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课是孩子们最不喜欢的。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复习课上得有趣而高效呢?这是所有语文老师迫切想要掌握的“良方”。好的复习课应该有这样的要素。
  一、讲究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复习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学生对复习内容感兴趣,就会大大地睁着眼睛,高高地举起双手,甜甜地展开笑颜。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呢?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复习春联,多媒体出示除夕贴春联的喜庆场面渲染情境,接着通过让学生“贴春联”的方式掌握春联的一些特点,然后通过“猜春联”的方式默写课文中的五副春联,最后通过 “送春联”的方式掌握春联的使用方法,学生整节课都兴致盎然,自然收获颇丰。
  用同伴互助增加学习效能。在教学的时空里,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给学生的知识不管多少、好坏,他们都觉得是强制性的,而同伴之间相互补充的知识,是他们更乐于接受的。
  总之,在复习课中,趣味性是很更要的,作為老师,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在课堂的趣味性上多下点功夫。
  二、充分准备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复习课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儿要“准备”的是教师。准备什么呢?
  首先,要理清复习的思路。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教师和学生都要胸中有数。其次,要印好检测的材料。这个检测的内容不必求多,而要求精,针对性强,特别是要把检测的重点放在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
  三、前后贯通
  课前学生自主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复习,复习课的结束并不预示着这个复习内容的结束,课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小结反思,对课堂上掌握得不太好的内容再次进行复习,达到完全掌握。这样课前课内课后贯通,复习的知识自然就会形成一个序列,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四、缩小容量
  语文的复习方式分为两种,即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但不管是哪一种复习,都必须注意课堂的容量。如一位老师复习的内容是六年级第二单元,因为时间有限,她必须在一节课内复习完,怎么办?这位老师很聪明,她在课前设计了一张复习导学单,这上面分栏列举了本单元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的列举也是精心选择的。因为本单元的都是名家名篇,所以她安排了“作者”“其代表作”“作品风格”等栏目,对于一些需要背诵的内容,她安排了同桌互背和默写重点段的方式;对于一些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对课文内容几乎没有涉及。所以,一节课内,她轻松地完成了第二单元的教学,而且整节课听起来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由此可见,当一节课的复习内容过多时,我们应该抓住重点,缩小容量,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帮助,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高效。
  五、教给方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复习课也要教给学生方法。如一位老师在复习比喻修辞手法的时候,定位的“训练点”是让学生了解比喻的作用,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中教师没有简单地说教,而是很好地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这种知识。学习第一个比喻句的时候,教师首先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句子的美以后说:“老师也非常喜欢这句话,因为写书的叔叔把小池塘比作了一只大眼睛,这么一写,就把句子写得更美了。”这样,学生就从老师的描述中感受到,原来用了比喻句子会更美。在对第二个比喻句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了喜欢的原因,接着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因为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都能从比喻句的运用这个角度来说,可见学生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已基本掌握,课堂也真正实现了“授之以渔”。
  再如一位老师复习对对子的时候,就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方法的掌握上。对对子的思维方法如下:第一步想与它相关联的词语,如“鸟语”肯定对“花香”,“发明”肯定对“创造”;第二步想与它相反的词语,如“黑”对“白”,“天上”对“地下”;第三步就要采用拆字的方法了,如“绿草”就应该拆成“绿”和“草”两个字,“绿”表示颜色,所以它也只能对一个表示颜色的词,如“红”,“草”是一种植物,所以一般也是对一种植物,如“花”,那么合起来就是“绿草”对“红花”。这样教给学生方法以后,学生不仅掌握了对对子的方法,而且学起来也是兴致盎然的,学习的效率自然高。
  当然,要上好一节复习课,还需要适度的评价激励,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等,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用心去上,我相信一定能改变复习课原来枯燥乏味、人见人畏的状态,将它变得生动有趣、人见人爱,而复习课的效率也一定会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重点。但在課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朗读训练的形式、方法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一、“有效”诵读,使语文课堂“读”出心裁  1.“有效”导读——叩击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叶圣陶指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期刊
最近,应某教育机构之邀给四百多位语文老师上了一篇表现人性善恶的小说——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泰格特的《窗》。  在第二课时,还有25分钟,便进行本课的“当堂训练”。我出了这样两道题目。  第一道题目:你想做善人吗?想做善人的请举手。  结果,全体同学无一例外地举了手。  第二道题目:某一个晚上,你一人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迎面走来的一位老奶奶跌倒在你身边。你身边没有手机,你旁边也没有他人,也喊不到人。
期刊
我们常把品德课归入德育教育的行列中,因为品德学科是以道德判断为重点的学科。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中的《他们贡献大》就是道德判断类非常典型的一课。我从研读教材到备课,从分析学情到执教,有了一些如何教学道德判断类课型的小思考,也有了一些对品德学科中的“人文性”“社会性”的小想法。一、以小见大,取独还众  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于劳动者的概念是模糊的,所以“认识劳动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第一
期刊
感性美学可以让学生们重新认识生活,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动情点,有利于引导学生们在感性层面上进行写作。将感性美学融入到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说真话,诉真情,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真实地描述出来。让学生们在接触生活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写作的兴趣,拓宽眼界的同时,理清写作的思路。一、生活:感性美学的再发现  1.生活才是作文教学之根本  在作文教学中,提到要了解生活,观察生活,但
期刊
一、教学设想  王充闾的散文《火把节之歌》情景交融,通过生动描写火把节的盛况,展现了黎族的民俗风情,让读者充分感受到黎族人身上的“狂欢”精神。我教的学生语文素养并不高,知识面狭窄,在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逐步领略到火把节的“隆重、盛大”,理解彝族,成为我备课时重点考虑的问题。这堂课我通过预设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达成了教学目标,授課中适时地把握
期刊
最近,笔者应邀到一所兄弟学校执教一节作文课。内容是五年级习作5,要求是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实,写事作文在各个年级段都有,无非是写法要求与目标重点略有区别。因为是写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生是不是会感到乏味?还有什么东西可教呢?到底又该怎么教呢?笔者尝试把微课与作文教学整合,希望能激起学生不一样的习作兴趣,给作文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一、微课增加课堂的观感情致
期刊
一所发展中的学校需要一位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校长。滨城区三河湖镇第一小学是一所偏远的乡镇小学,学校的发展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教师资源不足,教师老龄化严重,留守儿童多。然而,参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一年多,就已经初见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校长的支持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下面是笔者与薛玉江校长的谈话,从中可以看出一位小学校长的教育理念。  王营营:担任小学校长已经十几年,您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薛玉
期刊
学习小古文,就像在孩子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穿越时空,在阅读和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但由于小古文与当代白话文之间差异较大,以及小古文本身晦涩难懂,学生接触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习惯在时空上有很大的差距,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小古文教学起来难度较大,学生兴趣也不高。那么要解决小古文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难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呢?下面我以《刑天舞干戚》为例谈谈低年级小古文教学。  一
期刊
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孙双金老师把一堂好课的标准归纳为16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寫写练练。其中,“议论纷纷”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通过方式多样、灵活多变的说话训练,使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踊跃发言,由此可见,教师在作文课上的指导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如何
期刊
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学术与文化瑰宝,是承载民族精神的历史河床,学校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开始新经典阅读实验。如何让新经典阅读真正深入课程,走进学生,融入生活,学校的实践探索也因此而始。  一、经典阅读以课程为依托  孕育学生素养是新经典阅读的一个清晰而重要的目标指向,而决定学生素养的重要依托是课程。让学校的特色能更持久,更有效,也必须走课程化之路,将其纳入校本课程系列,在实践上、内容上、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