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青春 笔墨无羁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in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望,1961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美展并获奖:《麦子》获全国第八届美展大奖,《青麦》获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铜质奖,《花季》获国际水墨画大展优秀特别奖,《金色年代》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舞动的城市》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其绘画曾作为中国美术家优秀作品参加现代中国美术国际巡回展。《美术》、《中国画》、《国画家》、《中国美术》、《水墨研究》以及《典藏》、《收藏家》、《收藏》、《艺术市场》等杂志作主题介绍。
  在众多中青年画家中,张望的水墨人物画以其鲜明的当代性和贴近生活的视觉活力,展示了独具的艺术面貌。
  对世纪之交的中国水墨画家来说,无法摆脱的历史宿命是要在“传统、西方、时代”三个因素的组合中做出个人的创作定位。尽管在这其中有些人以对传统的“变革”为追求;有些人以与西方“拉开距离”为策略;有些人以在当代寻回“传统的真谛”为理想……但现实的文化生存语境给这些不同的艺术观念通通染上“效果历史”的鲜明色彩,使当代画家在处理“守”与“变”、“自我”与“时代”、“功利”与“自由”、“东方”与“西方”的二元矛盾时,都无法如古代文人那样“聊以自娱”,如20世纪30年代留学回国的知识分子那样“开创历史”,如60年代革命文艺家那样“坚持原则”,如80年代青年画家那样“义无反顾”……今人的处境,是你必须直面现实艺术世界这面无所不包、五光十色的镜子,在它面前你不能奢望创造历史,而只能用它来映照自己的形象,设计自己可能的扮相。正如你可以无视互联网、数码影像的存在,独自在画室中营造“天人合一”的个体精神世界或制作等待未来宠爱的精品,但这种对当代媒体的“拒绝”已然定位于你生命生存与精神生活的可能与不可能。以我的了解,解读张望作品特点的最重要路径,是要首先把握他对当代生活的自觉投入与悉心体味的创作定位,以及与这定位相联系的一种微妙的、有别于以往艺术世界价值心态的感性经验,如此才能进入他的审美世界。
  


  20世纪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变革,起步于对西方写实造型观的吸纳和描绘普通人、走进普通人生活的时代审美潮流,从徐悲鸿、蒋兆和……到刘文西、方增先、周思聪……当我们整体回顾上一个百年里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相对山水、花鸟领域的变革步伐更大、艺术语言的时代色彩、地域色彩(全球视域中的20世纪中国大陆文化)更鲜明。这样说,是以中国传统人物画历时1500年的历史画卷为背景:从顾恺之“春蚕吐丝”的“以形写神”之形,到张萱、周防“浓丽丰肥之态”的“绮罗人物”之像;从阎立本“销银作月色布地”的堂皇帝王像,到吴道子“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宗教壁画;从李公麟“淡毫轻墨”的白描人物,到梁楷水墨恣肆的“减笔”仙人图;从张择端“依稀收尽人间事”的集市百态,到明清时期中两绘画初步接触中曾鲸“如镜取影”的肖像画、任顺“笔无常法”的人物画……在这一历史背景的衬托下,20世纪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在绘画语言上建构了不同于古人的、而向世界的开放形态,在审美品格上再现了当代中国社会风云多舛、文化变革的历史景观,以一种“不破不立”的激进变革精神,完成了中国水墨画走出古典形态,进入当代形态的历史性变革。
  由这一背景中细读张单的人物画作品,会发现他自觉地投入了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历史逻辑,但又与那些以对立方式把握“传统、两方、时代”关系的画家不同,作为出生于60年代的青年画家,张望走的是以时代性融会“传统”和“西方”的道路。我认为,正是这种突出时代性和放弃“对立”的折衷定位,使他的作品在新的文化生存环境下,获得了与传统对话的新话题,获得了切入当下生活情境的新角度;也使他的作品渗透了这个时代中人所不能回避的审美困惑:雅与俗、欲望与彷徨、自信与探寻……
  整体看,张望的人物画创作经过了二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由早期的业余版画创作、大学读书的生活变化阶段,进入专注于水墨画创作、教学的时期(1990-1993)。从这期问的作品看,能明显感觉到他受80年代中国美术界开放自由空气的熏染,以年轻人无所顾忌的锋芒实验着笔墨与宣纸的图像表达,大面积的黑白灰团块、具有拓印感的水墨效果,是前期版画创作留在感觉中的痕迹。其中,画家巧而灵的绘画天性和惟求创新的探索心态得到充分展现。对传统笔墨修养和规范的忽视,使这些作品的大胆冲劲与感觉的模糊性同样明显(当时,前面有’85美术运动激进的水墨实验,身边有“新文人画”重温古人趣味之风;90年代初人物画的历史题材创作也展示了新的“主题性”审美趣味发展)。
  第二阶段(1993—2001)的作品明显看出作者创作追求的变化,1993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成为这一变化的转折点。这一变化可以看作张望对自我认识的深化,其结果是一种唯美的气息得到展示。作品《麦子》1994年获第八届全国美展大奖(该届没有没金银铜奖)。这时期一系列对女性青春形象的水墨表现,使作者的唯美追求定格于直观的通俗趣味层面。“理想化”的人物造型和充满画面的背景处理,一方面凸显了水墨的特殊肌理表现性,一方面逃离了传统笔墨章法的限制,使他的画而气息与其说建构了一个理想的“意境”(传统美学的),不如说呈现了一个超现实的“梦境”(当下趣味的)。中西绘画元素在其中混杂地、平面地交织在一起。这一种混杂特点使我们在他水墨作品的第一眼印象中,得到的是一种“清艳”的视觉体验:清,视觉理想主义的唯美设计;艳,形象感官层面的世俗美感。此处,我联想到了清代“四王”山水尊尚“清真雅正”的传统品格;80年代周思聪《矿工图》对形式与精神关系的深度关怀……世纪未,在中同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加速变化的语境中,张望笔下对清艳美感的诠释,消弭了雅俗界线和时空深度。这也许就是张望作品被部分观众喜欢的重要原因之一。
  艺术世界对画家的接受,使画家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落进既有图式的限制之中。张望近三年来人物画创作所表现出的新变化,是力图深化艺术个性,在与现实艺术世界对活的张力之中寻求建构新的艺术图式。《阳台系列》可以作为这一阶段(2002-)新探索的典型来看:依然是视觉感性的、不择手段的、多元因素混杂的、追慕时尚的。但《阳台系列》明显放弃了对理想主义的唯美渲染,而代之以对女性躯体和都市人生命状态更具物质感的经验传达。
  《漂亮的盆化》、《姐妹》、《可口的饮料》、《柔软的沙发》等,以对女性青春形象的水墨造型,与当代影像媒体五光十色的人体图像形成对活,为我们营造出一种“虚幻的真实感”——“她”是虚幻的、水 墨的,但是“非数码”的,由千年传统的笔墨材料所呈现,因而有了视觉的“质感”。这是中国审美文化“书画同源”传统留给当代人的审关基因,作者用这一媒介经营的形象使“高雅”的传统经验落到了当下世俗的层而。如此,张望以画家独到的视觉敏感,在都市阳台空间的过渡性隐喻中,呈现了水果经验与时代景观、个人欲望与公共空间,私密情感与人际交流,自我体认与社会认同的矛盾交接点……他力图借此超越以往。
  人物画离不开造型,作品所反映…的造型观念不仅是画家艺术之技巧的表现性问题,更是他的创作观念与前人作品、与当代中活的关系问题。在《阳台系列》和《春》、《夏》、《秋》、《冬》等作品中,正面的人物形象、以重墨强调外形、人物与背景的关系……明显表露出作者造型手法对大众影像效果的借用!水墨+影像如何可能?
  这里,我们不得小再一次同顾历史,作为传统笔法规范的“十八描”和金农“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的“自画像”,形象标示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笔法功力与性情表达的辩证关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后,20世纪蒋兆和的《流民图》,用写实造型观和专业画家的技术解构了传统文人的书画美学,这一判然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造型观,乘现代学校美术教育的写生训练体系、艺术表现现实生活的社会审美潮流,在上一个百年中成为中国美术的丰流。上二世纪80年代,周思聪等一代人物画家的变法探索,借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创造与精神表现美学的激励,将中同人物画的百年变革推向了新的层面。与此同时,主要以青年画家为主体的“现代水墨”,则以更具新鲜感的造型手法传达了对时代生活的新体验。人物画造型于法,不仅是绘画技术,更是当代文化的景观。
  张望水墨造型手法对大众影像效果的借用,一方面在历史的线性逻辑中与前人拉开了距离,又与“现代水墨”取完全不同的造型表现策略;另一方面,他以伞部的专注投入对当代生存感受的传达。如果说“现代水墨”更多关注都市人与环境的荒诞感表达(如李孝萱),那么张望的《阳台系列》等则力图将这种对立的扭曲演化为一种宿命,一种通过温情的、性感的、自嘲的生命活力,去抵御和消解生存压力的情感自赎……
  


  我不知道,众在他近期作品中得到了什么样的感受,我在其中看到的,是一种直面生活、享受生活的创作体验。秉承这一体验过程的不断深入,张望使自己的绘画观念和语言系统成为一种开放的系统。从世俗生活中汲取的感受以水墨创作的形象昼现出米,创作实践又跟随鲜活的感受调整着系统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从而形成作者与外部艺术世界、与大众传媒开放的、变化的互动关系——守望青春,笔墨无羁。所以,张望的作品总是雅俗共赏的、具有活力的,又常被批评家指出笔墨传统韵味的不足、过于时尚……我理解,作为画家,他的追求就是为传达视觉的经验而创作。视觉,总是以新的感觉来与传统、与时代、与他人对话,如果他给我的感觉只是传统的、远离当下生活欲望的、学究气的和预料之中的……我还会注意到他吗?
其他文献
郭志光,1942年生于山东潍坊。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兼联谊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对于中国人物和山水画,花鸟画或者说写意花鸟画的成熟与独立是比较晚的。五代有“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之说,这是对于独立花鸟画的最早的风格定位。写意花鸟画的精神气质与北宋苏轼、文同以来的文人
期刊
张复兴,天津人,祖籍山西,1946年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协常务理事,广西艺术学院名誉教授,桂林画院院长,广西自治区政协委员。作品曾入选中国首届工笔山水画展、中国首届山水画大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展、第八届全国美展等,并获得过多种奖项。为中南海、北戴河、人民大会堂、京西宾馆、军委八一大楼、中宣部、京丰宾馆等国家重要场所部门创作多幅大型中国画。出
期刊
张江舟,1961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市,祖籍安徽定远。现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助理、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一级画家?系全国青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2004年黄宾虹美术奖”、“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学术奖”、“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等全国性奖项,并有作品参加“百年中国画展”、“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南京水墨传媒三年展
期刊
张伟平,1964年8月出生于杭州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先后获文学学士学位、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州画院高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研究生。  《论语·雍也》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张伟平以乐水斋主人自号,大致可以推测其性格灵动求变的一面。的确,在与张伟平较多的接触中,不难发现其质
期刊
山东省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希信表示,全省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经济发展的税收理念,为山东的富民强省新跨越做出新的贡献。  地税部门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担负着组织财政收入、调控宏观经济和调节社会分配的职能,税收执法水平的高低,服务水平的优劣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人把地税比作是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和腰杆子”。  为了让政府的钱袋子鼓起来、腰杆子硬起来,近年来山东各级地税部门积极支持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常朝晖,1968年生于青岛即墨市,199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美术馆专职画家,现就读于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创作室。  其作品于1994年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1997年入选建军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1998年获山东省首届山水画大展金奖、入选中国国际美术年一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1999年获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展银奖,2000年参加山东山水画家六人展
期刊
由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海外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子商会共同承办的2006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英文简称“SINOCES”)于2006年7月7日——7月10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以“世界自U而变”为主题,汇集了全球最领先的消费电子技术、最前沿的消费电子产品、最重量级的消费电子企业,为参展的海内外企业打造了产品展示和技
期刊
一路青岛最古老的电车  摇曳地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  穿越老城大大小小的街道  摩挲岁月的斑驳痕迹  曾几何时,每一个好玩的孩子  要上一毛钱就可以游历魂牵梦绕的街头角落  等候在2路车站  像梦一样的电车缓缓驶来  载着你穿越时光  走过繁华  幼时记忆中的2路电车,是老城里最忙最热闹的一路车。它像一个笨重的大铁盒,载着人们从西镇一路蜿蜒到台东。永远记得车厢内带着蛤蜊味的老青岛口音,还有窗外看不够
期刊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历史悠久,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姜太公于营邱(今临淄),开创了“泱泱大风”的齐国文化。公元前859年,齐献公改营邱为临淄。从此,临淄以地名出现。此后齐国一直建都临淄,历时600多年,临淄成为“海内名都”,是全国八大通衢之一。这里还孕育了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唐代名相房玄龄、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等杰出人物。  淄博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铁路贯通,公
期刊
“尽管两座城市相隔万里,地理环境不同,但海洋使我们非常接近,走在共同发展的一致目标上。”  ----法国布雷斯特市市长居扬德    初夏的欧洲,风情万种。悠闲、浪漫,又因世界杯而充满着激情。沉浸在火辣热烈的世界杯中的法国布雷斯特市、南特市以及英国的南安普敦市,以无比欣喜的心情迎接着来访的姊妹城市——青岛。  2006年6月8日至19日,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率青岛市人民政府代表团对友好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