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的尝试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制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时效性,既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普法教育实现新高的突破口,也是目前我国中学生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将现行各学科的教学进行全面的开发,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有机的进行渗透,从而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的培养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旋律。
  物理学科虽然不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但只要充分挖掘法制素材,合理选择渗透时机,同样能实现科学与法制教育的双丰收。
  一、挖掘教材——寻找科学殿堂的法治之光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大部分法制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慧眼识金,充分发掘直接的、潜在的法制因素。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为例,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法制素材,如:第一章《声现象》、第二章《光现象》、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六章《电压与电阻》分别涉及噪声污染、光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为我们渗透《环境保护法》提供了契机。第七章《欧姆定律》和第八章《电功率》包含了安全用电和生活用电常识,可适度结合《消防法》进行教学;同时用科学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用科学的手段保护自身安全,以科学独特的角度去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人文学科无法替代的。第十章《信息的传递》所蕴含的法制内容多是潜在的,如从古长城的御敌之策到当今的激光应用,可适度渗透《国防法》。微波炉简单易用,省时省电,可微波泄漏却能造成人体的伤害。电视的普及让世界“变小”,使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但另一方面,电视占据了孩子大量的业余时间,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减少了家庭成员的交流,影响了家庭关系;孩子因为好奇而模仿危险动作造成人身伤害,甚至让罪犯学到了别人犯罪的方法,是破案更难……这些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直观生动,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教师渗透法制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有机渗透——实现科学与法的和谐共振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注意教学策略,不能喧宾夺主,把法制的标签随意张贴,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法制的双重教育目的。
  1.巧妙引入,营造氛围
  在讲《光的反射》一节时,可以这样引入:近年来,城市更亮了,夜色更美了,让“城市亮起来”成为一句非常时尚的口号。然而,在华灯溢彩,霓虹闪烁的城市中,美丽的夜景下,光污染却一直被人们忽视。这些亮光在使城市变美的的同时也给都市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城市上空不见了星辰,刺眼的灯光让人紧张,人工白昼使人难以入眠……于是官司不断,纷争又起。那么光污染是怎么造成的?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希望同学们学完本节课后,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这样处理的目的,是点到为止,在科学知识的大餐中加入法治的作料,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关注身边的法。
  2.调查实践,交流合作
  理论总是枯燥的,一万句说教比不上一次实践,亲身体验得到的远比枯燥的说教更触及灵魂。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如在学习《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一节时,可课前安排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的供电线路中哪些地方存在短路等安全隐患?调查高压装置和学校配电房是否安装了安全防护栏设施?是否设立了警示牌?有条件的可以去工厂了解安全用电的具体规定等。之后,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分享成果。既解放了教师,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分享,认同安全用电的责任。
  3.巧辩例题,激发联想
  例题讲解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例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学生熟悉的物体,如在《运动和力》一章中,多以某人、小车、木块等作为研究对象。这时,如果教师把研究对象改为冉冉升起的国旗或是国旗护卫队员矫健的步伐,再加上少许的引导点拨,学生就会联想到周一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或是天安门升旗的盛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变换例题中的研究对象,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国旗的形象在学生脑海时时浮现,其实就是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再开发,高效渗透而又不留痕迹。
  4.会心一笑,轻松渗透
  法制的内涵是约束人的行为,它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怎么做,如何做才符合规范,因此法是严肃的,但这不意味着教师总是要板着一张脸谈法说法。有时一个故事、一段幽默甚至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领略做人的准则。如在《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节中,为说明噪声的危害,教师可以讲一个笑话:一天早晨,有个房客怒气冲冲地找到房东,愤愤地说:“我要换房!”房东问:“为什么?”房客说:“楼上那些人莫名其妙,半夜两点钟疯狂地敲我房门。”“哦?他们把你吵醒了?”房东问道。“没有,当时我在练习吹喇叭。”恰当的笑话运用,犹如一缕清风,轻轻吹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把快乐包裹的“法”的种子撒播在学生心田。
  5.自主探究,拓展延伸
  在学完第四章《物态变化》之后,首先安排学生阅读课后STS材料《水的故事》,了解水资源的珍贵,认同节约用水。然后根据对自己家里用水状况的调查,设计一个节水方案;或调查本地农田灌溉及城市绿化灌溉的主要方式,向技术人员了解先进的灌溉技术。最后,引导学生关注本地的水资源,了解本地水体受污染的状况。让学生课后查资料、向长辈请教。事实证明,这种学生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非常自然,并把课堂延伸至课外,使学习方式悄然转变。
  总之,“润物细无声”应该是法制教育在学科渗透中的最佳描述,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特点,寻找科学与人文的合理链接,实现科学与法制的和谐共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教师具备信息敏感度,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组织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的培养,同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收获更多人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
其他文献
我国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稳定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人们善度余暇和健康生活的需要,学校时期的体育教育,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中,将转向与终身体育相连并成为终身体育重要的一环。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时期,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   那么如何进行中职体育教育使之更好地与终身体育接轨呢?我认为,
期刊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在教学要求中,对”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明了方向。而这些观点和要求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又得到了充分的印证,高考中对阅读能力的考核贯穿了整个试卷的始终,占了试卷分值的大头。  
期刊
在课外阅读中,孩子们虽然有了阅读兴趣,但仅凭兴趣浮光掠影地读,浅尝辄止,不会学以致用,这样的读书是收效甚微的。因此,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下面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采取地一些方法,也有一些成效。    1 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我们利用班会课,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黑板右侧或教
期刊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系统中的一个大类,几乎每个年级段都会有安排,可见说明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举足轻重的,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一种课文类型,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和实施。但是对于说明文的教学,教师们稍不留神就上成了某种知识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对于课文的表达形式很少关注,语言训练明显不足,语文味缺失。“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点风趣。”(叶圣陶语)那么如何根
期刊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现代人关注的一个焦点,心理健康的人能乐观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工作积极进取,与人交往友善合群;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性格孤僻、行为怪异,不能正确处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严重者甚至还会做出对别人或社会造成伤害的事。  当今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总是将过重地学习任务强加于他们,使他们一入学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如何结合小学生学习和校园生活的
期刊
电教作为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运用电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那么如何缴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一、把握电教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配有插图,尤其是看图学文,图文并茂,文理兼容,非常生动。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这些教材的优势,恰当选择电教手段,将”死”的内容变成”活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初中数学则是数学领域里的一个小单元。在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不妨从以下方法着手。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数学不仅是抽象的,而且是非常复杂的一门学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觉是非常枯燥无味,总是提不起兴趣,只是想应付一下升学考试而已,所以一直是数学教师头痛的问题。对此,数学教师不得不另辟捷径,从
期刊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激发情感,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T口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上课时首先要激起学生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投人,使
期刊
创新能力是学生能力的最高层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继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我们应该抓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创新意识教育转变的最佳时机,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从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积极的发现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一
期刊
很多情况下,学生会因为厌恶一个老师而讨厌一个学科,更会喜欢一个老师而爱上一个学科。教师的个人魅力、与孩子们关系的亲疏往往会影响到学生该科的学习。因而罗老师的第一课别开生面,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伟大的推销员。    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喜欢你这个老师,才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进而喜欢读书学习。因此我的开学第一课,不上新课,不提要求,更不会“威逼利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以此树立自己的威信。我的开学第一课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