,以达到心灵上无声的互动,同时总结出“follow your parents’ ideas”和“hold on to your own decision”的两种选择。
  本堂课中,老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思考问题、发展思维,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不时地微笑、点头或者重复他的关键词和核心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老师尊重、被课堂接纳。
  2.帮助学生获取成就感的机会
  在英语教学情境下,要保持积极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共同体,就要让学生保持较强的英语学习效能感。让学生获得某一种成功, 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 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 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 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 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 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笔者曾经有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害怕英语课堂,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了解到这位学生酷爱运动,尤其是篮球之后,笔者在九年级Unit 6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的教学时让这位学生用英语讲解篮球赛的基本规则。这位同学很有积极性,在认真预习课文之后制作了幻灯片,配上图片解释“divided the men into two teams”, “work together”, “get the ball in the other team’s basket”, “stop the competing team from getting the ball into their own basket”等词的语义,并且还当场表演“get the ball into the basket”的动作,获得了满堂喝彩。这次机会让该学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从此他改变了以往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和排斥的心理。
  除了从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入手以外,英语教师还可从多角度切入学生的兴趣点,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运用语言的多种机会,比如创设真实情境表演对话、举办英语派对、英语影视配音活动、英文歌唱比赛等。英语学习要千方百计多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多讲、多练,让他们在完成任务时不断地感受语言、体验成功的,培养他们的浓厚兴趣。
  三、与生共情,与书共鸣
  所谓“共情”,是深入当事人世界,对其经历的事件与感情感同身受。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指教师能深切体会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自己的体验,从而深化学生对这些感受和经验的认识,提高其认知能力。教材中文本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在传递丰富的思想情感,这需要教师能否有意识地挖掘并引导,让学生领悟文本给与的更深层的思想。
  1.教师移情
  移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 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 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 (朱纯,2007) 。教师的移情有赖于师生之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教师的移情也要求教师善于心理换位, 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上。教师善于移情会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 获得较高的成就动机,形成更高水平的自我意识, 促进学生间的积极交往,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益。
  英语课堂里本身就存在着许多师生心灵交汇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在free talk 中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 教师可以在谈到某些话题时顺便问道“How do you feel if your parents don’t allow you to go out on weekends?”“Can you show us your thoughts?” “Are you under too much pressure?”等。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老师可以答“I feel the same way.” “I think so.” “I agree with you.” “I would also feel… if I were you.”老师将心比心,学生感受到老师与自己产生共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增,知识的掌握也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交际策略与语言能力也随之得以健全与提高。
  2.让学生与教材“共鸣”
  学生对文本的“共鸣”,可以让学生摆脱自己的视野,进入文本作者的思想状态,理解文本中深层次的意义及其背后的精神,从而获取语言中的文化背景知识(翟晓丽, 2014)。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抓住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和文本作者的思想状态产生共鸣。
  《go for it》新教材所涉及的话题和语言素材很广泛,蕴涵的德育内容也很丰富。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单元教学时,可以适时渗透健身有利于学习和身体健康的理念,倡导学生健康运动、增强体质。又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 3 Section A 2b “Should friends be the same or different?”时,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朋友,总结自己与朋友相处情况,同时让学生体验教材所给的“A true friend reaches for your hand and touches your heart.”思想境界。再比如在九年级Unit 2 2b “The Spirit of Christmas”的阅读课教学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感悟并学习 “treat everyone with kindness and warmth”、“spread love and joy everywhere you go”的圣诞精神和真谛。
  类似的“共鸣”机会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一定可以和学生共同体验教材深处的“美”。
  四、排忧解难,助人自助
  1.突破障碍,发展思维
  语言既是行为,也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用不同方式显示知识的本质属性可以让学生摆脱对单词、句型、语言结构和规则等的机械记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习得困难有利于破除学生在提高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时遇到的障碍。
  2.释放压力,轻松学习
  学生语言认知能力的获得离不开积极情感的影响,而消极情感则妨碍学生的认知活动(陈琳,2002)。Krashen(1982)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动机大、自信心强、焦虑低的学习者输入和吸收的语言量就多。因此老师应留心观察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学习动机、焦虑强度和信心强度,若发现被动、焦虑、消极等情况应积极寻找原因并及时化解。比如,许多学生会因为考试而焦虑,老师应做到减少使用控制反馈,积极与家长思想交流,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转变对考试的态度,使其抛开沉重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学生的困难得以解决,焦虑得以解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动力就会大大提升,而且学生会觉得老师和自己是风雨同舟的“好战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是并肩作战的。
  总之,英语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交往的实践过程,也是师生心灵交汇并迸发火花的过程,为师生个体生命的发展提供了无数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师生之间搭建心灵的桥梁,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师生共同体,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和谐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朱纯.2007.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翟晓丽. 2014. 培养“共情”,减少师生理念错位——后方法教学宏观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启示[J].文教资料
  [3]陈琳.2002.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的研究[D].武汉大学
  [4]吕国兴. 2007. 中学健康课堂营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5]王萍. 2012. “师生互动”让英语课堂活起来[J].中学教学参考
  [6]贾素霞.2012.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构建师生互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77-02  议论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理有据的表达能力。然而学生写和想的是用哪些文字来填满作文的字数要求,也就钟爱拼凑的文字,导致文章立意不贴切、内容缺乏思辨性。  一、课本教学过程中与之议论文写作教学没有很好的有机结合  1.课本教学过程中的延伸性教学缺失,导致高中生不会分析、推理和论证学生并
硬件验证是逻辑设计自动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该领域缺乏有效的工具支持。该文在给出VHDL的逻辑语义的基础上,使用一个自动变换工具完成了硬件电路的VHDL描述到XYZ/E描述的自动变换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7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但现实是,在教学中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为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
该文介绍逻辑语义学中广为采用的以词汇类型驱动的析句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汉语语句的分析、表达和解释中。通过对词汇逻辑语义的赋类,可以将句法规则化解为词汇的逻辑信息,进而得
【摘要】语文学科属于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拓展与延伸语文知识的范围,重视跨学科的学习,按照语文学科的特征,重视从课堂走向课外,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语文学科加以延伸。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必要性,以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拓展 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会议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大鼠受孕率及乳鼠发育情况。方法将健康性成熟3月龄Wistar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以雌激素负荷法造模,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会议
该文介绍一种新的矢量开关代数。该代数中,每一个元素都是二进制矢量。除了与、或和非运算被推广为“指数”运算外,另外二种新的运算——矢量压缩运算和矢量扩展运算被引入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