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体化教学”在焊接课上的应用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平新秀,女,甘肃省兰石集团技工学校教师,研究方向:焊接一体化。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欢迎既懂基本理论知识,又会一定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学校一改过去的先上理论,后上实的传统教学模式,初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以尽快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下面就焊接专业谈谈一体化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焊接课程也往往采用先上理论,后上实践的传统单调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分开授课,这种模式的突出弊端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导致理论知识难以及时消化,操作训练不能连续,学生虽然经过多次训练仍不能掌握操作技能,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培养技能过硬的实用型人才,以教学改革为手段,以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以校内铆焊实习基地为依托,采用边讲边演示边操作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到实践中有理论,理论中有实践,使学生既掌握了实践操作又懂得了理论知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融为一体,实现理论教學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1) 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边讲边操作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如焊接电流的调节,焊接电流指流经焊接回路的电流。可以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边讲边操作。以Bх 1400型焊机为例,先接通电源,然后引燃电弧,如果看见有较大颗粒铁水向熔池外飞溅且爆裂声大,说明焊接电流太大了,通过手柄顺时针旋转使活动铁心向里移动,电流慢慢就小了;如果观察熔池中熔渣和铁水很难分清,电弧吹力小时,说明电流过小了,通过手柄逆时针旋转使活动铁向外移动,电流就可以慢慢调大;当看到焊缝两侧与母材金属熔合良好,熔敷金属高度适中,说明电流合适。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理解了焊接电流定义并学会了如何调节焊接电流。
  (2)模块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按照制定的实训计划,设计教学模块,准备案例,在实训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使学生根据模块内容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3)一体化教学使“教”与“学”得到统一。教师利用实训基地使“教”与“学”能有机结合,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在练习V形坡口对接立焊时,要求焊条与两块钢板的夹角为90°,与焊缝夹角为60°~80°,在距焊缝始焊端上方10mm处引弧后,将电弧迅速移至始焊端施焊,焊条摆动到两侧坡口边缘时,要稍作停顿,防止焊缝两边未融合或夹渣。对于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先讲有关理论,接着演示一遍,让学生注意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在旁边指导,观察学生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并及时纠正错误。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在练习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实训计划中有一课题:立焊位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中级取证应会内容)。在实训前可让学生围绕“焊前准备—焊接工艺参数—操作要点”进行讨论:①立焊位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的目的是什么?②20g属于什么钢?应采用什么焊接材料?③如何选择的弧焊电源?④12mm厚的钢板焊几层,各层的焊条直径为多少?焊接电流应选择多大?问题一经提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展开热烈讨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教师补充完善后,进行实践演练,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先考虑、再去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一体化教学效果
  (1)通过一体化教学能使教、学、练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技能。让传统单调的理论知识轻松地融入实践操作中,学生边学边练,既掌握了相关操作技能,又学习了操作技能中蕴涵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在焊工中级取证理论、实践操作中大部分考试合格。
  (2)达到“教”与“参与”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使学生遇到问题不是盲目去做,而是先想如何去做,怎样做,把学生带入思考、讨论、主动学习的环境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现了学历证书和技能资格证书的“双证书”结合。一体化教学将焊工等级证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相关资格证书,毕业时既有毕业证又有资格证书,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总之,一体化教学注重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强化了职业操作技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快乐,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在以往教师角色基础上,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做一名专业教授者、新型研究者、参与学习者、鼓励促进者、积极发现者,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为适应国家新课改的需要,高中英语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理念,改变自身的传统角色定位,以新的教师角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下对
摘 要:本文从新时期国家对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高度重视和要求出发,从高校道德教育实施的视角着手,分别对高校道德教育指导思想、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方法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就如何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方法途径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和策略。  关键词:指导思想;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德育实效性缺失的问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出现很大程度的滑坡,因此探索新时期高校如何有效提高大学
张载之学与佛学的关系前后经历了多次转变:先由“访诸释教”至“会宗于易”、再至“穷理尽性”。这一过程充分揭示了佛学对其思想产生、发展、成熟的影响。
摘 要:对大学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来说,互动式教学与管理心理学具有的人本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特点。本文分析了互动式教学应用在管理心理学课堂中的多样化形式,并指出实施管理心理学的互助式教学的限制条件。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互动式教学;多样化形式     一、互动式教学应用于管理心理学教改的可行性   1.互动式教学   对大学教育而言,互动式教学是指教与学双方在彼此平等与坦诚、相互倾听与接纳
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其办学特色日益凸显,在无资金、无师资、无校舍等问题得到缓解的前提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学生教育工作中,辅导员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件”)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实施的课程计划中,研究性学习被列为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取得十五个学分才能准予毕业。教育部已经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首次把“研究性学习”落实到必修课中,要求每人每学年要承担两个以上的专题研究,这给中学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甘肃省金昌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开展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
早期的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持辩证的扬弃态度。一方面,主张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尤其是主张革新中国传统文化。他的这一民族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