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心、文情出笔端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ong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杨,1965年生,199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江西市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南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民盟书画学会副会长。
  作品入选八届全国美展,中国当代花鸟画展等,并出版有《刘杨彩墨画集》、《美术家刘杨》、《水墨本色一刘杨》、《江西画坛实力派12家-刘杨》等。
  刘杨从事美术工作已二十余载,但根底上他更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对山水、花鸟都有长期的濡染和体会。看过他作品的人,大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觉,那就是画中隐现出作者的高迈心志与文人情趣。了解他的人,也能感受到,理性与情感交织出的和谐人生,已成为其绘画创作的沃壤。对刘杨来说,画是他的生命,而较之俊秀的彩墨山水,雅润的写意花鸟更是其心灵情感与生活情调的真切抒发与体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画家眼中的万物之相与色,但的确又使人情不自禁地走进了一方出尘脱俗的灵秀境地。
  作为一个画家,说到底,作品须有鲜明的特点,我们读刘杨的花乌,有两点比较突出。首先是“清”。绘画贵有气息,且无气不生,否则就如槁木。每个人的画气息均不同,然中国历来以清为贵,亦难得之,如云林之清润,梅壑、八大之清逸,清气皆生画中。刘杨作画常以墨为宗,设色清淡,笔端无画工浓艳气,又善于用水,因之物象清而秀,明而净。写劲挺的枝干,曲缠的老藤,笔路清晰,枯润相生,不见一丝浊气。即使大片墨色染成的芭蕉、荷叶,也因水的演绎而生滋润空灵之感,没骨的紫藤花尤为清新晶莹,不沾凡尘,惹人不禁伸臂触之,正所谓“墨以破用而生韵,色以清用而无痕”。
  其次为“秀”。“翎毛形骨贵轻秀”,且“无姿不秀”,无神不秀。刘杨的花鸟善于取态,抓住了事物自然而有趣的一面。布局上精心营构,尚意“松”“散”,就像丛蔟的紫藤、水仙,结构似密实疏,因此气息流畅,毫无阻滞。同时,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呼应,蕴含着一种内在的韵律感。雏鸡举爪啄食,鸟树相依偎,游鱼共动静,水仙互为奋争之态,画家笔下的花鸟都给人以灵气。正因其精于布势,敏于捕捉,自利落的豪端下,花卉和禽鸟凸显出一种秀丽明润的美。
  刘杨的花鸟清秀可人,能在时下纷繁多变的画坛中别开生面,不仅得力于其对传统的深入探索,在笔墨上用功精勤,更在于心性的修养与气质的修炼。画之三昧,清为其一,心清则气清,理正则气清,但要做到谈何容易。心清需人品高,性恬和,才能离俗气;理正需神思清晰、敏锐,才能落笔纯净,于不急不滞中去冗离杂。此外,刘杨对大自然有着特殊的情感与深刻的体认,能够将一花一鸟的自然情态与其独立之人格精神和谐地统一起来,我们看到的既是生灵之可爱之处,又是画家性情的自然流露。因此,他笔下的花乌有秀骨,备秀态,皆不同凡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与精神享受。
  我与刘杨相识已近一年的时光,他是老师辈的人,不论在圈子里谈人论事,还是闲暇里品茗聊天,都能感受到其人的谦和与豁达。无论是美术工作者的角色,还是作为一名专业画家,这么多年来,他在亲近自然的同时,都真切地感识着生物之趣与生命之味。在这样的人生历程中,刘杨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了文人之情趣,他的志与心,文与情,便自然而然地显露于笔端。画,如其人,为心声,确实如此。
  名家点评
  刘杨受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基础深厚,视野开阔。他的国画用墨华滋纯;争,淡而不薄,浓而不浊,用笔通体得势,卓然见骨。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出他画画思维的缜密、活跃,以及他对生活、对画画的激情。
  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教授、著名画家刘健
  刘杨的精神思辨和性情深深地主导了他绘画的价值取向、人生观、天地观,道与技贯穿于他绘画的主线。他重视内悟,随着色彩的视觉满足与笔墨的意境深入,国画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启示、一种精神境界。他以谦谨敬事见称于圈内,智嗜激情,谦谦调侃,我望他早登青云之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美术评论家、博士杭间
  刘杨的花鸟画在笔墨润雅和浑然的交融中,强调把传统带入现代语境,力求进入深层的艺术感悟,用以揭示水墨花鸟画永恒的节奏之美与创造魅力。个性的开朗和爽直全然画中,别开生面。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南京画院院长、著名画家范扬
  贵内质而轻浮华是刘杨花鸟画的特点,他的画每以墨色为主,敷色雅淡,不事华丽,他画的紫藤丰姿摇曳,意趣近古而不旧,气息尚新而不华,可谓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刘杨花鸟画的用笔爽秀俨然中挺拔而轻隽,虽工犹写,虽写犹工,静中求动,断不落描摹之窠臼,一石一草皆可窥写意用笔之性态,一梗一叶尽显生气贯注之势。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画家蔡超
  刘杨画山水,也画花鸟,他最近的花鸟画对笔墨的认识和运用很有长进,好些画性情所至,手出于心,
  “写”的神韵和清气流于笔端,用线刚柔有致,用墨浓淡清明,溢出己意。这么多年在纷繁的美术出版事务中保持亘古不变的心性,而且香墨盈砚不容易。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西画院院长、著名画家杨金星
  格调清新、各见神采是我对刘杨花鸟画的第一感觉,造型朴素与灵巧、笔意从容与洒脱、境趣沉静与超迈都透露出他画内与画外的努力。在笔墨方面他运用自如,意出象应,形立质显以及清爽洒落的气质,都表明他是花鸟画领域的一位善言者。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市美协主席、著名画家王向阳
  刘杨的画正如他这个人一样俊朗清新,一花一乌皆有动静之神韵,盈尺之作,匠心独具,得闲弃燥,是可以坐下来静心品赏的。在现代绘画过度制作化风尚大行之际,品读他的写意花鸟,恬然轻松,其为人为艺皆不随流而混迹江湖,心中自有明静大道。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著名画家李辉
  刘杨画画和他做人一样,不装腔作势,不故弄玄虚,亲切而自然,稳重又淡雅,不动声色又令人信服地进入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层面。他的这一批花鸟画显然已超越了传统文人画标准和意境构成,有时代新意,直写性灵,笔下形象生动有趣,充满了生命的朝气,不落空泛平庸,画如其人,文质兼修。
  南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昌画院名誉院长、著名画家周京山
其他文献
1981年秋季里的一天,暴风雨侵袭了中国陕西的关中平原。一座佛塔在暴雨中轰然倒塌半边,从而揭开了法门寺地宫的秘密。人们在地宫中发现了许多珍宝,其中有震惊世界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还有只闻其名不见其颜的秘色瓷(见图1)。  秘色瓷,即传统中国古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本是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简称“秘瓷”。“秘色”一词最早出自晚唐陆龟蒙诗《秘色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
期刊
编者按:缪昌文院士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理论与技术研究,在混凝土抗裂关键技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服役寿命及耐久性能提升技术、多功能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3项,出版专著4本,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从1982至201
期刊
摘 要 作为经典壶式之一,“汉君壶”受到许多制壶人的青睐,历代制壶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多款“汉君壶”。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创作心得,探讨了“汉君壶”造型、线条上的特点及其摄人心目的光素之美。  关键词 紫砂;汉君壶;造型;线条;光素之美  “汉君壶”作为一种传统经典壶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李仲芳所制“圆扁壶”;嘉庆间陈曼生改设桥形钮,为此后的“汉君壶”打下了基础;清末“平盖汉君壶”正式成型,为
期刊
说到宜兴,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紫砂壶。自明代“供春”起,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制作工艺、自然古朴的质地、以及独特的泡茶功效,备受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关注和青睐。每一把紫砂壶或方或圆,或典雅或粗旷,或小家碧玉或端庄大气,无不凝聚着匠人们毕生的心血,体现着他们非凡的智慧与锲而不舍的努力。一块块沉寂了无数年岁的泥土,历尽风雨的洗礼和岁月的沧桑,通过火的淬炼,化身成一把把形态各异的壶,在有缘
期刊
艺术是创作的本体。  生活是创作不尽的源泉。  彭树平童年亲历亲为的“南昌民俗”生活,长大成人成名成家后,刀刻石斧般楔入了艺术家的脑海,挥之不去。  南昌民俗,已然成为一种抹不去的符号,多次被记忆重复、模写,直到呈现为青花瓷、粉彩瓷板等表现载体。  这样,水到渠成、顺利成章,缘于生活、缘于艺术。  纵观彭树平近三十年的绘画艺术,人们不难发现,生他养他的红土地,置身南昌民俗瓷板画描绘的生活情境中,彭
期刊
摘 要 艺术源于生活,传统民俗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十分深远,紫砂壶的创作也是如此。紫砂 “事事如意壶”以自然中的“柿子”元素为题材,其谐音的寓意为“事事如意”。此壶同时借助堆塑及陶刻的装饰手法,呈现出“花溪鱼乐”的美好意境,共同表达了作品“花溪鱼乐,人生如意”的主题,是一款兼具艺术形象和人文内涵的作品。  关键词 事事如意壶;形式美;陶刻;人文意蕴  传统民俗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十分深远,紫砂壶的
期刊
赣台交流迎盛会,根脉相连中华源。8月12日至15日,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江西省人民政府召开的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暨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在赣州举办,赣台儿女再度重相逢,叙友谊,话合作,谋发展,求双赢,共绘美好明天。包括近800名台湾嘉宾在内的上千人出席活动。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省委书记强卫,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
期刊
又是一年好时节,繁花似锦,欢歌如潮。  这是属于江西人民的欢庆时光,金色的稻田交织着桂枝的馥郁。广袤天地间,我们采撷收获的硕果;和风旭日里,我们也迎来了第五届江西艺术节。  三年了,有多少精彩大戏磅礴开演,又有多少文艺新人脱颖而出?  三年一度的江西艺术节,它取材生活,又走进群众;它弘扬艺术之美,也讴歌群众智慧;它反映世间百态,更折射人性的光芒。  与其说这是文化的盛宴,不如说,这是4500万江西
期刊
2013中国-南昌国际马戏艺术节为第五届江西艺术节的重要节目之一,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由红谷滩新区管委会、北京金群艺马戏表演有限公司、江西省申远实业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南昌国际马戏艺术节以俄罗斯联邦国家马戏集团、乌克兰国家马戏公司、以色列马戏艺术团、波兰马戏艺术团、法国马戏杂技艺术团、北京金群艺马戏表演公司等为核心,邀请十二个国家的顶尖马戏团队联袂献演。俄罗斯联
期刊
刘克安对书法的爱好,源自于他的初中老师。初中时代的刘克安被老师刚劲有力的字迷住了,便开始用心练习。高中时期的他,因得一手好字,在当地小有名气,还当上了村里的宣传员。“当时帮乡亲们写了很多字,很多对联都是自己编,他们送红纸过来,写好对联再送回去。”纵情于书法的他,晚上,点着煤油灯,用废报纸和废书练字,一直到当兵。  1976年,刘克安来到四川参军,有了之前的一些基础,刘克安负责团里的板报,每月两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