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整合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bestsolut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不仅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渠道,促进了音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信息技术 音乐教学 整合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现代音乐教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中之重,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是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音樂教育中去。是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将给音乐学科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信息化音乐角度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现有的功能,已完全能满足当前音乐教学变革的需要,因此,音乐的获取呈多元化的格局,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育方式,正朝着多方式、多渠道、网络化方向发展,教材及教师也不再是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惟一途径;多媒体音乐编辑软件、MIDI音乐制作软件、Flash和影视制作等软件成为学生创造性音乐学习工具,已成为了现实。
  二、以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情境,启迪学生欣赏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境”就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调动起来。进一步熟悉音乐或歌曲,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更进一步了解,从而达到认识理解作者所需要的情感意境的高度,使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得到心灵的共鸣。音乐作为最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前苏联火箭之父齐奥尔夫斯基说:“不懂艺术的工程师是个蹩脚的工程师,不善于幻想的设计师,不配称设计师……不论你的身份如何,你的生活应当具有丰富的精神内容,都应当善于发现和欣赏美的艺术。”以上论述说明感受美与欣赏美能活跃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灵感与顿悟,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因此,启迪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信息网络的多媒体优势,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把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它多彩的画面、清晰的声音、生动的情节,使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景,活跃其思维、发展其智力。例如,在欣赏外国民歌前,播放几个国家的生活片段,展示其国家人们的生活环境、民族服饰、地域风情等,学生如身临其境,许多学生自然产生了了解其国家的音乐的要求,这就达到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主体加入学习的目的。
  三、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实效
  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信息技术以其所特有的视听联觉的技术,以声像一体、图文并茂、形象逼真、信息量大和资源丰富,在课堂教学,可以获得师生互动性强、反应即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等教学效果。另外,由于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整合,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了解音乐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提供了一个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
  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由于信息技术能能以多媒体的技术出现,从而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若干个兴奋点,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整体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锻炼与提升。
  四、以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交流的工具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引入音乐教学,在课上或课下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创设一定的交流机会,即使不是直接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整合中要充分利用区域性教育网络、校园网,建立相应的音乐学习网络站点,充分发挥网络的整体优势,提高网络的辐射功能,拓展学生音乐学习及交流、展示的空间音乐创作软件等,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要实现上述目的,并不需要复杂的信息技术,只需在有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
  五、以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创造美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因此,音乐教学要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美,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传统的音乐理论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个别化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演唱演奏技能教学又是以一对一方式,不仅手段落后效率低下,而且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使用,可以改变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网络化教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可以共享音乐创作软件,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创作,在完成作业并体验到成功乐趣时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这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示,而且使他们在了解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时,能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教师通过监控学习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能及时调整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六、以信息技术辅助,强化音乐审美体验,促进音乐文化品位的提高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品味各种题材、体裁、风格、韵味的作品,就能够开阔学生们的音乐视野,提高學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和资源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此,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而且还能让学生吸取到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能够极大的扩展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使音乐教学过程从局限在课堂中的封闭性走向开放性。
  审美鉴赏力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判断和评价能力。审美鉴赏是在深刻的审美领悟和品味中进行的,这不仅需要一定的美学知识审美素养,而且要有高尚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音乐的有机整合,不仅能达到上述要求和实现其目的,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音乐审美教育体系中,戏曲艺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有其他的艺术所不可取代的美育作用。当今初中生普遍对戏曲不甚了解,对戏曲这一艺术形式所采用的夸张、想象、省略,以及装饰的虚拟性与写意性知之甚少。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效果不言而喻,学生一是觉得乏味不懂,二是茫然厌烦。但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迸发出永久的艺术魅力。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不仅有着客观基础,更有主观愿望;不仅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可行性。
  然而,目前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之处,例如,如何从零星的只是为打造几堂公开课、比赛课的个人行为,变为整体的、经常性地利用现有的音乐教学资源素材,运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平台和相关音乐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研制与其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课件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音乐审美体验,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运用最为现实的创造性音乐信息技术学习工具,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编性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网络、校园网,建立相应的音乐学习网络站点,充分发挥网络的整体优势,提高网络的辐射功能,拓展学生音乐学习及交流、展示的空间等。
  音乐课程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培养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说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对接,它促使音乐学习中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更深的层次上推动了音乐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我们常说,中国走过了5000年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历程。在整个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繁荣、衰落、发展与进步,这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化,城镇化建设问题已客观地提到我们面前。最近,带着关于城镇化的一些问题,笔者走访了国务院参事、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1352年,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薄伽丘完成了历史文学巨著《十日谈》。《十日谈》诞生的时代,正是北部意大利城市工商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十日谈》作为“新兴工商业‘市民’文化
翻翻中国现代文学史,几乎每部都要提及胡适。然而对胡适的评介,仅仅限于《文学改良刍议》,而且语焉不详,甚而时有挑剔。其实,五四时期的胡适,名噪一时,“文学革命的成功,得胡
满洲里外汇黑市(俗称民间外汇交易市场)主要位于各大商场、宾馆、饭店和比较活跃的商业地带,随处可见挂牌炒汇的固定人员和流动炒汇人员,并是以固定场所的外汇兑换与流动倒汇并存
本刊讯:近日,北京市东城区校外教育书法教师,在东城区校外教育研究室霍艳平主任的带领下,一行十余人来到大兴区少年宫交流学习。
海明威的作品中充满了暴力、鲜血和死亡的意象,这些意象就象大空中飞过的食腐尸的 秃鹫,在海明威的世界里投下了一个个不祥的阴影,这些意象构成了海明威的死亡意识。在海 明
OneA British tea merchant met Huang Yi Zhong, the head of a Chinese tea plantation. Ignorantof each others’ language, the two men bargained with their fingers.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不断演化和发酵,走出危机尚待时日,有必要从更高层面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具体途径。本文在对全球金融危机演化态势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提出:(1)市场原教旨
<正> 目前,全国许多县市都在着手编写地方通志。有的已经成书,多数尚在进行中。湖北省咸宁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决定在各县市通志中设立方言篇目,并筹办了几期方言篇编写入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