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问题解决品质”的教师指导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_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使人面临问题,教育则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品质”是助推幼儿终身发展的可贵品质。基于幼儿“问题解决品质”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教师在指导不同水平幼儿时可使用的多种支持策略,如观察策略、等待策略、询问策略、互动策略、情感策略等,通过教师不同策略的支持,促进幼儿“问题解决品质”的提升,最终适应生活,创造美好明天。
   关键词:幼儿;问题解决品质;教师指导策略
   一、幼儿“问题解决品质”的重要性
   人类生活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展开的,问题解决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目的都是为了能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幼儿也是同样的道理,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好地生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Gagne(加涅)说过:“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幼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见,问题解决能力在幼儿阶段就受到重视。问题解决能力,是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组成,是助推幼儿终身发展的可贵品质。
   二、幼儿“问题解决品质”发展存在的问题
   如今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的学习品质已越来越受关注,大家都开始重视培养幼儿“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不再单纯地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但在学习品质的培养中,大家却又都优先关注“好奇心”“主动性”等品质,对“问题解决品质”重视不够。因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难去评估和测量。但“问题解决品质”却是幼儿学习发展的核心,生活的必需,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助力。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当幼儿面临问题的时候,绝大多数成人都会给予帮助。有的是出于“爱”,认为帮幼儿解决问题是无微不至爱的表现;有的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认为“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完美的解决方案,不必兜圈子、绕弯路……种种做法,无不出现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阻碍着幼儿“问题解决品质”的发展。实际上幼儿“问题解决品质”的发展是需要时间和积淀的,幼儿必须依靠自身的探索和实践解决问题,即使失败,也应当去重复、突破,直到真正解决,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三、幼儿“问题解决品质”的发展水平及教师支持策略
   显而易见,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解决问题的水平上还是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总的来说,幼儿“问题解决品质”的发展,通常被划分为三个阶段:问题解决的初级阶段、问题解决的中级阶段和问题解决的高级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幼儿,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帮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发展。
   (一)“问题解决品质”的初级阶段及教师支持策略
   处于“问题解决品质”初级阶段的幼儿,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通常表现出挫败感,会回避问题甚至会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挫败感。
   [案例一]科学区“喷泉游戏”
   澄澄在盒子下方剪了一个洞,插入管子,但是洞比管子的直径大多了。当澄澄往盒子里灌水的时候,水很快从洞里流出,而不是从管子中冒出来。澄澄继续往盒子里灌水,水流很大,把插入的管子也一起冲走了。重复几次后,喷泉并没有出现。他把盒子捏成一团,扔到一边,说:“这个东西坏掉了,一点都不好玩。”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澄澄在游戏中遇到了问题,他进行了重复游戏,但很快放弃,并用语言“这个东西坏掉了,一点都不好玩”,表达自己的挫败感。
   初级阶段的教师指导策略:
   1.观察策略——关注幼儿表现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关注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逃避行为:“捏成一团,扔到一边”和语言表达出来的挫败感信号“一点都不好玩”等,及时关注幼儿失败的问题解决和受挫的情感体验,为接下来进一步提供鼓励和帮助奠定基础。
   2.询问策略——帮助幼儿直面问题
   面对幼儿逃避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询问的策略,逐步引导幼儿识别问题并描述问题,从而避免逃避,达到直面问题的目的。比如,可以通过询问“你有什么困难?”“哪里出了问题?”等,给幼儿搭建台阶,从而发现问题,直面问题。
   3.情感策略——鼓励幼儿不放弃
   处于该阶段的幼儿,往往会出现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甚至直接放弃的情况。但成功的问题解决不仅需要热情、动力和策略,更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因此,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当幼儿出现放弃问题、不愿为之付出努力的时候,要及时出现,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和支持。使幼儿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愿意面对问题、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尝试解决问题,哪怕最终没有成功。
   (二)“问题解决品质”的中级阶段及教师支持策略
   处于“问题解决品质”中级阶段的幼儿,他们愿意正视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重复用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案例二]科学区:吹气球
   阳阳在玩吹气球游戏,他轻轻吹气,瘪瘪的气球鼓起来,但阳阳一停止吹气,气球就瘪得垂下来了;阳阳再次吹气球,他铆足了劲用力一吹,“噗”的一下,气球从嘴巴里飞走了;然后他又深深吸气,吹出长长的气,嘴角两边呼哧呼哧带出一些口水,但是气球依然小小的、瘪瘪的……来回吹了十几回,气球都没有被吹鼓起来。
   在这个案例中,阳阳的问题是:用嘴巴吹气但气球鼓不起来。虽然他一直在尝试,没有放弃,但始终没有成功。
   中级阶段的教师指导策略:
   1.等待策略——给予幼儿时间和机会
   当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幼儿自己去摸索。特别是幼儿已经意识到问题后,教师不能急于给出“答案”,而应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试误、反思、调整,逐步形成独立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比如,在吹气球中,阳阳一直在用嘴巴吹,最终也没有成功,但他从刚开始“轻轻吹气”到“铆足了劲吹”再到“吹长长的气”这一系列变化,都是他的反思、调整和尝试,不论这些尝试能否导向成功,都是其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等待,成全幼兒的自主解决问题。    2.互动策略——引导幼儿互动和学习
   当幼儿独自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去观察游戏中的平行个体。比如教师建议:“你可以看看×××是怎么吹的?”;“×××用了吸管帮忙,好像成功了,你要不要试试?”等等,通过引导幼儿去和同伴发生互动,学习并尝试使用另外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策略——建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在面对该阶段幼儿时,教师要相信幼儿,做到不急于干预,又不疏于引导,为幼儿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机会。即使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可能不一定奏效,教师应以包容、接纳的态度看待幼儿的行为,并给予幼儿正面的支持,激励幼儿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和重视的,从而建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使幼儿在意识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不成功的时候,能拥有积极寻求不同解决方案的能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问题解决品质”的高级阶段及教师支持策略
   处于问题解决高级阶段的幼儿不仅能够根据已有经验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预设将会遇到的问题。
   [案例三]科学区:皮影戏游戏
   小墨:“我们的皮影戏消失了!你快来看看!”,老师:“今天的玩法和往常的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吗?”小墨:“好像没什么变化……”(片刻之后)小墨叫嚷起来:“我知道了,今天因为幕后的人不够,所以请前面的小观众打电筒,光跑到前面去了,没有照在道具上,所以没有影子了。”小墨一边说,一边将电筒移到幕后,影子一下就出现了。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遇到的问题是:皮影戏的影子不见了。依据经验,小墨是一个具有良好“问题解决品质”的幼儿,她能敏锐地发现问题、清晰地描述问题、直接地寻求帮助并有逻辑地进行反思和调整,最终成功解决问题。
   高级阶段的教师指导策略:
   1.后退策略——调动幼儿主动性
   教师需要在观察中敏锐地区辨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主动性强、专注度高、策略多的幼儿,教师要学会后退,仅用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幼儿回顾、反思,最终由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只用了一句“今天的玩法和往常的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吗?”来启发幼儿,调动幼兒的主动性,幼儿便很快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成功解决。
   2.情感策略——认可幼儿的努力
   认可是对幼儿积极的评价,教师需要认可幼儿在解决问题中做出的努力,比如肯定幼儿善于发现问题,肯定幼儿能清晰地描述问题,肯定幼儿愿意主动地请求帮助等。对于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所有积极的表现都给予正面的评价,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观念更新
   幼儿在学习生活中,从来都不会缺乏问题,但所有的问题,都不会有固定的解决方案和过程。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于面临问题时退缩的幼儿,我们应给予关注、询问和鼓励;对于反复尝试却没有成功的幼儿,我们应给予等待、引导和支持;对于主动性强的幼儿,我们也要学会后退;对于进入瓶颈期的幼儿,我们又要去助推。也许我们还会遇到经验倒退的幼儿,那我们还要去跟进和补救。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是没有标准可循的,有的只是教师对幼儿的敏锐捕捉与灵活回应。相信通过专业与努力,总能找到问题与幼儿的链接点,找到适宜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幼儿“问题解决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星如.论区域活动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对策[J].新智慧,2020(3):107.
   [2]李莲花.学前儿童积极学习品质培养策略研究与分析:评《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20(4):131.
   [3]葛红蕾.情境,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浅谈“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儿童情境学习[J].求知导刊,2020(14):66-67.
   作者简介:张琼(1983—),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就职于常熟市实验幼儿园,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阶段,地理是重要学科,实用性较强。但对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和陌生,老师想要调动学生积极性,需要展开生活化教学。基于此,展开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培育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灌输法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有时候会感到厌烦。而采取生活化教学会让学生不再机械化地
摘 要: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由于实验过程具有复杂性,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着一定要求,因此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高中化学實验课教学活动中,加强STEM教育理念的应用,综合多个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操作,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意识,提升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整体质量。基于此,结合STEM理念的优势,综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加强STEM教育理念在高中化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针对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差异教育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差异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
幼儿活泼、率真,这些都是实施区域游戏化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应该贯彻落实《指南》和《纲要》的指导要求,积极为幼儿创造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机会,科学投放教学活动材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在提问环节中问题的设置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课堂教学环境和数学思维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中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过去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现阶段生活化教学已经被广大教育人员所认可,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现对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旨在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些许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措施   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大胆革新,通过实践表明,
摘 要:主要从“细致分析考情,培养学生生命观念;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生物学理性思维;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充分梳理知识点,加大知识外延;内化变式训练,创新解决问题思路”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备考策略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高考备考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教育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目前教学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认识世界和社会的初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幼儿受自身天性的影响,会热爱美术创作.只要合理地投放美术区域活动材料,并采用科学的指导方法,就能使幼儿在发现美、
借形想象是依靠调动幼儿生活经验,挖掘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幼儿创作潜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进行艺术化改造的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根据幼儿的生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途径很多,有效感受并学会鉴赏音乐是其中的一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会学生聆听音乐,同时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与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认知与体验,建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