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形势和特点

来源 :美国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yzh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将于2012年11月6日举行。民主、共和两党分别推出现任总统奥巴马和马萨诸塞州州长罗姆尼参与角逐。目前选战已经进入白热化,两人使出浑身解数展开唇枪舌战,至今选情仍不明朗。
其他文献
南希是一个非常投入的人。她每项工作、每件事都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她大部分时间在乔治敦大学教书,对教学抱有极大的热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研究中国问题的学生。她也曾在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工作,整合情报界的培训,提高情报分析的水平,是美国首位正确与标准情报分析助理主管。我不太清楚她的具体工作,因为是保密的。但是她开设的一门课后来成为所有进入情报界工作的学生的必修课,并因为工作成绩出色而获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奖励。
南希是这样一类美国学者,她探求知识,特别是有关中美关系方面的知识,历史的与当代的;她培养了大批学生,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乔治敦大学教书。这些学生有的攻读博士学位,希望将来成为像她那样的学者;有的进入政府,或者在各类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工作。所以,她既培养未来的学者,也培养学生在现实世界应对挑战的技能。此外,她自己也为美国政府工作。她曾在美国国务院工作一段时间,负责中国事务。在她的学术生涯的后期,她曾在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一个新成立的办公室工作,负责确立档案标准。她把她的学术专长带到工作中。
2012年11月26日,“2012年美国大选后的中美战略关系走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事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等单位的50多位学者与会,就大选后美国对华战略基本态势、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及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理论分析。
2012年11月17~18日,“杰斐逊时代的民主、共和与国家构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罗伯特·史密斯杰斐逊国际研究中心(TheRobertH.SmithIn—ternationalCenterforJeffersonStudiesatMonticello)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的36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期刊
劳伦斯·萨默斯在担任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期间提出“孟买共识”,并勾勒出其性质、特点、发展前景和影响。从深层次看,此举着眼于美国国家利益,是为了配合美国内政和外交的需要。因此,萨默斯的“孟买共识”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同时暴露出其诸多不足之处:在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上以偏概全,对未来发展模式的预测和推断草率失慎,对印度模式的总结和归纳言过其实,并刻意将“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置于对立面。萨默斯提出的“孟买共识”既不成熟,也难以令人信服,但其动机和这一动向值得关注。
2012年8月15-16日,由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研究所承办的“美国对外战略与中美关系(1972~2012)”学术研讨会暨中华美国学会、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年会在长春举行。与会者围绕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美国巧实力战略、奥巴马能源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美国成长为一个霸权固然有其自身的特殊国情、条件,其他国家并不具备、更不可能克隆这些历史条件,但其中仍有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尤其是美英关系的变化过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经过初步探讨,大致有以下几点规律性的认识:第一,从美国独立以后,大约经过一个半世纪,美英两国才从宿敌变为盟友。
冷战结束20多年过去了,但中美关系的性质至今难以定位。其关键原因在于,中美关系具有不可比拟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这种独特性和复杂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不同质的大国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国家制度、文明、发展模式、
2012年无疑是中美关系史上又一个比较关键的年份。中美两国在这一年都要进行领导层的更替,对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亚洲政策及中美关系做出某种意义上的小结,并向中美两国未来的领导者建言献策,似乎“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