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念”,激活语文教学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n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知道辛巴是怎样历尽艰险成长为真正的狮子王的?请大家留意收看动画片《狮子王》。”在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片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预 告。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 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致浓厚的观众了吗?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尝试着几种方法。
  一、在讲读课文之前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
  与节目预告一样,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结果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学生不由自主产生究根究底的愿望,自然地在老师 的带领下进入学习大门。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我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曾经记载着一件事。联合国国旗一向有受任何影响朝升 夕降,但是有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理去世了,联合国秘书长却破例宣布降半旗,已示衰悼。就在其他国家为此举动不理解时,秘书长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见个一位 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的总理,自己却没有一个孩子;见过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的总理,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存款吗?联合国秘书长说的这位总理,他就是我们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伟大的总理——周总理。”这样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激起學生对总理的深深的敬佩之情,并产生急切想知下文的愿望,由此顺势利导“可是就是这么一位 全世界人民都爱戴的总理去世后,‘四人帮’千方百计阴扰人民悼念,但是人们仍自发地前来送行。”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这篇课文,兴趣一下子 高涨,同时也突出了中心。
  二、在讲读课文中可之采用——故作悬念的方法:
  1、巧破迷宫:按文章的逻辑顺序,故设疑难,老师不直接把事情的经过、结果,以及问题的为什么告诉学生,耗电量是让他们在迷宫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思维,带领 学生走出迷宫。例如《蛇与庄稼》一文,“蛇是一种动物,庄稼是植物,前者靠食物生存,后者靠养料生存,这两者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它们之间为什么有着 密切的关系呢?”又如《草船借箭》中写道,周瑜说“对,先生和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老师抓住“一样”、“赶造”两词 设下第一谜“周瑜为什么明知故问?为什么又把决定成败的十万支箭让诸葛亮来赶造?”当学生学到第三段周瑜活动时,不由恍然大悟,原来周瑜是有意陷害。接着 他又抓住“我得吩咐军将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设下第二谜,“那么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完成得了吗?学生学到第四段,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时,老师又 设下第三个谜,“既然是造箭,借船又有何用?”学生饶有闪趣读下去,想探个究竟。当说到草船借箭时,学生缍识得庐山真面目。最后,老师再抓住“神机妙算” 一词,设下最后一谜“神在何处?妙在何方?”一节课里,学生在迷宫中饶有法趣地,边学边解谜,其乐无穷。
  2、打破常规:故意违背事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也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太阳》这篇课文,如果他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那么会发生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文,从中找答案,并且充分发挥想象力。
  3、故错迷惑:这种错并非真错,而是在特定的场合下故意错的语言技巧,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知识性文章,“我把人类的 好朋友地球带来了,(指着被污染的地球)同学们都发现今天地球不高兴了,是的,他病了。大家想不想为他治病啊?显然,“带到教室”、“治病”这一连串“错 ”言“误”语不仅给人以新鲜感,而且形象生动地强调地球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心和保护,突出要加强环境保护这一中心。
  4、险象横生:可以试用于情节比较紧张复杂的课文,例如:《将相和》中完璧归赵的故事,可以抓住蔺相如与秦王一个个紧张的斗争设疑,让学生为蔺相如的危险处境提心吊胆,也为他的机智勇敢拍手叫绝。
  5、借词达意:有时文章本身的艺术吸引力不大,例如说明文、介绍语法知识,学习起来较枯燥。教此内容可以巧借他人之手,即利用讲故事、说典故等方法,引起 重视。例如讲标点符号的使用和重要性时,我举了《阿凡提智斗巴依》的故事,“一天,地主巴依和老婆要与阿凡提打赌,要是阿凡提能猜对他们下棋的结果,巴依 就认输。阿凡提灵机一动,立刻写下‘你赢她输’四个大字。结果,三局分别是巴依赢一次,他的老婆赢一次,和棋一次。只见阿凡提拿起笔随意点了标点,不得不 让地主巴依输。原来,标点分别是‘你赢,她输。’、‘你赢她?输。’、‘你赢?她输?’。”顿时悬念起了效果,学生喜欢上标点,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三、在讲读课文结束时,可分采用——余味无穷的方法:
  文课学完,除文中情节令人回味之外,若设下悬念犹如钟声不绝于耳,不绝于脑的思考会给课文以生命的延续,也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思维。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的最后,讨论“为什么小女孩会在新年到来的时候被冻死在街头?”学生归纳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造成的。老师趁热打铁,“如果小女孩生 活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她又会是怎样的呢?”课文虽然结束,但是这个悬念却久久不能让他们的思绪平静下来,学生自然地展开发对比和联想,懂得两种社会制度 的差别。又例如《狼和小羊》的课文没有写小羊最后的命运,但是老师可以问学生“小羊最后有没有被狼吃掉?”答案很多,学生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性格,以及希 望的不同体现纯洁的童心的。这样既突出了善和恶的爱憎教育,也发展了思维,一举两得。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然而,相比于城市的信息技术教学,我国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落后的,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计算机的应试教育。以“考试”为主导的教学是应试教育最显著的特征。由于目前计算机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计算机教学未能在许多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占重要地位,或者干脆没有设
期刊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注重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即要让学生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更要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他们开始表现出有较强烈的学习兴趣,但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因此,要提高每个学生的物理水平是我们物理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调查学习障碍产生的根源  为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寓知识、技能、方法、思想于一个统一教学过程中,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要使学生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知识,就必须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本文就怎样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谈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数学思维 转化思想    “转化”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师面对意外发生的情况,敏感地洞悉学生思维活动的态势,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地采取恰当措施,是处理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要培养学
期刊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这是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天赋的允许范围内得以充分发展,这是关注“差异”性教育;三是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重,这是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
期刊
第一次接触了一年级人教版的教材,惊讶于其内容的新颖,识字编排上的形式多样,同时又为一年级上册要认识400个汉字——那么大的识字量所深深震撼。如何让小朋友能迅速、准确地掌握这400多个汉字,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
期刊
教学理念的碰撞、课程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材带来的新气息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无不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挑战。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快乐与高效走进语文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致力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大舞台,积极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快乐高效课堂。以下是我
期刊
在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今天,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强弱,已日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及时运用正确的治疗方法,消除心理障碍,可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从而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的的实施。  从心理发育特点分析,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中学生是最易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良好的班集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源泉,是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摇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面向未来的需要。教育者要把学生看成是改革的主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那种离开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片面地将现成观念、知识、规范灌输给学生的传经教育观
期刊
生命教育观认为学生不仅是认知体,更是生命体;教育不仅是认知活动,更是生命发展的活动,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同生命发展紧密联系。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成为生命发展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向生命回归日益为教育的本质属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不仅纠正了只重工具性,忽视情操陶冶与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偏差,而且凸现了当下语文教育尤其要注重
期刊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积极,关注并注意学生的反应,极时调整无能运动量,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这样不利于课堂管理,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对于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