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进入攻坚期,作为战略关键的脱贫攻坚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201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并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因此,研究如何助力脱贫攻坚政策取得预期成效,在当前形势下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2015年因病致贫、返贫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比例达44.1%,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最大的致贫因素。作为分散风险的长期保障机制,保险一直是重要的减贫工具。1998年以来,为减轻患病人口的医疗负担,国家逐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通过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作为补充。
为探寻医疗保险减贫机理,比较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在减贫效应上的差异,本文将医疗保险纳入人力资本索洛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减贫机制,进而建立了基于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FGLS)及面板门限回归(PTR)等多种计量方法的实证模型,并利用2008-2017年31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减贫效果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其一,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在理论上均可发挥减贫效应,但前者可调节性相对更强,而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化特征使其并不存在内在减贫动机;其二,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在实践上均能显著减贫,但后者减贫效应相对更强。同时,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两者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具体表现为基本医疗保险减贫效果自东向西依次减弱,而商业健康保险则自东向西依次增强;其三,基本医疗保险的减贫存在收入门限效应,对低收入群体的减贫力度较弱,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减贫效果增强。此外,研究还发现,全国及区域层面的减贫还受到经济、教育、医疗及人口等资源禀赋的影响。区域自身资源发展的差异,一方面使得区域贫困程度呈现出分化格局,另一方面也给了扶贫政策更多的可调节空间。因此,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及内部统筹优化,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减贫作用,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全方位的配套支撑体系,并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特征,有侧重的优化经济、产业、医疗及教育等资源在不同区域间的配置,进而精准施策,通过强化区域减贫促进全面减贫,以提高总体减贫效率,或是现阶段推进深度扶贫的可行之径。
为探寻医疗保险减贫机理,比较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在减贫效应上的差异,本文将医疗保险纳入人力资本索洛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减贫机制,进而建立了基于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FGLS)及面板门限回归(PTR)等多种计量方法的实证模型,并利用2008-2017年31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减贫效果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其一,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在理论上均可发挥减贫效应,但前者可调节性相对更强,而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化特征使其并不存在内在减贫动机;其二,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在实践上均能显著减贫,但后者减贫效应相对更强。同时,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两者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具体表现为基本医疗保险减贫效果自东向西依次减弱,而商业健康保险则自东向西依次增强;其三,基本医疗保险的减贫存在收入门限效应,对低收入群体的减贫力度较弱,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减贫效果增强。此外,研究还发现,全国及区域层面的减贫还受到经济、教育、医疗及人口等资源禀赋的影响。区域自身资源发展的差异,一方面使得区域贫困程度呈现出分化格局,另一方面也给了扶贫政策更多的可调节空间。因此,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及内部统筹优化,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减贫作用,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全方位的配套支撑体系,并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特征,有侧重的优化经济、产业、医疗及教育等资源在不同区域间的配置,进而精准施策,通过强化区域减贫促进全面减贫,以提高总体减贫效率,或是现阶段推进深度扶贫的可行之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