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预见说之我见

来源 :法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xiao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当预见说,是指违约方承担赔偿责任,其范围不得超过他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损失的学说。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9条和《技术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都采取了应当预见说。在学术研究中,有一种观点对应当预见说推崇备至,主张修改后的《经济合同法》也应采取应当预见说。我不赞成这种观点,认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的总的看法是:为了照顾到国际贸易的习惯,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采用应当预见说尚有一定道理。但《经济合同法》则不宜采用应当预见说。 It should be foreseen that it means that the defaulting party should bear the liability for compensation and its scope must not exceed the doctrine of the loss that should be foreseen when he concluded the contract. Article 19 of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Foreign Economic Contracts” and Article 17 of the “Law on Technical Contracts” have all adopted the expectation. In academic research, there is a view that should be foreseen and respected, and the revised Economic Contract Law should also take predictability. I do not agree with this view and think that it should be analyzed concretely on a case-by-case basis. My general view is: In order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habi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hina's “Foreign Economic Contract Law” should be foreseen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truth. However, the “Economic Contract Law” should not be used should be expected to say.
其他文献
观念创新是所有创新活动的核心和前提。人的行为是由思想观念所支配的,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工作的创新,就不能有社会实践的创新。观念更新是创新行动的前提、先导,是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而操作又是经历的主要手段,是经历的本质和内涵。笔者认为,真正的操作是一种经历,我们所不认同的只是那种披着操作外衣的“伪操
幼儿园教师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们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课程问题的?在课程实施中,他们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把教师们亲身经历的事实呈现出来,也许能让我们得到很多的
七十年代中期,英国《海伯特》(Henbent)控制仪器公司为美国底特律一家发动机厂提供了一台Sigma气缸体全自动检验机,据称是英国生产的最大最先进的一种自动检验机。这台机器自
趁着暑假,妈妈带我来到青岛,让我尽情地欣赏到了大海的魅力。青岛的海水碧蓝碧蓝的,犹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纯洁无比。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似乎里面的结晶还在流动着;海
根管治疗是牙髓及根尖病变的最佳治疗方法,如何准确的测量根管长度并进行完善的根管充填是非常重要的.笔者采用口内成像系统(RVG)进行根管的测量与充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改新论]透视教学现象,探寻教学方法,求索教学规律。[案例精选]突出新课标理念,紧扣教材内容,注重实践过程,强调可操作性。[教例反思]典型课例评 [New Curriculum Reform]
做集装箱起家的天胜公司改做半挂车,看起来就如在“集装箱底部安上轮子”一般理所当然。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另一番景象,原本预期的好前景非旦没有出现,反而一路受挫,险象环
如果有一名员工几乎天天迟到早退,在严重缩水的上班时间里,还常被他拿来讲电话、聊是非;另外一名员工不只对客户凶巴巴,而且只要不是分内的工作,不管事情多紧急,他也不会帮
有限元素法是根据变分原理求解数学物理问题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在四十年代初期已有人提出,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960年之后由于实际工程的需要和高速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