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uso198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新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想象力 质疑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何谓创新?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当前当务之急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习惯于知识的传播,这样就抑制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勇于创新的能力,导致学生缺乏科学思维素质。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渴望创新,学生呼唤创新,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主动的获取知识、运用新知识。我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点体会。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的传递、接受、反馈的互动过程,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利因素,因此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孕育、诞生创新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畅所欲言,在教师的尊重中主动去探求新知识。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里,任思维纵横千里,任情感涌动激荡,发出绮丽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用于创新的意识。
  二、创设质疑情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西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从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新因素。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讲,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尽量创设质疑情景,有时甚至还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培养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要鼓励,还应该保护,使学生从小就逐渐养成敢说、爱说的习惯。教师应相机诱导,鼓励学生互相切磋、分析和争论,就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会质疑方法。古人云“学贵有疑”,其贵就是因为疑问不是无端而发,而是经过思考,却不能理解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背景、语言因素、表达方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而不着边际地滥问。
  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提的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因大多数学生本身就怕说错,怕同学笑话,怕老师责备。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
  三、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适时启发想象。我们要充分利用如上学、放学途中与学生接触的一切课外机会,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象,开启学生想象、创新的心扉。充分相信学生,适时启发想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拓展想象力,创造轻松环境,激发创作欲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学习,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人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开发。首先,教师的情感投入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好比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关键是要动情感人。其次,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开展游戏,融入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气氛变得更轻松、愉悦和融洽,让学生在这气氛中无拘无束地构想,大胆夸张的造型,随意地赋彩。
  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在教学中要能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从小就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国外语学习研究会编著:《课程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出版社,2014
  [2]李家栋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由于历史、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原因,美国的传播研究在世界传播学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其中又以大众传播研究最引人注目。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其主要特点,即:实用性、
绣品种类很多,有实用绣、工笔绣、乱针绣、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等,随着我国工业的崛起,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实用绣已被电脑等机械绣所代替,如人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枕套、被套、鞋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创新这一理念。但是如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感到困惑,为此,结合课文内容,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就成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改革 贯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0-01  在新课标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语文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师的教学目标开
国外信息政策研究(上)张珠圣信息政策(InformationPolicies)是国家为管理和发展信息事业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行动准则,是国家信息活动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外信息政策研究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末至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前言作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载体,业余文艺团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乡镇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个人归属感的增强以及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发挥
期刊
龙年初秋,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表彰会议筹备工作进入最后时刻。国务院因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而召开表彰会,可谓史无前例。而这也恰恰说明了,两项
【摘要】“故事叙述”理念被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目的是以历史故事、典故等为载体,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中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我国历史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误区。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囿于应试教育,不善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笔者通过对“故事叙述”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进行探讨,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故事叙述 历史教学 融入  【中图分类号】G633.51【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