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千寻 神采奕奕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志光,1942年生于山东潍坊。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兼联谊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对于中国人物和山水画,花鸟画或者说写意花鸟画的成熟与独立是比较晚的。五代有“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之说,这是对于独立花鸟画的最早的风格定位。写意花鸟画的精神气质与北宋苏轼、文同以来的文人画追求一脉相通。明代的徐青藤挥洒水墨、直抒胸臆,把写意花鸟在兼工带写的基础向上推动了一大步。至于清代朱耷、石涛、扬州八怪等等大家的出现,才真正迎来了大写意花鸟画的兴盛,而后又被近现代后继者们推上一个又一个高峰。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艺术投资热使绘画尤其中国画市场异常火爆和混乱。而静观这喧闹背后的中国画坛,我们却发现中国画因其历史之悠久、法度之森严和理论体系之沉重,使其在新时代的突破和创新显得举步维艰。关于中国画何去何从的论争从来都是此起彼休,尤论是倡导中国画改革,还是鼓吹中国画“穷途末路”,我想有一个原则是不变的,即好的艺术应该打动人心。唯其能此,生生小息。观郭志光写意花鸟画,感此至深。
  


  在浙江美院学习和留校工作的12年间,郭志光悉心研读历代名家,深得潘天寿、吴之、诸乐三、陆维钊、陆抑非、刘苇等前辈艺术家影响,并为他们的人格品德所感染。可以看出,如八大山人的简、吴昌硕的厚、潘天寿的雄、吴之的畅、陆抑非的活,都潜移默化地糅进了郭志光的艺术追求中,为他的花鸟画创新确立了一个高起点。70年代中期调回山东后,家乡的风土人情更使他如鱼得水。郭志光在教学和创作上几十年默默耕耘,作为美术教育家,他已桃李满园;作为艺术家,他以其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和生动大气的独有境界,在当代中国画坛上显示出自己的实力。郭志光深谙传统之笔墨要义,又不为其藩篱所囿,在继承与独创之间拿捏有度,进退有余。
  郭志光住自己的“砚边点滴”中这样写道:“有人说我的画风是南派,也有人说是南北合璧的新派,我觉得,不管什么派,重气机讲格调的追求不能丢。”与道家、佛家心性有通的郭志光,深知中国文化是心的文化,中国绘画是心的绘画。中国画创作自古强调“以形写神”、“以心造境”,而在艺术欣赏中也讲求“心领神会”,艺术由此而感人。南齐谢赫列“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所谓“气韵”,可以理解为气机、神韵、神采、情趣或意境,自古至今,都是艺术作品的最高追求。观郭志光笔下的花木鸟鱼,犹如与画面上物象的一次神交,生机、意趣无处不在。如他笔下的荷塘,墨色酣畅,浓淡渗透;荷茎、苇草纵横穿插,乱中有序:其间苔点、茨菇散布,有似迷棋。荷塘上或有夏风掠过,一时间如弹拨乐器与丝竹齐鸣;或有鸟儿歇息,描绘出一片午后难得的静谧。如他笔下的山猫,体态处理上拟人、夸张,并大胆采用以彩破墨的渲染,它们被还原野生动物机敏、矫健、涉险与威武的本性,或蜷贴在树干上,斜视枝头小鸟的动静;或警惕地高举着尾巴,在老藤迂回、叶润实丰的葡萄架下游走;或是趁着月高风寒、竹影婆娑,蹑手蹑脚地在人家院墙上逡巡。所谓“传神阿睹”,那猫儿的眼神是狡狯的,是有意图的,是观众解读每一个情节的关键。郭志光营造的画面往往充满张力和戏剧性,无论是花、叶、枝、藤的安排,鱼儿的走势,雄鹰鸟瞰或俯冲的姿态,还是纵深空间的推拉转换,他充分吸取了潘天寿在构图上“借险造险、以险破险”的特色,又巧妙利用远近、虚实、疏密、浓淡、线面、干湿的对比,画面上的笔墨耐人寻味,其生趣溢于画外。于上功夫固然可以磨练,但这种生趣来自生活,来自艺术家的内心。
  


  笔墨研彩,是中国画“神采”之依附。中国画笔墨有系统的法度和独立的审美价值,同时,笔墨亦当顺应时代。郭志光吃透了大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规律,并且把数十年实践和教学经验,精辟地总结在《花鸟画画理》一书中。他讲求创作中的气的连贯,笔法运用灵活多变,在对力度的准确把握下,提按、点、推拖、揉搓刚柔兼济。自80年代以来,他在前辈艺术家的基础上,对大写意泼墨、破墨、彩墨等表现手法进一步开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用水的作用,色彩也愈发绚丽。以他的“海鱼”系列作品为例,艺术家或勾点、或渲染、或泼洒,法无定法;水色、墨色与高纯度的颜色浑然一体,气概成章。画面构图打破成规,盈满却有气息流动,而鱼儿们神态各异,性格张扬。方寸之间,艺术家勾勒出一个色彩斑斓、深不可测、自由同时充满杀机的大自然。
  郭志光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厚积的学养,博爱通达的处世观,和罕有人及的艺术功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横空千寻,神采奕奕”的写意花鸟世界。正可谓“艺无止境”,如今逐渐步入老年的郭志光,对事业的追求并没有懈怠。相反,他“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艺术风骨”,“独辟蹊径”的使命感更加迫切了民族艺术精髓的保存与复苏绝非空谈,中国画的继开来,势必需要这样有实力、有创造力、又有历史责任感的艺术家。我们期待着郭志光更精彩的作品。
其他文献
一个个整洁舒适的现代化社区,一片片润人心脾的葱油绿地,一条条热闹非凡的商业街道,一处处正在建设的生态工地,滕州市龙泉街道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信步龙泉,一切无不彰显出这里是最适合人居住的生态梦乡。  近年来,龙泉街道经济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主要指标不断实现高基数上的新增长和高平台上的新跨越,为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街道先后被授予“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省级示范单位”、“山东省科普
期刊
10月16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为期5天的展会集中展示了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让所有的参观者饱享了一场绿色农业的盛宴。    “绿色”成为主色调    家住济南洪家楼的王月文老人,14日一大早就赶到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在销售区流连忘返,选购自己中意的农产品,手中的购物袋装满了东北产的黑木耳、四川产的方便米饭、海南产的水晶柚等等。“已花了好几百元了,还没
期刊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先生认为,孔子香港之行非常漂亮、非常精彩。  圣贤孔夫子或许没有想到,在他诞辰2558年之后,他在香港的光芒会如此璀璨。  2007年10月2—8日,为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和宣传孔子文化,规模宏大的“香港回归10周年暨孔子圣诞2558年系列宣传活动”在东方明珠香港隆重上演。此活动由鲁港联手举办,其高潮部分祭孔大典参加人数规模达到4万人之巨,被称为“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祭
期刊
山东省与台湾省的经贸合作与交流逐年呈上升势头。  从1994年至今,一年一度的“鲁台会”便成为山东和台湾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12届鲁台经贸洽谈会在山东潍坊的成功举办,提升了山东省作为台资抢滩环渤海地区的“桥头堡”地位,构筑起了“南厦门,北潍坊”的大陆对台经贸格局。历经12年的发展,鲁台会人脉旺盛、商机涌流、效益显著,已成长为享誉鲁台间、知名海内外的著名节会品牌。  第十三届鲁台经贸洽谈会与往届
期刊
书节聚文客,  佳作飘香墨;  遗风千年在,  文脉万代热。  書道の有名な臨沂書道の祝日に文人墨客達は集まり展示された手書きは優秀だ。  スタイルが古代から渡され文化的なブームは永久に続く。   . .  Linyi is famed for calligraphyIn the festival of calligraphy scholars gatherAnd the
期刊
近些年来的中日贸易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一面是双方日益密切的经济关系,一面是贸易合作中的不愉快事情时有发生。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条平衡友好发展之路?近日到山东访问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中田庆雄(NAKATA YOSHIO)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观点鲜明:中日经贸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支柱,必须长期不间断地友好发展下去。  熟悉中日关系的人对中田庆雄都不陌生。1945年5月,15岁的中田庆雄到中
期刊
柏林,没有巴黎的浪漫,没有罗马的艺术,没有巴塞罗那的风情。它是一座被历史和政治所记载着的城市,一如德国给世人的感觉。  柏林整体给人感觉到沉静之美。她不时新旧替换着面孔,展现在人们的眼中、心中,让你不断地思索、沉淀。站在街头,人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她昨日曾经历的创伤,也非常惊喜地看到她现时的潇洒自在,更愿意为之满怀希翼和激情的心灵呐喊。  在这个每时每刻都有新意的绿色之城,众多博物馆和常年不间断的文化
期刊
到目前为止,中国股市仅有现货交易,却没有有效的风险回避机制,这必将影响到中国股市健康发展。  股指期货交易作为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已被公认为回避股市风险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  从国际市场的发展潮流看,股指期货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与体系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认同。股指期货推出作为中国金融创新的典型代表,利用其低交易成本和低保证金的特点,运用套保避险和投机的功能,吸引广大投资者进入市
期刊
山东胜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宪军表示,胜利股份将以价值管理为中心,加强资金的管理运作,不断提高公司市值,回馈广大股东。  “竞争是市场经济永远不变的法则。机遇与挑战始终与我们相伴,只有敢想别人想不到和不敢想的事,只有敢做别人不敢做和做不到的事,才能保持企业不灭的斗志和旺盛的激情。”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任何情况下,合作是第一位的。我们以追求与竞争者的共同发展为基础,积极促进与竞争者的联
期刊
邹立颖,1960年12月生于吉林东丰,先后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班。长于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现为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创痛》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全国美展银奖,《雪域情》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江河作证》获抗洪精神赞全国美展银奖,《沧海还珠》获迎香港回归全国美展银奖,《牧云的男人》获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金奖,《走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