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对于“90后”的學生,很难用道理去说服他们,也很难用感情去打动他们。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作为“80后”的教师不妨与时俱进,少一点抱怨,多一分耐心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新时代的处理问题的艺术,大胆创新,做一名会“雕琢”的艺术家。那么,教师不仅能从繁琐的事情中解脱出来,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平时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上好班会课,打造“魅力班会”
笔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开好、上好班会课,利用班会课这个平台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过去的一年中,笔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班会课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整个班集体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奋发向上、勤学好学、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
在高一新生报到第一天,笔者就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我的班级我做主”——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我该怎样做?我进入高中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通过这第一次班会,笔者不仅让学生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更让学生明确了这一年班级和个人的努力方向。针对早恋现象,笔者召开了主题班会“让我走过你青春的记忆”;母亲节前,我班的主题班会是“听妈妈的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我班的主题班会是“我奉献,所以我快乐”;交通安全宣传时,班会主题是“给自己做一把保护伞”;五四青年节远足活动后,班会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期末考试前,班会主题是“你的希望我知道”等。
二、依法治班,构建和谐班级
当代学生见多识广,每一个学生不可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有棱有角、形态迥异、个性鲜明,绝大部分有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事物的强烈愿望,有展示自己个人才华的积极心态。班主任如果方方面面都安排妥当,在班级管理中越是压制学生,越是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最终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使不同个性、爱好、特长的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人尽其能、人尽其责,这样集体的凝聚力才会增强,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不妨少一些包办,少一些压制,多一些民主。
三、以生为本,凸显人文精神
人都是平等的,家长把孩子交到教师手中,教师没有任何理由冷落、呵斥、歧视孩子。对于人们眼中的“后进生”,班主任千万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他们的个体优势。“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多一些期待、多一些宽容、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要看到学生的发展之处、可贵之处、值得肯定之处。千万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僵硬的教条衡量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中的言行,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打击歧视学生、否定学生的努力。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师生间只要有爱,班级的一切工作都能有序进行。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四、多方协调,架起沟通的桥梁
现代社会错综复杂,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会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班主任工作则是这些联系的纽带。班主任不仅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善于协调各种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一个班级能否由班主任的“独奏”变成“合奏”,由独唱变为合唱,关键就是要做好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班主任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五个方面之间的协调工作。
五、多元评价,提高综合素质
人人都有闪光点,即使是所谓的“学困生”、“后进生”,也有自身的长处。长期以来,我们用德智体“三好”来评价学生,有的班主任甚至只用“一好”来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了育人工作呆板、僵化的不利局面。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只有一个模式或标准,它会使得一部分语言或数理逻辑智能表现不好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步入所谓的“后进生”行列。因此,学校、班级在评价学生时要学会赏识性评价,要对学生有个综合素质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评价,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强项,为学生提供发展自己优势领域的机会,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心。高一的学生对高中的生活充满憧憬和期待,在高中阶段的可塑性很强,在高一这个起始年级开展这种评价更能够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的进步。
总之,班主任如果能在平时工作中多动脑筋,大胆创新,学会“雕琢”的艺术,那么一个班级就不难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而学生也就不难成为一个全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上好班会课,打造“魅力班会”
笔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开好、上好班会课,利用班会课这个平台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过去的一年中,笔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班会课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整个班集体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奋发向上、勤学好学、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
在高一新生报到第一天,笔者就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我的班级我做主”——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我该怎样做?我进入高中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通过这第一次班会,笔者不仅让学生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更让学生明确了这一年班级和个人的努力方向。针对早恋现象,笔者召开了主题班会“让我走过你青春的记忆”;母亲节前,我班的主题班会是“听妈妈的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我班的主题班会是“我奉献,所以我快乐”;交通安全宣传时,班会主题是“给自己做一把保护伞”;五四青年节远足活动后,班会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期末考试前,班会主题是“你的希望我知道”等。
二、依法治班,构建和谐班级
当代学生见多识广,每一个学生不可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有棱有角、形态迥异、个性鲜明,绝大部分有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事物的强烈愿望,有展示自己个人才华的积极心态。班主任如果方方面面都安排妥当,在班级管理中越是压制学生,越是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最终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使不同个性、爱好、特长的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人尽其能、人尽其责,这样集体的凝聚力才会增强,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不妨少一些包办,少一些压制,多一些民主。
三、以生为本,凸显人文精神
人都是平等的,家长把孩子交到教师手中,教师没有任何理由冷落、呵斥、歧视孩子。对于人们眼中的“后进生”,班主任千万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他们的个体优势。“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多一些期待、多一些宽容、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要看到学生的发展之处、可贵之处、值得肯定之处。千万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僵硬的教条衡量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中的言行,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打击歧视学生、否定学生的努力。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师生间只要有爱,班级的一切工作都能有序进行。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四、多方协调,架起沟通的桥梁
现代社会错综复杂,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会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班主任工作则是这些联系的纽带。班主任不仅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善于协调各种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一个班级能否由班主任的“独奏”变成“合奏”,由独唱变为合唱,关键就是要做好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班主任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五个方面之间的协调工作。
五、多元评价,提高综合素质
人人都有闪光点,即使是所谓的“学困生”、“后进生”,也有自身的长处。长期以来,我们用德智体“三好”来评价学生,有的班主任甚至只用“一好”来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了育人工作呆板、僵化的不利局面。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只有一个模式或标准,它会使得一部分语言或数理逻辑智能表现不好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步入所谓的“后进生”行列。因此,学校、班级在评价学生时要学会赏识性评价,要对学生有个综合素质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评价,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强项,为学生提供发展自己优势领域的机会,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心。高一的学生对高中的生活充满憧憬和期待,在高中阶段的可塑性很强,在高一这个起始年级开展这种评价更能够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的进步。
总之,班主任如果能在平时工作中多动脑筋,大胆创新,学会“雕琢”的艺术,那么一个班级就不难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而学生也就不难成为一个全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