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平新秀,女,甘肃省兰石集团技工学校教师,研究方向:焊接一体化。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欢迎既懂基本理论知识,又会一定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学校一改过去的先上理论,后上实的传统教学模式,初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以尽快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下面就焊接专业谈谈一体化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焊接课程也往往采用先上理论,后上实践的传统单调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分开授课,这种模式的突出弊端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导致理论知识难以及时消化,操作训练不能连续,学生虽然经过多次训练仍不能掌握操作技能,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培养技能过硬的实用型人才,以教学改革为手段,以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以校内铆焊实习基地为依托,采用边讲边演示边操作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到实践中有理论,理论中有实践,使学生既掌握了实践操作又懂得了理论知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融为一体,实现理论教學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1) 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边讲边操作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如焊接电流的调节,焊接电流指流经焊接回路的电流。可以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边讲边操作。以Bх 1400型焊机为例,先接通电源,然后引燃电弧,如果看见有较大颗粒铁水向熔池外飞溅且爆裂声大,说明焊接电流太大了,通过手柄顺时针旋转使活动铁心向里移动,电流慢慢就小了;如果观察熔池中熔渣和铁水很难分清,电弧吹力小时,说明电流过小了,通过手柄逆时针旋转使活动铁向外移动,电流就可以慢慢调大;当看到焊缝两侧与母材金属熔合良好,熔敷金属高度适中,说明电流合适。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理解了焊接电流定义并学会了如何调节焊接电流。
(2)模块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按照制定的实训计划,设计教学模块,准备案例,在实训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使学生根据模块内容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3)一体化教学使“教”与“学”得到统一。教师利用实训基地使“教”与“学”能有机结合,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在练习V形坡口对接立焊时,要求焊条与两块钢板的夹角为90°,与焊缝夹角为60°~80°,在距焊缝始焊端上方10mm处引弧后,将电弧迅速移至始焊端施焊,焊条摆动到两侧坡口边缘时,要稍作停顿,防止焊缝两边未融合或夹渣。对于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先讲有关理论,接着演示一遍,让学生注意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在旁边指导,观察学生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并及时纠正错误。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在练习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实训计划中有一课题:立焊位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中级取证应会内容)。在实训前可让学生围绕“焊前准备—焊接工艺参数—操作要点”进行讨论:①立焊位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的目的是什么?②20g属于什么钢?应采用什么焊接材料?③如何选择的弧焊电源?④12mm厚的钢板焊几层,各层的焊条直径为多少?焊接电流应选择多大?问题一经提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展开热烈讨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教师补充完善后,进行实践演练,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先考虑、再去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一体化教学效果
(1)通过一体化教学能使教、学、练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技能。让传统单调的理论知识轻松地融入实践操作中,学生边学边练,既掌握了相关操作技能,又学习了操作技能中蕴涵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在焊工中级取证理论、实践操作中大部分考试合格。
(2)达到“教”与“参与”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使学生遇到问题不是盲目去做,而是先想如何去做,怎样做,把学生带入思考、讨论、主动学习的环境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现了学历证书和技能资格证书的“双证书”结合。一体化教学将焊工等级证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相关资格证书,毕业时既有毕业证又有资格证书,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总之,一体化教学注重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强化了职业操作技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快乐,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欢迎既懂基本理论知识,又会一定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学校一改过去的先上理论,后上实的传统教学模式,初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以尽快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下面就焊接专业谈谈一体化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焊接课程也往往采用先上理论,后上实践的传统单调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分开授课,这种模式的突出弊端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导致理论知识难以及时消化,操作训练不能连续,学生虽然经过多次训练仍不能掌握操作技能,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培养技能过硬的实用型人才,以教学改革为手段,以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以校内铆焊实习基地为依托,采用边讲边演示边操作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到实践中有理论,理论中有实践,使学生既掌握了实践操作又懂得了理论知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融为一体,实现理论教學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1) 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边讲边操作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如焊接电流的调节,焊接电流指流经焊接回路的电流。可以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边讲边操作。以Bх 1400型焊机为例,先接通电源,然后引燃电弧,如果看见有较大颗粒铁水向熔池外飞溅且爆裂声大,说明焊接电流太大了,通过手柄顺时针旋转使活动铁心向里移动,电流慢慢就小了;如果观察熔池中熔渣和铁水很难分清,电弧吹力小时,说明电流过小了,通过手柄逆时针旋转使活动铁向外移动,电流就可以慢慢调大;当看到焊缝两侧与母材金属熔合良好,熔敷金属高度适中,说明电流合适。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理解了焊接电流定义并学会了如何调节焊接电流。
(2)模块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按照制定的实训计划,设计教学模块,准备案例,在实训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使学生根据模块内容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3)一体化教学使“教”与“学”得到统一。教师利用实训基地使“教”与“学”能有机结合,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在练习V形坡口对接立焊时,要求焊条与两块钢板的夹角为90°,与焊缝夹角为60°~80°,在距焊缝始焊端上方10mm处引弧后,将电弧迅速移至始焊端施焊,焊条摆动到两侧坡口边缘时,要稍作停顿,防止焊缝两边未融合或夹渣。对于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先讲有关理论,接着演示一遍,让学生注意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在旁边指导,观察学生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并及时纠正错误。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在练习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实训计划中有一课题:立焊位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中级取证应会内容)。在实训前可让学生围绕“焊前准备—焊接工艺参数—操作要点”进行讨论:①立焊位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的目的是什么?②20g属于什么钢?应采用什么焊接材料?③如何选择的弧焊电源?④12mm厚的钢板焊几层,各层的焊条直径为多少?焊接电流应选择多大?问题一经提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展开热烈讨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教师补充完善后,进行实践演练,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先考虑、再去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一体化教学效果
(1)通过一体化教学能使教、学、练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技能。让传统单调的理论知识轻松地融入实践操作中,学生边学边练,既掌握了相关操作技能,又学习了操作技能中蕴涵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在焊工中级取证理论、实践操作中大部分考试合格。
(2)达到“教”与“参与”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使学生遇到问题不是盲目去做,而是先想如何去做,怎样做,把学生带入思考、讨论、主动学习的环境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现了学历证书和技能资格证书的“双证书”结合。一体化教学将焊工等级证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相关资格证书,毕业时既有毕业证又有资格证书,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总之,一体化教学注重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强化了职业操作技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快乐,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