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谓对话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以达成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的过程。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相对薄弱的一环,承受着“占时长、效率低、评者多”的批评,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很多老师都试图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困惑及误区。对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仍有一段距离。对此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深思,发现阅读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联结,是主体的言语结构对言语对象的加工过程,阅读是由言语到语境。在此,我就自己的见解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阅读课要增多学生读书的时间。众所周知,朗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上我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替代繁琐的分析提问,让儿童在“口诵心惟”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课堂上尽可能多留时间让学生参与阅读,学生自己反复地朗读领悟,就能够将课文读通读懂,进而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转变了一上课就讲、一讲到底、把语文阅读课上成讲解分析课的教学方法,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课标提出的要求,为提高阅读实效性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让学生感悟文本,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让学生抓住整体去读
  
  语文课文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文本中作者思想、感情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从全篇着眼”就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中心问题整体朗读感悟,每读一遍都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一遍,可让学生在读文本的过程中,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划分好的自然段;第二遍,在读中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三遍,进一步对文本产生独特的感受:文本中“哪些部分”让你感动,你对“哪些地方”很有体会,文中哪些句子还不懂,读了之后还有“哪些疑问”。这样,能将阅读教学有效地落到实处。
  
  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学生对通过自读、自悟,实现内在的学习需求,才能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没有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学生就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也必定缺乏基础。所以说,教师要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了解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感受。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读、悟的任务和指向,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内驱力。另外,要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尽可能自己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果急于让学生交流、急于反馈,只会使学生的领悟浮于表面,学生也许产生不了自己的感受,而只是随声附和,最终使阅读教学流于形式。课堂上的自读自悟,因有了课前自读,就会使学生与文本拉近距离,对文本有所感悟,为进一步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阅读教学要减少老师提问的次数。如今的教学将以往的“满堂灌”转向“满堂问”。课堂上的大问、小问将学生问得灰头土脸、不知去向,不把课堂问成“静静的顿河”势不罢休。其实,在一节课上,如果教师能提两三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可以赢得一节精彩的课堂;如果提出几十个问题,学生将手忙脚乱、抓不住重点,其教学效果将一无所获。实际上,检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依据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得到了多少,得到了多少对他们今后发展有价值的东西。学生的学习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吸收、掌握。教师要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看、思、想、问,不能持续一问一答到课堂结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并不是问题越多就是启发式教学,从而满堂问。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问题应就文章的重、难点出发,问要为读打下基础,让学生能从读重点段落解答问,作用于感情的熏陶。以读代问,以读代练,练中有读,做到读读想想、想后再读。“多读书,少提问”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措施,也是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增多学生读书的时间、减少老师提问的次数,从而将有效的阅读和精彩的问题有机融入课堂,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作者单位:562402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教师的教学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将让学生终生受益。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已经形成的教学方面的一些不良习惯明显地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摈弃以前的教学习惯,探索新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才能真正担负起培养创新能力的重任,否则新课改就会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及相应的思想与方式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式,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期刊
一、控制情绪  教师劳动是一项复杂的、矛盾重重的劳动,在教育活动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在上课时看见学生说话,我心里很不舒服,就要想方设法阻止他们,让他们不要这样做。但是,有时学生根本不听,面对这种情况,我就火冒三丈。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沉着、冷静。教师也是有感情的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教师来说,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适时地表露自己的感情;不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考政策调整,高校扩招引发普高扩招,使大量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初中毕业生进普高就读。这样,进入中专学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那么,对该部分学生如何达到专业课教学目的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弄清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障碍及原因,再根据教学原理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习障碍及成因    1、缺乏学习动机  奥苏贝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关系。
期刊
在新的时代里,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语文教师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呢?    一、语文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方法陈旧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受自身的思维方式、业务水平的影响和周围条件的限制,已经习惯了许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是“确定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考——阅读课文——了解结果——教师小结”。又如:串讲法,沿袭着“写作背景——作
期刊
在2004年我校召开的秋季运动会中,我班在1 - 4年级组中荣获了团体冠军。为了庆祝同学们努力拼搏所取得的成绩,班委会决定开展一次晚会。在晚会开展的过程中,一些情况在我的意料之外:平时爱回答问题的同学参与表演节目的积极性更高;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也主动地投入到表演中,演得很出色、很精彩,让我大开眼界。晚会结束后,我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在晚会中,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如此高呢?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
期刊
一、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教育的整体现实结果是失败的,究其原因,应试教育是祸首。党和政府已深知其危害,责令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实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的命运确实令人堪忧,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很多地方的学校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把党的教育方针置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为追求分数和升学的种种地方政策,近年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所谓的办学特色是某局长的指示,某校长的语录大肆在社会宣传,三年换一届领导,就
期刊
对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做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特征的教育,是对过去应试教育的的反思,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2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将议论文写作训练提到了高一第二期,学生写作基础差、训练少,视作文为“畏途”,谈作文色变;写起作文来,便是“拼板”、“挤牙膏”;写出来的议论文不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就是枯燥地说教、板着面孔训人,或者语言平淡、缺乏文采,生动不足、死板有余,令人不太容易接受。议论文真的就那么枯燥、乏味、神秘而难写吗?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为了改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现状,把议论文写得富有文采、生动
期刊
良好习惯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故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人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所以自古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由此可以看出,从小养成好习惯是成功者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