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feip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新课标下教育理念的认识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数学有用”的意识
  
  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学生走进的课堂是外在的“书本世界”,与学生内在的“经验世界”缺少沟通和联系,因而学生较难理解书本世界里那些精要的内容(即那些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首先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亲身体验数学是有用的,将学习的过程由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例,如温度计的应用、地图与比例尺、车辆统计等;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实例可供我们选用,如旅游租车价格预算、建筑物高度测量、习彩票与中奖率、塑料袋个数统计等等。在数学教学中,应把有关内容同实际问题或具体活动联系起来,在“做中学”,在“玩中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数学体验,通过实际问题或具体活动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并可以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二、努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力求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从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1、利用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类比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经常接触一些数学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在教学中如果能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做类比,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定会乐于接受也容易掌握。
  例如,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概念可以从汽车在行驶时速度一定(或路程一定),路程与时间(或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讨论中得到启发;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坐标概念的引入可以通过教室找座位等方法把生活问题数学化。
  2、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简单数学实验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群体的参与程度,并在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品质,从而在实践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强化数学意识的培养与应用。
  例如,搭火柴棒游戏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代数式是用来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重要工具;猜数游戏、月历上的数学实验室实际上蕴涵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又如采用展开或分割的方法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实际上是利用了不变量转化的思想,而后者还蕴涵着极限思想的萌芽。在概率统计部分则更是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让学生在众多的数学实验中寻找和感受隐藏在随机现象背后的数学上规律性的东西。
  总之,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实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等多方面的共同协调和发展。
  
  三、建立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课堂上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师生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我们经常讲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强调的就是在教学中应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师居高临下地唱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通过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式的探讨等形式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以通过这样的对话来创设问题情境:先让学生解一个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所解的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它的根与系数之间似乎有怎样的关系?”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进而再让学生解一个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并让学生观察找出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入了第二个高潮。由于这两个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于是教师给学生提出第三个问题:“能不能把这两个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统一起来呢?”这就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入第三个高潮。通过分析、比较、归纳这两个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共同规律性,从而引出了韦达定理。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学段:初中  版本:河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三册第四课  单位:石油分局华北油田采一中学  姓名:王红涛 13582761977@139.com  课题:图形与联想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掌握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式,提高手绘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3、在图形联想创意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在欣赏思考中引导学生树立坚韧不拔的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必要讲解高深的语文知识,一定要把握并用好“读”。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朗读、熟读、背诵,能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朗读训练。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能让学生在朗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领会文章情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读起来,而且要动情地读,学生更应放声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1、现象重现  一次,在事先没有告知的情况下,听同年级一位年轻教师的课。发现该教师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本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心中无数。走进课堂,在简单地导入之后,该教师便让学生翻开教材,开始先让几个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带领学生漫无边际地提问、回答、讨论、交流、读书、汇报,把一堂课宝贵的40分钟浪费在了这种“没有航标乱行船”的做法当中。这样的课看上去非常热闹,既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展,课堂教学中走进多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要想让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并运用好启发。启和发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启在“点子”上,这样才能发在“根子”上。所谓“点子”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根子”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技能素质。启发式教学的标志是:一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否能调协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积极性;二看设计
期刊
祖国的未来离不开茁壮成长中的幼儿,为能更好地发展祖国的未来,必须要求幼儿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注重丰富幼儿知识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注重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我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的宽松氛围中,让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同时也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机会。  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
期刊
课程不仅是一个学术性的概念,更是一个实践性的范畴。对于具体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来说,课程是最真接、最重要的育人载体。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育人取向,有什么样的课程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育人价值观,建立全新的课程观念,探索富有创造性的课程改革之路,是我们面临的必修课。    一、课程的改革应建立课程新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定义也不断出现。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新课程观念
期刊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反映在学生主动参与和进步与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已由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潜在个性的挖掘与开发、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有效”理念    有效教学是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
期刊
探索性学习也称师生互动式探究性学习,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主,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这种模式侧重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探索性学习”为例,探讨和揭示了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期刊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假若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的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也就是说,晨昏圈应为一个圆(切面应通过地心),并始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  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随着
期刊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的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境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打破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所谓“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就是在目标教学中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目标分类即把目标分为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达纲目标是教学大纲规定要达的目标,又可分为基层目标和高层目标。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它是高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