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应对意外,演绎课堂精彩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in2yh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对《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不能因为生疏而忽视,也不能因为害怕尴尬而忙于掩盖,而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灵活的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转变教学理念,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让瞬间出现的意外资源变成丰富精彩的“课堂生成”。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生成性资源 教学意外
  
  “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认为是……”……这些掷地有声的看法、有独到之处的意见,组成了“课堂意外生成”。随着新课改的到来,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预设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课堂意外带给我们尴尬,使我们穷于应付,也带给我们活力精彩,使课堂精彩无比,我们不能因为尴尬而忙于掩盖,更不能追求时尚而故意张扬,而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启迪学生的智慧,让瞬间出现的意外资源变成丰富精彩的“课堂生成”。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及听课心得,谈谈一些看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正确看待课堂中的意外
  课堂上发生意外事件是常有的事。要正确处理课堂意外事件,把这些课堂意外事件转化为课堂的“亮点”,转化为能为自己的课堂增色的生成性资源,从而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用爱倾听学生声音,要尊重学生的意外生成。能否处理好课堂上的意外事件,既是对教师能否把握课堂、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的能力的考验,又是对教师能否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必须感谢学生,是他们制造的“意外”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一)用爱倾听学生声音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这种交往意味着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倾听学生的想法,洞察学生这些想法的由来。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批评的价值,再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质疑。教师对课堂中的意外把握得好,则能创造出未曾预约的美丽,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新航路开辟”这一课后,紧接着下一节课的内容是探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负面的影响。当我提出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后,同学们一下子哗然了,众说纷纭,滔滔不绝。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堂意外生成资源,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共同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来说,自己来探究课本,拓展内容。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在倾听的过程中一下子被点燃了,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课堂意外生成
  在课堂上,当发现学生提问时并没有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甚至背道而驰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能以老师的“帽子”压人,这样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逆反心理。或者逃避学生所提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带给他们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而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就会磨灭,“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相反,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尊重学生的课堂意外生成,促成历史与社会课堂和谐发展。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一课题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我们上面的材料中,哪位同学能分析概括出什么是城市化?”这问题有点难度,本来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终于有一位同学举起手来。他的回答非常正确,我及时表扬了他,他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我正准备继续分析,又有一位同学举手,说他在偷看书本。刚刚还喜气洋洋的他一下子涨得通红。面对课堂教学意外,该怎么办?是批评他,简单处理后继续上课,还是对学生的议论置之不理,平抑“动乱事态”后继续上课?显然,如果选择前者,则虽然照顾了许多学生的情绪,却挫伤了一个孩子采取积极方法学习的心情;如果不加处理继续上课,则会让众多学生感到“不公平”。这时我有了一个主意:“同学们,大家就这件事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同学们开始了热烈的议论,一番短兵相接的“交火”后,讨论场面渐渐平息了下来。终于,一位“德高望重”的同学站起来了:“老师,他的做法既可以说对又可以说不对。为什么呢?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要向别人请教或查阅资料,老师提问后,没有说明不能看书本回答呀,从这方面来看,他是正确的。可是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首先要自己动脑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能不动脑筋就去查参考书呢?”他的问答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也很庆幸保护了那位同学天真的童心,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所以当课堂上出现类似这样的“课堂意外”,面对这样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外生成,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尊重和珍视课堂生成势将成为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
  二、精心预设,期待意外生成
  关注课堂教学的意外生成,决不意味着“预设”已不再重要。恰恰相反,课堂教学意外生成机制的高效发挥,正有赖于科学和充分周到的预设。充分的“预设”与“意外生成”是相辅相成的,“预设”是为了更有效地生成。科学的“预设”应当包含对课堂意外生成前景的估计。我认为课堂应提倡“预设”与“意外生成”激情共舞,使课堂意外化为教学精彩。所以我们在备课中应做到,要有适当的“留白”,给学生必要的弹性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悟”。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起点、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形成个性化的预案。在师生互学中共生,在不断探究困惑的过程中期待意外精彩。
  例如,在分析学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和城市病后,我设计了“人们应该怎样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讨论活动,学生各抒已见,我鼓励学生多思维,意外和惊喜出现了。针对人口过度集中问题,学生提出中国要实行计划生育国策;针对环境质量下降,各种污染严重问题,学生提出了要实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针对城市犯罪率不断上升,学生提到了要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道德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针对交通拥挤现状,学生提到了要大力发展公交事业……
  望着学生那充满自信的目光,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欣喜。他们真的很棒。他们的思维、智慧让我惊讶,课堂“留白”恢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思有所悟,并真正落实到实践中。
  三、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信息,别让意外从身边溜走
  教学是一个开放、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而这些稍纵即逝、非预期性的因素往往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善于“放大”教学中的意外问题,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别让意外从身边溜走。
  (一)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课堂,如果缺少了学生主动的探索,就不会有生动、鲜活的交流,就不会有意外生成的可能。因此教师要学会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他们的行为,关注他们的神情,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并利用一切有价值的动态,使之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张扬个性,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教学时,我在课前就预设了三级目标,第一级是针对一般同学,要求掌握手工工场的基本特点、手工工场与家庭作坊的不同之处;第二级是针对较好同学,要求他们能够理解手工工场已经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第三级是针对基础特别好的一些同学,引导他们从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手工工场的出现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样目标的层层递进,有效地调动了各层次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保证了每位同学的有效学习,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
  (二)善于“放大”教学中的意外问题
  由于学生不是一个独立的群体,他们与社会、学校和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人生态度和思想素质的形成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并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反映出来。所以我们要捕捉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还要善于“放大”教学中的意外问题,使历史与社会教学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例如在学习“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这一内容时,有位同学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实行总统制后政体仍是共和制?”我反问道:“为什么实行总统制就不能是共和政体呢?”他回答说:“总统就是国家首领,无所不管,与封建君主没多大差别,所以就不可能是共和制。”显然他把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和封建国家的君主混在一起了,我马上想到这也是其他同学学习时存在的通病,是一个极好的教学资源。我把这一“意外”提升,把这一宝贵的意外生成资源及时转化成全体同学共有的知识和能力财富,充分开发其教学价值。于是就向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政体形式,把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和封建制度下的君主作了比较,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正如D.J.Cunningham所说:“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立新的理解。”因此学生的每一次“意外”都是对课堂知识自我解读的过程,都是将教学目标与原有的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的过程。教师及时的“意外”处理为学生搭起了知识与经验沟通的桥梁,让学生灵动的思维在“意外”中翩翩起舞,让课堂在“意外”中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刘岚主编.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吴熙龙主编.初中历史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严育洪主编.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已成为各地区教育的一种追求,教师流动制度作为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的一种模式,自从提出以来就引起了热议。人们提出了是否有必要流动、怎样流动等一系列的问题,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一政策的不完善和难操作之处,其实行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教师流动制 均衡发展 师资    江苏公布的“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意见稿”中有这样引人注目的规定,教师在同所学校任职不能超过6年。这就意味着
摘 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蓬勃发展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偏重学科知识导向,培养方式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2005年宁波市提出建设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创新理念,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与方式、保障体系上构架起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该校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有显著的成绩,但存在着很多问题。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学生在自身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本文阐述了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及教学实践。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是一个在学习观和认识观上有自己独到见解的理论流派,它起源于西方哲学和心理
摘 要: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提升,加强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团组织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作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共青团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学生会 共青团工作 文化建设    校学生会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洪凌意象山水风格特征的分析与研究,论述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如何把“我”“你”“大地”“世界”四者的关系恰到好处地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如何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实现“油画本土化”,成功实现艺术语言的转换。  关键词: 本土文化 油画艺术语言 洪凌 意象山水    “保罗·克勒认为,艺术创作要考虑到四个环节:‘我’(Ich)、‘你’(Du)、‘大地’(ERDE)、‘世界’
摘 要: 阅读要有高尚的目的,使学生养成阅读原典与阅读经典的良好的专业阅读习惯,坚决杜绝低级趣味、急功近利等不良阅读习气,这对于从事专业学习与专业研究的中文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关键词: 阅读原则 阅读旨趣 阅读原典 阅读经典  学会阅读,对于中文大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而对于他们的专业学习来说,意义就更为重大,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与最重要的学习活动与学习任务之一就是专业阅
摘 要: 关于“生生”是否成词的问题,目前学界仍存在诸多质疑。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副词“生”和重叠形式“生生”的句法功能与语义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了“生”的语素化倾向,论述了“生生”属于构词重叠,以及此类单音节副词重叠式在双音化、语法化及词汇化、实际使用频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由构形重叠向构词重叠转化的趋势。  关键词: 副词“生” “生生” 句法特征 语义功能 构
摘 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及商品化思潮和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军旅小说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本文从战争本质、战争心理、战争智慧三个方面来探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军旅小说中战争主题的新特征,并借以深化和丰富当代的军旅小说研究。  关键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军旅小说 战争主题研究    战争是军旅小说中永恒的主题。究其根源,军旅小说的本质属性是“生而为战争”的。上世纪9
摘 要: 对于汉宣帝时期的吏治,前人研究多集中于汉宣帝一朝所谓“王霸之争”,而较少关注当时地方行政之主体汉吏。本文以为在此变革时代中,身为“两千石”之封疆大吏,其在基层社会之实践亦是促成这一转型之重要因素。故而本文想借区域间社会变化之异同,探讨宣帝时期吏治发展及其特点,进而分析其变化对于未来中国政治体系运作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汉宣帝时期 吏治 “霸王道杂之”    昭宣之世是西汉自武帝已降
摘 要: 中職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既能就业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有目的地传授实用的语文知识,培养从业技能,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语文技能 教学实践    中职语文教材大纲明确提出:“要认真贯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侧重于读、写、听、说和思维等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既是学好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