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

来源 :名校·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笔者从事数学教学第一线工作已七年有余,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品味数学,感悟数学,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文化 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一直是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新课标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置于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重要位置上,使数学文化问题正式进入了数学教学。因为大多数不专门与数字打交道的人在走上社会后,数学知识会渐渐淡忘,但数学文化的影响将长期存在于其头脑中,并会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数学文化、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从而实现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笔者有以下一些看法。
  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简洁美
  一般来讲,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将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将复杂问题转变为简单问题,实现复杂问题的简洁化,反映了集中明了的数学思维,以及简明扼要的数学形式。复杂的文字语言以简练的推理和算式表达出来,起到了化繁为简的效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并给人以视觉方面的美感。“黄金分割(黄金律)”一直受到历代建筑学家、雕塑家以及艺术家的高度推崇,成为生命科学与美学的重要规律,并且与勾股定理一并被誉为几何中的“双宝”,例如,芭蕾舞的优雅姿态、蒙娜丽莎的微笑、向日葵的完美排列,都使得黄金分割不但与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与科学结缘。我们在讲解“黄金分割”的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切身感受黄金分割的具体体现,如:人的肚脐就是人身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而人的膝盖则是从肚脐到脚后跟的黄金分割点;一般门窗的长和宽的比也是1∶0.618;从植物学角度来讲,如果一颗植物中两张相邻叶柄的夹角恰好为137028’,这就表示圆周被分割为1∶0.618的两条半径。据研究显示,这种角度最适合植物的通风与采光;尤其是建筑师,对0.618这个数字特别偏爱,不管是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还是古埃及的奇迹金字塔,又或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都与黄金分割有关,都与0.618这一组数字有关;近年来,很多人发现,一些著名的油画、雕塑、摄影等作品的主题处,基本都位于画面的0.618处;如果将琴弦乐器的琴马置放于琴弦的0.618处,则可以使得琴声更加柔和、悠扬;悉尼歌剧院的视觉与音效效果极佳,也是因为充分利用了黄金分割的原理。当我们将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转化为数学模型时,就得到了黄金分割的比例为:1∶0.618,这一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简洁美。
  二、让学生在拓展想象中感受创造美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创造的基本前提,想象力甚至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后,一定要加以运用和表达,这些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挖掘知识本质,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在努力探索、合作讨论中获得结论,才有助于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之情,并在快乐中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动手中唤醒原有的思维意识,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将这些杂乱无章的知识有层次、有秩序地串联起来,使其形成统一、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被激活了,而且还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思维的创造美。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2002年中国举行的数学大会上的会标“弦图”,并向他们介绍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周髀算经》中就记载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定义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发展历史。然后,要求学生自制4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以及自制的“五巧板”,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拼图游戏,使其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验证勾股定理内容,并实现数与形的相互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探究、合作、想象、创新的品质与精神。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创造美。作为数学教师,应善于发现数学中的美,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来展示数学知识的美,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使他们对数学更感兴趣。
  三、结合数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际上,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有趣的,像一位光彩照人的美女,但是由于现行的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的拓展,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以至于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既枯燥又乏味,掩盖了数学知识的本质。为了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教师要善于追溯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通过搜集真实的历史素材,来挖掘数学中的人文精神。例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从小就喜欢阅读数学与天文方面的书籍,通过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了一代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并提出了闻明世界的圆周率。魏晋时期伟大的数学家刘徽提出了著名的圆周率计算方法——割圆术,即: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长,最后内接到正96边形,才是最接近正圆的图形,并求出π的值为3.14,并由此提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π的值就越精确。而祖冲之就在这一计算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演算,最终得出π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当祖冲之得出这一结论后一千多年,国外的数学家才探索到这一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名人故事,有助于让学生体会数学文化的人文因素,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我们的初衷并不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伟大的数学家,但是著名人物的故事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以后的应用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精心设置“数学与文化”专题活动,以“数学之博”丰富数学文化
  教师应该好好利用数学教材载体并适当延伸和扩展。以八年级教材为例,在上这些课之前,笔者都会布置学生预习,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上课的时候,笔者以主题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抛砖引玉,学生走向讲台,各抒己见。通过这些专题活动,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了解到了数学在生产实际中的巨大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加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使数学文化深入了学生心灵。
  总之,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而如何引导学生品味数学文化,使学生获得数学文化的滋养,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并对“数学文化”进行开发,则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其他文献
中年级是小学作文的起步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
期刊
在初中历史课现实教学中,教师讲“框框”学生背“条条”的现象随处可见,由此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厌学,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认为要突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顺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使空泛的课堂教育转化为学生实在的提高历史素养,关键在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经多年实践,本人总结为“历史四步教学法”,
期刊
【摘 要】指导学生写作,教师的精批细改,自然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之在自改、互改中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以改促写,最终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亦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作文教学 相互修改 自我修改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作文教学
期刊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孩子来说都感到头痛。因为在这个时期,有些孩子觉得无内容可写,无法入手,有些孩子即便是写了也只是简简单单,像记流水账。而老师呢,也很茫然,不知道怎样更好的指导学生写作。  笔者认为,对于起步阶段的习作指导,重点在于兴趣的培养,读写结合,范文引路,注重积累,便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观察激趣,诱发动机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
期刊
汉语拼音对于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识字和学习语文的基础工具;要想学好语文知识必须学好汉语拼音。那么,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轻松的情境中愉快地教学汉语拼音,并取得最佳效果呢?  汉语拼音教学是枯燥乏味的,若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就会很容易使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兴趣的产生是学好汉语拼音最为主要的一步。应当把拼音教学在寓教于乐中开
期刊
【摘 要】初中课堂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了我国青少年汉语言教育的关键,如今,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依然比较守旧,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汉语言教学的质量,首先需要学校及老师大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明确目的,积极努力地探索新形势下初中汉语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推动汉语言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教学模式 教学
期刊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造成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
期刊
语文课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呢?多年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几种策略让学生动起来:  策略之一:动口──让学生读读议议、说说唱唱  动口是一堂好阅读课的基本特征。这里的“动口”应理解为口语训练,包括诵读、口述、回答、议论、唱歌等,让学生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歌声飞扬,使课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目标。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汉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遭遇这样的痛苦和困惑: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针对性或有序性.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作用。  【关键词】初中汉语 作文 教学 浅谈  在初中阶段的课本中的经典语言主要集中在课文中,同时课后的语言积累的古诗词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典语言。综合这两个方面我归纳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