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之策

来源 :神州·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mi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领域,由于大数据的推动,社会将会与以往大不一样,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势必会出现一个新兴的阶层。
  印度教育科学家苏伽特·米特拉在大数据时代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1999年,他创立了“墙中洞”计划,在印度乡村孩子们经常聚集的街头墙上装上了电脑屏幕,然后离开。试验表明,孩子们完全可以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的学习。在以后的十多年里,米特拉在许多国家做了类似的教育实验。由此,他认为对教育完全可以由个人创造。
  这些实验的来临,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教师。
  教师的功用
  在大数据没有创立之时,在中国的乡村已经开始有了这样的声音,就是教师尽量不教,而让学生们自己去学。最具备特色的地方,当属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
  而在大数据风靡天下的时候,这种声音几乎被推到极致。很多学校和教育理念者一度呼吁,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进行教学,只是在旁指导引导就够了。
  那么,教师还有何用?或者说,教师的真正意义究竟在哪里?
  大数据对教育的冲击还溢出了教师的范围。在国内这个领域具备影响的涂子沛在一篇文章中直白地说:
  可以肯定,通过互联网上的编辑和合作,不远的将来,全世界的每一个领域、每一门课程都会出现一些经典的视频,这些视频将取代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成为最受欢迎的学习材料。
  换句话说,未来大部分的老师,可能会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讲授者,其权威性将下降,师生关系将面临改变。
  他进而说:
  学习者和辅导者可以通过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有效对接,构造一对一的学习情境。以上信息技术能够营造提供的种种情境,我们不妨称之为“微学校”。加上普适计算的浪潮,计算机和网络将无处不在,“微学校”将可以随时随地搭建。再想一想,因为“微学校”的存在,未来的学生可能是在家里学习,而到学校去,则主要是做作业、答疑,现有学校的运作模式可能面临颠覆。
  也就是说,学校也面临被取消或者转换功能的可能,遑论是教师。一位叫魏忠的博士在一篇文章中写到:
  失去了知识垄断性的学校,剩下什么呢?是教堂、厅堂、弄堂,还是食堂?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学校就会成为创新的阻碍力量。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将逐渐分离。颠倒课堂提供了一种学校教育与互联网教育共存的新模式。事实上,学校里更少的课堂与更多的实验室、更多的交往与更少的讲授、更多的互动与更少的灌输、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灵活的学制,将是未来学校得益于互联网教育得到新生的机会。
  有没有对策
  对于教师可有可无的评论,在某种程度上,都没有直接对应教育的真正价值。
  在大数据时代,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威势,主要在于网络信息的逐渐发达。当前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高速普及,信息数据量已由TB(1TB=1024GB)级升至PB(1PB=1024TB)、EB(1EB=1024PB)、ZB(1ZB=1024EB)级,并仍在呈爆炸式地增长。据悉,全球在2010 年正式进入ZB 时代,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的数据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这些数据的规模。如果把35ZB 的数据全部刻录到容量为9GB 的光盘上,其叠加的高度将达到233 万公里,相当于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往返三次。
  换句话说,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几乎可以查询到任何人类可能具备的知识。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完全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大数据仍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只能按照人类的逻辑进行推理分析判断,却不能解决非逻辑的一切事务。
  苹果前总裁乔布斯为了治疗自己的癌症,用大数据方式重新分析了自己30亿个基因链条,但是到最后,没有能够改变结果。对于创造性的问题,比如汽车的生产从无到有,如果遵循大数据所给出的理性答案,那么汽车可能永远不会出现。
  教育的领域更加深广,它同样存在理性之外的部分。在这一点上,教师的价值永远无法取消。
  如何调整
  在一个时代兴起的时候,教师的功用应该加强,而不是减弱。因为最先能够领悟、教导并使之向未来传递的人群,将是教师。
  但是教师显然不能固步自封。在电脑时代没有来临之时,许多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使用纸笔、黑板等老式工具,但一旦电脑时代来临,这一切工具都被逐渐淘汰,而一个没有能够掌握这一切的教师也随之消失了。
  大数据时代对教师来说,机会与挑战并存。重要的是,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目前来看,至少存在几点是可以且必须去做的事情:
  一、了解大数据时代的特征。知道它的特点在哪里,它会对哪些方面造成冲击。
  二、了解对学生而言,它带来的优势在哪里,对教师而言,它带来的劣势在何处。
  三、针对性对大数据技能进行学习,变幻自己的课堂形式,学生组织形式以及教育方式。
  四、知道教育真正的价值在于传道,对真理的精深理解和掌握绝非网络知识所能提供。一节课堂的魅力也绝非一个视频所能代替。
  五、创造性的引导永不过时。
  超链接:专家支招(二)
  一、辅助教育:
  电视好过早教机
  作为一个五岁孩子的父亲,广东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高级视光师卢金华根据自身经验建议,家长在使用电子产品辅助早教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 不要让孩子独自使用电子产品,督促孩子与屏幕保持30厘米的距离。
  2.尽量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
  3.根据屏幕尺寸大小,常见电子产品对视力的刺激从低到高为:电视(严格保持3米距离)<台式电脑(眼睛与屏幕严格保持1米距离) < 笔记本电脑 < 平板电脑 < 早教机 < 智能手机。因此,如果一定要利用电子产品进行早教,请尽量选择在电视上播放光碟。
  4.晚上不要关灯玩手机,以免因背景与屏幕亮度对比过大而引发“炫光”,炫光可加重视疲劳,导致近视风险提高。
  5.每天尽量保证孩子在户外活动三小时。
  6. 3岁以下幼儿禁玩电子游戏。
  卢金华指出,平板电脑与大屏幕智能触屏手机不可用于早教。用触屏手机切水果,对眼睛睫状肌造成的刺激,相当于距离3米看电视的16倍,而使用iPad看动画片,对睫状肌造成的刺激相当于看电视的10倍。而使用触屏手机时平均距离为0.2米,所受刺激为5单位,几乎相当于看电视的16倍。因此一定要谨慎。
  二、孩子多大才可以接触电子产品?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专家杨勤认为,如果家长注意引导,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较强,早点接触电脑未尝不可。但3岁以下幼儿,应禁止接触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图书和亲子游戏是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学习工具;3岁到6岁的孩子可以看电视,但要以儿童节目为主,每天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7岁以上孩子可以接触电脑或其他电子产品,但要与父母约定使用的时间、内容等。平板电脑与触屏手机等不宜作为早教教具,如要使用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
  三、黑暗环境使用最伤眼
  专家提醒,给孩子选择平板电脑最好更有针对性,针对学习为主的平板电脑应该内容全面,并且不需要附加功能太多。关注其是否设有从小学到高中的同步课程资料,各种教育软件同步点读、智能考场、同步辅导等,都能启发学生学习。如果游戏类色彩太足,反而可能使学习平板成为孩子的“游戏机”。
  此外,无论使用怎样的平板电脑,还是要控制玩的时间,“每次控制在15分钟之内,戒除黑暗中使用手机等不良习惯,关灯后不要看,尤其不要躲在被窝里看。使用后最好要远眺、做眼保健操,增加眼周的血液流动。”
其他文献
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公司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说“美国人在脸书上每天花大约40分钟的时间”。但“40分钟不过占美国人在移动设备上所花费时间的五分之一”,他说,“所有美国人每天有9个小时通过电视、手机和电脑与数字媒体打交道。”  远在2012年,已经有数据显示:  全球每日发送电邮达620亿封,平均每位公司员工28%的工时都在看电邮;根据移动分析公司Flurry最新的研究,每个智能手机用户会安装6
期刊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已被证实是“以房养老”的多种模式中既能够转嫁老年人的长寿风险,也最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收入效应的手段,但综合近几年来我国对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来看,虽然引入较早并设立了试点,但其整体发展并不顺利,试点反映出的市场需求远不达预期水平。考虑到个体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需求决策建立在跨期效用的基础上,因此,个体的时间偏好对逆抵押保险需求的影响是市场理论需求量与实际需求量偏差的重要成因,研究时间偏好对需求的影响机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解释分析,从而提出契合我国国情的政策优化建议,对提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金融危机频发,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使金融体系遭受重大破坏的同时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AIG的危机事件暴露出保险系统的内在脆弱性:在外部冲击下,保险业极易发生危机传染,爆发系统性风险。过去5年来,险资投资渠道的持续拓宽加快了保险业与银行/证券/信托/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之间深度融合、相互渗透的步伐,金融风险在保险业内部的不同机构、不同市场之间传染、关联甚至共振,导致风险的急剧放大和扩散,不断出现跨越市场的风险传染迹象。同时,银行业发展出现瓶颈、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证券市场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不断放宽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加持,我国金融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之间业务往来日渐频繁,资金流动高度相关,各金融行业的市场职责和定位也逐渐趋同化,俨然形成了一个混业经营、跨界融合的复杂金融网络。这对于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供给侧改革、普惠金融等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跨界融合的经济现状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同时也使得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着新的风险传染渠道和可能。而保险业作为持有巨额资金的金融主体,成为了金融市场上的
十九大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进入攻坚期,作为战略关键的脱贫攻坚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201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并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因此,研究如何助力脱贫攻坚政策取得预期成效,在当前形势下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2015年因病致贫、返贫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比例达44.1%,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最大的致贫因素。作为分散风险的长期保障机制,保险一直是重要的减贫工具。1998年以来,为减轻患病人口的医疗负担,国家逐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
随着当前金融脱媒的深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不断发展以及近来我国金融业监管力度加大的环境下,金融创新正经历着严峻考验。由于在我国银行业仍然是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创新便可以有效反映金融创新。银行中介成本可以反映出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发挥职能的效率水平。此时通过银行创新对银行中介成本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对于引导商业银行今后的创新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银行创新对银行中介成本的影响,首先从社会成本角度界定银行中介成本,探讨了银行中介成本与交易成本及风
一个人有着这样一些标签:洋雷锋、教育圣徒、异类、偏执狂、失败者,这些标签源于人们对他的“传奇事迹”不同角度的解读。这一“传奇事迹”是:作为一个德国人,在中国广西的一个偏远深山村小支教长达16年,其间历经曲折、濒临生死,同时他还要面对政府、舆论以及家人的阻力和压力。  在别人眼里,他像一个苦行僧,不远千里,不辞劳苦,来到土壤贫瘠的中国乡村,顽强执着地栽种一个教育的信仰。而他却认为自己是平凡甚至无能的
期刊
随着国际生产分割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纵深发展。全球价值链的各个增值环节—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被细化地切割开,包含了一系列增值环节,如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等。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迅速嵌入全球价值链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过程。然而,凭借着跨国公司获取价值链上大部分利润的发达国家牢牢占据着价值链上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环节。中国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生产制造超级大厂的同时却被锁定在了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
在我国逐步迈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新常态”的当下,企业创新投入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具有关键作用,我国企业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浪潮中面临着不断加强创新投入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挑战。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控股股东作为企业的直接控制者,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规模具有决定性作用。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迈入全流通时代,股权的流动性和股价的透明性等优势日益凸显,时至今日,股权质押已成为了深受上市公司股东青睐的融资模式之一,股权质押融资模式已成为我国金融市
作为重要的实体经济原材料,原油和有色金属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原油市场和有色金属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由于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有色金属市场和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有色金属市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总结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有色金属市场的影响。理论分析部分,首先对国际油价冲击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中国有色金属价格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