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牧诗歌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drop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牧是晚唐诗文兼擅的一代大家,是晚唐一位杰出的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相对李白、杜甫而言,论及晚唐诗歌,则必言李商隐、杜牧。杜牧往往借助于巧妙的诗歌艺术构思,将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的复杂的形态和生动的形象,以及主观感受上丰富的感情波澜,集中而凝练地表现出来。他思路开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放得很开,不局限在耳目之前的狭小范围,但诗人又能百川归海,收得很拢。
  
  一、以小见大,妙思入微,善于通过多向思维
  
  诗人中后期时任黄州刺史的代表诗作《赤壁》,被前人多次引为“由小见大,妙思入微”之经典诗作。为便于作深入分析,再录其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现实是历史的折射和影像,咏史诗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上、在史料的遴选和对历史的评价与认知上,都可看出一个诗人是否具有卓绝的史诗才能,杜牧正是这样能在难中见巧,难中出奇,剪裁一点,充分发挥艺术创造力的优秀诗人。杜牧的咏史诗几乎篇篇精彩,而这首《赤壁》更是典范之作。二十八字的绝句,从宏观历史着眼,从极微细处入笔,以小见大,曲径通幽,以今溯往,大开大合而集中透辟,字里行间洋溢着指点江山、品评历史的勃勃才气,耐人寻味不尽,可谓妙不可言。
  一首二十八字的咏史绝句,要表现如此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这确实是颇费周折的。如果直接写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和惊天动地的战争场面,因篇幅有限,自然无法容纳,所以诗人只好独辟蹊径。故而杜牧此诗乃从小处着眼,把当年烽火连天的这一重大战役,巧妙地概括在极为平常的叙述之中,写得别开生面。
  杜牧正是不囿于传统思维之定势,善于通过多向思维,在《赤壁》中采用逆向思维艺术构思手法,才使其诗作成为传世之珍品。诗歌构思都要讲究避实就虚,虚实结合,往往不写正面,写侧面,或者写反面。就《赤壁》诗作而言,还有一点当为妙笔值得肯定,即善于从不同视角进行艺术构思。诗人通过多向思维包括逆向思维进行诗歌,尤其是咏史诗的创作,不仅有助于读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全面深入地认识,而且有助于推陈出新、言旨高远。
  
  二、逐步深入地突出中心思想,层层深化主题
  
  杜牧诗歌较为广泛的一类,是能从各个不同角度去丰富和体现作品的主题内容和知识。杜牧擅于根据不同情况,按照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构思,逐步深入地突出中心思想,层层深化主题。作者构思的时候,必须利用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宝库,善于辨明事理,以丰富自己的才华,还要按照生活中的体验,做出分析研究,以获得对问题的彻底认识,同时要经常培育自己的情致,以便恰当贴切地驾驭文辞。如他的七绝《奉陵宫人》:
  相如死后无词客,廷寿亡来绝画工。
  玉颜不是黄金少,泪滴秋山入寿宫。
  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是批判唐朝的一种极为残忍、极不人道的守陵制度的。主题思想明确,艺术构思新颖。诗中不直说这种制度本身的残酷,而从“无词客”与“绝画工”的侧面角度切入,“诗意大抵出侧面”(《围炉诗话》),这是舍重就轻的构思角度之法,不直言事实本身,而是使用曲笔,言外见意。每个方面都包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历史知识,这些方面既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又彼此连贯呼应,从各个侧面阐明和表现了要批判的中心问题。
  
  三、引兴托喻、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手法
  
  诗人的咏物诗《柳长句》中所示: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莫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杜牧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广泛,然而睹物起兴、抒发离情别绪的咏物诗,却占了相当比重,这首七律就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品。柳是初春的使者,柳在文学形象上又多为春天的象征。首联写的是“落日”、“流水”、“春光”和无穷尽的“柳树”,看上去好像是随意之笔,漫不经心,读来却给人一种烦恼的感觉。诗人正是从西逝的落日和东流和江水,以及一年一度的春光起兴,从而引到眼前一望无穷的柳树,发出了无限的感慨。
  这样的引兴托喻、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手法,在诗人的名篇《早雁》中亦有充分体现。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诗人以巧妙的艺术构思,描写大雁提早南飞,向人们提示了北方战乱给边境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苦于其“本求高绝”的艺术构思,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此诗可以说是别具一格,不同凡响。从诗歌的寄托表现手法来看,“仙掌月明”和“长门灯暗”这两句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诗中描绘孤雁飞越长安时的凄凉景象,固然刻画得非常真切,但其用意却并非仅仅在此五六两句,则反映了这诗的创作意图和诗人的殷切所寄七八两句,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飞到了祖国的南方,奉劝大雁权且在潇湘一带定居起来。杜牧诗末所表达的观点,实际是诗人的一种反跌构思手法,意在曲折地反映出他对朝廷的巧妙的讽刺,这也更充分说明诗人诗歌艺术构思手腕之高超。
  
  参考文献:
  [1]袁行霈编著.中国文学史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陶瑞芝.杜甫杜牧诗论丛[M].学林出版社,2005.
  [3]吴在庆.杜牧诗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张金海编.杜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6.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如何让理想照进现实?答案其实再简单不过,梦想要实现,需要的是实干。正如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首次答“两会”记者问的时候所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而这种“甩开膀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他的小说没有离奇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写的是平凡人平凡的生活,但文内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他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时至今日,仍是中国新文学难以逾越的高度。相比之下,废名则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让文坛和读者都感到陌生的道路。他的作品在很多人看来晦涩难懂,但毫无疑问,卓尔不凡的才华却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人物。  鲁迅与废名属于不同类型的作家,将两者的小说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代叙事理论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他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出了自己的叙事理论。其理论渊源主要包括:索绪尔语言学、结构主义、俄国形式主义及新批评派等。  索绪尔将语言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组成此系统的各成分在性质和意义上都受制于该系统本身的一套规范。结构主义以索绪尔理论为基石,将文学视为一个基于其内在叙事语法规则的符号
一、悲剧意识概述    自从人类产生,悲剧也就随之产生。人类为了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开始便艰难地与自然环境做着勇敢而悲壮的斗争。大自然对人类的挑战本身就具有非常规性和非预料性,它的出现是在人的已有的知识和认识能力之外的,它对人的把握能力现出一种非理性的性质。另一方面,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精神表现具有一种超理性的性质。挑战的非理性和应战的超理性相加就是人类的悲剧性。①  悲剧这一术语,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影响力弥久而深远。纵观莎翁的创作,不难发现这位文学巨匠同样深受希伯来经典著作《圣经》的滋养。正如英国学者伯格思所说:“莎士比亚汲取《圣经》的井泉如此之深,甚至可以说,没有《圣经》便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朱:65)而当代评论家海伦·加德纳也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所揭示的神秘都是从基督教的表述中产生出来的,它的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特点,都是与基督教的宗教感情
阅读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子夜》,给人印象深刻的一点,便是文本中涌现出的大量的“性话语”。在这里,有必要先对这种“性话语”的概念做出界定。在《蚀》和《子夜》中,“性话语”是指对女性身体和人物性行为的着重描写,以及人物欲望中与“性”有关的部分。这一描写对象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尤以“时代新女性”最为突出,另外还包括其他群体,如民族资本家、工人阶级等等。那么,这种“性话
在闭幕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人大、政协、高检、高法领导层相继完成了新老交替,而行政体系中的国务院新班子也浮出水面。中国新一轮的权力更替,至此尘埃落定。在“后两会时代”
3月中旬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和“后两会时代”习近平主席的首次出访吸引了外媒的高度关注。“两会”上新一代领导人的发言给外媒留下了深刻印象,评论说,在改革中求稳定,在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