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实施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运用愉快教学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学校、班级要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设置优良而美化的环境,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秩序。优美的环境能使中学生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乐于学习,有助于愉快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让他们人人都为绿化、美化、优化校园出一份力,把学校布置成一个整洁、清新、美丽的乐园,使每个走进校园的人都感到赏心悦目、精神抖擞;要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美的、舒适的小环境,使置身于其中学习的同学们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
  
  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愉快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共同所完成的,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还谈什么愉快教学?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不管在什么场合,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处理问题不带任何偏见。平时应多鼓励、引导,切忌无处不到的批评训斥,任何鄙夷、讥讽、怒斥甚至体罚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爱学习的、都是能够改正错误的。
  
  三、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愉快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分不开的。生动活泼的课堂首先提倡教师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协调的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老师的微笑如甘露,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再次,要善于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发掘一个人的优点,使之得到及时的巩固、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还可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故意设置障碍,造成疑虑,教师佯装不知,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争论,以及用故事、表演、幽默等趣味性措施,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更全面。
  
  四、善于调控扣人心弦的有效教学节奏
  
  节奏本是音乐上的术语,杰出的乐师总是十分讲究节奏和旋律的美,以此抓住听众的心,使之驻足凝神、摒气入境。教师也应像乐队的指挥一样,善于调节,使课堂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教学节奏是愉快教学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过快,否则感觉不到乐趣;也不能过慢,否则断断续续,学生感觉不到完美;又要抑扬顿挫,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以此紧扣学生心弦。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住学生心里的运动节奏,使教学节奏与之相适应。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有节奏感,做到快慢适度、疏密相间、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心理学研究表明,“机关枪式”的语言,“大辩论式”的语言,会对学生大脑细胞产生超荷刺激,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还要按不同作品的基调调控教学语言的速度。内心情感变化平缓或感情色彩灰暗时,语速要减缓;内心情感强烈或感情鲜明时,语速就要加快。要做到抑抑扬、扬,有波有澜,有时慷慨陈词,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有时娓娓道来,像涓涓而去的溪流,给人以无穷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教学内容的节奏来调节整堂课的节奏。教学内容的节奏指上课内容的详略、多寡、取舍、安排等,该讲多少信息、含量和速度都应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必须富有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感。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挂图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在上《苏州园林》一文时,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片,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园林建筑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之感,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把枯燥的说明文教“活”了。可以说,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将会给中学语文愉快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此外,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愉快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向无限的课外活动延伸,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得到实践上的应用,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必要讲解高深的语文知识,一定要把握并用好“读”。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朗读、熟读、背诵,能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朗读训练。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能让学生在朗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领会文章情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读起来,而且要动情地读,学生更应放声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1、现象重现  一次,在事先没有告知的情况下,听同年级一位年轻教师的课。发现该教师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本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心中无数。走进课堂,在简单地导入之后,该教师便让学生翻开教材,开始先让几个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带领学生漫无边际地提问、回答、讨论、交流、读书、汇报,把一堂课宝贵的40分钟浪费在了这种“没有航标乱行船”的做法当中。这样的课看上去非常热闹,既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展,课堂教学中走进多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要想让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并运用好启发。启和发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启在“点子”上,这样才能发在“根子”上。所谓“点子”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根子”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技能素质。启发式教学的标志是:一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否能调协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积极性;二看设计
期刊
祖国的未来离不开茁壮成长中的幼儿,为能更好地发展祖国的未来,必须要求幼儿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注重丰富幼儿知识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注重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我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的宽松氛围中,让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同时也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机会。  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
期刊
课程不仅是一个学术性的概念,更是一个实践性的范畴。对于具体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来说,课程是最真接、最重要的育人载体。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育人取向,有什么样的课程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育人价值观,建立全新的课程观念,探索富有创造性的课程改革之路,是我们面临的必修课。    一、课程的改革应建立课程新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定义也不断出现。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新课程观念
期刊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反映在学生主动参与和进步与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已由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潜在个性的挖掘与开发、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有效”理念    有效教学是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
期刊
探索性学习也称师生互动式探究性学习,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主,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这种模式侧重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探索性学习”为例,探讨和揭示了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期刊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假若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的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也就是说,晨昏圈应为一个圆(切面应通过地心),并始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  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随着
期刊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的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境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打破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所谓“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就是在目标教学中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目标分类即把目标分为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达纲目标是教学大纲规定要达的目标,又可分为基层目标和高层目标。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它是高于
期刊
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新课标下教育理念的认识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数学有用”的意识    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