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什卡的祈祷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个月满初升的清晨,穿上传统服饰的普什卡人,安静地行走在小镇的街上,一边默默祈祷,缓缓走向神庙,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风景。
其他文献
摘 要 艺术源于生活,传统民俗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十分深远,紫砂壶的创作也是如此。紫砂 “事事如意壶”以自然中的“柿子”元素为题材,其谐音的寓意为“事事如意”。此壶同时借助堆塑及陶刻的装饰手法,呈现出“花溪鱼乐”的美好意境,共同表达了作品“花溪鱼乐,人生如意”的主题,是一款兼具艺术形象和人文内涵的作品。  关键词 事事如意壶;形式美;陶刻;人文意蕴  传统民俗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十分深远,紫砂壶的
期刊
赣台交流迎盛会,根脉相连中华源。8月12日至15日,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江西省人民政府召开的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暨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在赣州举办,赣台儿女再度重相逢,叙友谊,话合作,谋发展,求双赢,共绘美好明天。包括近800名台湾嘉宾在内的上千人出席活动。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省委书记强卫,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
期刊
又是一年好时节,繁花似锦,欢歌如潮。  这是属于江西人民的欢庆时光,金色的稻田交织着桂枝的馥郁。广袤天地间,我们采撷收获的硕果;和风旭日里,我们也迎来了第五届江西艺术节。  三年了,有多少精彩大戏磅礴开演,又有多少文艺新人脱颖而出?  三年一度的江西艺术节,它取材生活,又走进群众;它弘扬艺术之美,也讴歌群众智慧;它反映世间百态,更折射人性的光芒。  与其说这是文化的盛宴,不如说,这是4500万江西
期刊
2013中国-南昌国际马戏艺术节为第五届江西艺术节的重要节目之一,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由红谷滩新区管委会、北京金群艺马戏表演有限公司、江西省申远实业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南昌国际马戏艺术节以俄罗斯联邦国家马戏集团、乌克兰国家马戏公司、以色列马戏艺术团、波兰马戏艺术团、法国马戏杂技艺术团、北京金群艺马戏表演公司等为核心,邀请十二个国家的顶尖马戏团队联袂献演。俄罗斯联
期刊
刘克安对书法的爱好,源自于他的初中老师。初中时代的刘克安被老师刚劲有力的字迷住了,便开始用心练习。高中时期的他,因得一手好字,在当地小有名气,还当上了村里的宣传员。“当时帮乡亲们写了很多字,很多对联都是自己编,他们送红纸过来,写好对联再送回去。”纵情于书法的他,晚上,点着煤油灯,用废报纸和废书练字,一直到当兵。  1976年,刘克安来到四川参军,有了之前的一些基础,刘克安负责团里的板报,每月两期。
期刊
刘杨,1965年生,199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江西市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南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民盟书画学会副会长。  作品入选八届全国美展,中国当代花鸟画展等,并出版有《刘杨彩墨画集》、《美术家刘杨》、《水墨本色一刘杨》、《江西画坛实力派12家-刘杨》等。  刘杨从事美术工作已二十余载,但根底上他更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对山水、花鸟
期刊
当我们一下铜鼓县高速公路收费站,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大的宣传牌“铜鼓县——中国长寿之乡”。怀着对长寿的憧憬,我们开始了铜鼓农业开发的探访之旅。当我们走到茶山深处时,看到这山是这么的郁葱翠绿,喝到这溪水是这么的清澈甘甜,呼吸到这空气是这么的清新甘爽时,那么长寿之乡这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铜鼓全县87%为山地,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就有20座,属于典型的山区。近年来,铜
期刊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宜兴青瓷的传统装饰方法及特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宜兴青瓷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宜兴青瓷;装饰;传承;创新  0 引 言  在中国灿烂的古代陶瓷文明史中,青瓷被称为母亲瓷。宜兴是青瓷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商代前期就已出现原始青瓷。古代宜兴青瓷工匠根据本地资源及时代风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出青瓷的各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以古朴典雅的造型、优美多样的纹饰、精美绝伦的釉色为我们
期刊
业内收藏人士甚至很多砚雕家们,都很佩服刘明学的创意,甚至开玩笑说要给刘明学开颅,看看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哪来的那么多“怪想法”。一般的砚雕师们要求石料规整,而刘明学却不然,他不管怎样奇古怪石都有办法设计好。这些取之不尽的创意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得益于他后天的钻研与努力。2002年,早已小有名气的刘明学还是远离家乡,来到西安美术学院深造。在这两年的学院生活里,他不仅钻研国画,而且尽情地吸收中国古典文
期刊
“南丰蜜桔甲天下,市山蜜桔冠南丰。”时值盛夏,虽还未到蜜桔成熟之季,但一踏入市山镇境内,就看到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满镇尽是蜜桔树,已让我忘却酷暑的难耐。当记者来到南丰蜜桔精品生产区,2012年被全国文明办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的市山镇包坊村时,一栋栋漂亮的洋房,房后满山的蜜桔树映入眼帘。村支书跟我们说:“我们村人均种植蜜桔近3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就突破1.4万元了。”  南丰县市山镇,山清水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