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取譬多维思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培训中,任富强老师以“一个孩子试图劝说母亲为他买一只雪糕”为例,他认为孩子绝对不会使用“因为牛顿吃过雪糕,爱因斯坦吃过雪糕,所以我也要吃雪糕。”这样的荒谬逻辑,而是会通过“口渴”——“好吃”——“含有丰富的营养”——“母爱的体现”——“邻居具有同样的做法”——“不给我吃我就哭闹”等几个步骤,进行逐层劝说,并且每一层都会对母亲的反驳理由作出一定的预设,从而达到说服母亲的目的。
  任富强老师这个生活化的例子。让笔者意识到:论述文教学应按照实际写作目的和文体功能的特点,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展开脱理的逻辑就暗含在生活实践中,只是我们缺乏将其提炼为抽象理论、转化成写作思维的意识学生具备说理的能力,只是略显单一没有形成思维体系:以例代议的最大问题在于忽视逻辑推理,从而丧失了论证的有效性。
  带着这种启示,以“一只雪糕”为切入点,本人进行了一堂关于论述文思维训练的作文课。
  一、设置情境,打开思考的多重维度
  1.说理。请学生以“妈妈,我想买一只雪糕,因为……”作为思维的起点,结合现实生活,阐述理由。在彼此的激发下,学生给出了近二十多种理由,归类如下:
  (1)”我想吃”“我喜歡吃”——主观需求
  (2)“天气炎热”“雪糕并不昂贵”——客观条件
  (3)“我口渴”(雪糕能解渴)——实用性
  (4)“好吃”“好看”(比较得出,这同时针对“为什么不喝水”进行反驳)——优越性
  (5)“雪糕含有人体所需的丰富营养”——物质层面的重要性
  (6)“妈妈你是爱我的”(雪糕传递的是母爱)——精神层面的必要性
  (7)“买了我就会乖巧听话”——正面的有效性
  (8)“不买我就会哭闹”——反面的危害性
  (9)“如果人人都不买,雪糕就会滞销,不能拉动经济”——由个体上升到社会层面
  以上九类,是我对学生答案的归类,并分析了每一类答案的思考角度。
  2.对驳。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了三次反驳:
  驳一雪糕是冰的,容易吃坏肚子。
  学生进行再反驳.又不是经常吃,只是偶尔一次,何况我只吃一只。
  由此可以得出(10)“控制数量”(限定条件)——适度原则(可控性)
  驳二妈妈今天忘了带钱,周围好像也没有出售的商店。
  学生进行再反驳没钱可以使用手机微信或支付宝,具体的商店我可以带您去。
  由此可以得出(11)“购买方式的多样性”——操作的可行性
  驳三冷天暂时不买,改日再买吧。
  学生进行再反驳我现在最需要,过了这个阶段,也许我就不想吃了。
  由此可以得出(12)“当下的迫切需求”——时效性
  梁启超先生曾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指出,论辩文最好的题目是两边对驳,文思便不会枯窘。通过课堂的师生对驳,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打开,也将说理推向了纵深。
  3.质疑。是不是学生所有的答案,都能有效地说理呢?
  答案一辐壁小明的妈妈都买给他吃,你为什么不买给我吃呢?
  质疑别人吃了你就必须吃吗?别人考100分你怎么不考100分呢?
  面对这样的反驳,学生表示出了应答的无力。我引导学生反观现实,如果父母将自己与别人家的孩子,忽视具体情况而进行能力高低的比较,你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劝谏?学生纷纷表示这样的类比举例没有可比性,无法实现说服的目的。可见,例证必须准确、契合,并且不能作为主证,以例代议无法证明观点,只能是逻辑说理以后的辅证。
  答案二你不给我买,奶奶也会给我买,而且买的更多。
  质疑:那好,你等着吧。
  这个答案让笔者在课堂上直接放弃了进一步聆听对方说理的念头。在论证说理的过程中,必须认清说理的对象,明确说理的目的。对象是母亲,引入“奶奶”这一新对象,无益于说理,也无法构建因果逻辑。再者,说理的目的在于劝说母亲当下购买,而不是确保有人购买,带有威胁性质的说理,会给听着带来不愉悦的情绪,破坏沟通交流。
  答案三.这种“拒绝式”“否定式”的沟通方式,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质疑不购买“一支雪糕”就等同于一种不良的沟通方式吗?
  “先破后立”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思维,但并不是“有破就有立”,破立双方之间是存在内在逻辑的。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提出“拿来主义”这一观点前,依次批驳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这三者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是被动的,而“拿来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是主动的、开放的、对等的。破立之间的关系很明显,所破之弊端所立之物皆无,所立之利处正为所破之物缺失,如此的破立才显得合理、严谨。而学生的这种“破”是缺乏论证,不理性的。
  二、聚零为整,探寻背后的思考路径
  一篇好的论述文,应是清楚地、有条理地表达对认知观念和行动决策的论证。以上由学生答案总结出的说理维度是零散的,所以,必须探究这些维度背后的思考路径。这些说理维度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是否存在逻辑顺序呢?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有序搭配使用呢?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说理更有力。
  根据上述答案,引导学生找出彼此对应的思考维度(如主客观、物质意识),再围绕观点剖析其不同属性,结合发展顺序,找到维度背后的思考路径。具体表格如下:
  在此基础上,我做了进一步补充。
  例如“杀无道以就有道”(《论语·颜渊》),从效果持续的角度来看,具有“及时性”,能有效地制止当下的不良行为,阻止其继续作恶,并且具备强大的警示作用。而“教无道以就有道”则见效缓慢,但最终能有效地救赎心灵,具有长远性。
  例如“为仁由己”(《论语·颜渊》),侧重的是内因的作用,“修己安仁”(《论语·宪问》),则侧重于外因的作用。
  我们在说理的过程中,可以顺着一个思考路径打开思考维度,有序地将观点阐述清楚。当然,在思虑成熟、篇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综合多个思考路径,进行论述。
  通过探寻每一个分论点背后的思考路径,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明白分论点所属的范畴、发展的先后、程度的深浅,从而形成较为严密的思维逻辑,养成一种全局的论证观念。在面对论述文写作时,学生懂得多维度地展开客观全面的思考,并且合理有序地安排分论点,根据分论点的不同指向有侧重地展开论述,使自己的结构更加严谨,逻辑更加严密,论证更加理性。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兰亭集序》主要思想情感变化表现为“乐——痛——悲”,“乐”的原因比较好理解,然而“痛”和“悲”则比较含蓄委婉,学生因为生活阅历浅等原因,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笔者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发现通过矛盾分析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升了教学效果。现就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矛盾分析方法做一个回顾分析。笔者将分别从“永恒之痛”和“轮回之悲”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永恒之痛  文章一、二段,写的是兰亭集会之乐,很
新课程在我省的实施已经进入第十年,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教学行为上注入新的内容,应用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师生的互动。但是,过犹不及,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变成谬误。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的本质特征,偏要区别于传统,便在形式上玩新花样,华而不实的教风和学风反而得到一定的追捧,这对新课程是一种误解和背叛,也跟闽派语文的精髓“求实、去蔽
比较阅读,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适当拓展课外资源,对多篇同题材或同体裁文章進行多角度比较,以达到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培育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实施以来,大部分教师已经认可了好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围绕“创新”的理念,教师们在课堂上想方设法,以生为本,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真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
《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是情感最为集中且非常细腻的部分,我们在讲解文本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而直接揭示出作者对母亲深沉而饱含遗憾的爱。揭示的最终情感固然是正确的,但是通达至最终情感的过程却总显得仓促而意犹未尽。倘若抓住文本的每一个细节展开讲解,在一堂课中又不免细碎而冗长,所以抓住文本中的一个细节部分,探析“我”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失为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我们在讲解文本的这一部分的时候,最困
“成语之妙,在于运用。颊上三毫,龙睛一点。与其滥也宁啬。”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成语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运用成语要注意恰如其分,否则,宁可不用也不能滥用。可是,当今滥用甚或错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里仅以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5年6月第4次印刷)中成语运用方面的错误,按其性质分类评改如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很多时
曾有人说:读完苏东坡的《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再读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八愚诗》,真可以用上鲁迅的那句话“可以挤压出一个‘小’字来”。自然,这个渺小的“小”是配给柳宗元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分属唐宋,同样才华出众,同样命途多舛,一个始终积郁难排,死于忧愤,一个豁达自适,求得人生的大自在。在苏教版的《必修一》教材中,两人就这样穿越时空碰撞到了一起。《赤壁赋》在前,
新课程已实施良久,新的教学理念对促进素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笔者通过听课等途径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任然选择的是僵硬老套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不仅课堂气氛生硬死板,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兴趣,当然教学效率也很低,学生也做不到全方位的提升。那么究竟要用何种方式改变目前语文高中教学的现状,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本的解读学习,达到知识的积累呢?本文就这一问题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天我休闲在家,倏然想起多年前一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与几位要好的小伙伴相约去浮屠镇乌龟山游玩的情景。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当一行人走到山下一块水田田埂时,我突然看见一条尺来长的花蛇正“昂首摆尾”从水田往田埂匆匆游来,闻蛇色变的我吓得心战胆惊,来时的游兴顿时化为乌有。我呆呆坐在山下一块草地上,再也不想走了。尽管伙伴们苦苦劝我上山去玩,绘声绘色说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自由表达即不必拘束一定的模式,可多样化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表达,即为新颖独到不拘一格的表达,看似简单易操作实质是对作文语言表达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如何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装扮,值得深入探讨。  一、学生作文语言存在的问题——肤色黯淡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