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张师长·韩寒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索一个人的家族史是一桩有趣的事情。
  本期两幅照片,崔益军拍的小照片是舒适老先生21年前在篮球场上驰骋的英姿。那一年,他已经75岁高龄。祖忠人拍的大照片摄于1992年,舒老参加上海文联组织的延安采风学习团,在延安巧遇当地小姑娘,两人在窑洞前聊天,老与少、黄土地与红衣裳,相映成趣。
  他的家族与篮球的渊源,很有说头。舒适的爸爸的八弟,也就是他的八叔舒鸿,是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1936年柏林奥运会——就是希特勒和“黑色闪电”杰西·欧文斯闹不开心的那一届,舒鸿是中国男子篮球代表队的助理教练。要再过47年的洛杉矶奥运,中国才拿到了首枚金牌,故那届整个中国代表团的战绩,且按下不表。值得一提的是,這届奥运,篮球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走入了奥运大家庭。决赛:美国对加拿大。决赛的裁判不是别人,正是舒鸿。正宗的“奥运篮球第一哨”。据说舒鸿的现场裁决非常公正,两队都没有翻毛腔。当然那时的篮球水平还在婴儿期,最后的比分像是手球比赛。19 : 8,美国人赢了。
  张师长,张灵甫也,昔日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师长,电影《红日》里那个“儒雅的坏蛋”。电影上映40多年后,张灵甫的遗属在大陆获颁勋章,成为两岸都认可的抗日英雄。现在回想,片子的主创还是颇具历史责任心的。假如随大流拍成《南征北战》那样脸谱化的,怕也就是一件转瞬即逝的时鲜货,现在我就不好意思提了。
  舒适在片中的扮相让人揪心地英俊,虽然导演的灯光总朝阴险里打。后来看过张灵甫真实的照片,发现他似乎比舒适本人更俊朗。仔细比较一下两个人的经历,也颇多相似之处:两人都考进过名校,但都没念完。张就读的是北京的“一本”北大历史系,后来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去了;舒适十九岁考进上海的“一本”复旦大学,后来因故转到持志大学法律系。两人都改过名字:张灵甫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因杀妻案,出狱后将名和字换了一下个儿;舒适原名舒昌格,也是后来改的名字,这个后文还要说。
  舒适从影几十载,拍片无数,令我这个年龄段印象最深的就是《红日》,还有一部据说很牛的《清宫秘史》,很早就被禁,缘悭一面,只看过剧照,他是片中的“光绪”。出演《红日》那年,舒适只有46岁,比现实中的张灵甫大3岁。令人纳闷的是,从他的作品年表上得知,虽然他极度热爱运动,身体硬朗,但在后来的几十年中,无论演员还是导演作品,均只有寥寥几部。舒老先生今年已97岁高龄,据说目已瞽,球场不复见驰骋身影也。而昔日古花球队的主力乔奇、刘琼等诸老先生,皆乘鹤西去矣。
  最后该说说韩寒了。舒适可能是电影演员中篮球打得最好的,韩少可能是写字的里边车开得最好的。他们都有一个本事不小的父亲,韩寒的不说了,舒适的老爸是当年清政府第一批官费留日学生,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而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韩寒,舒适,都曾经是他们父亲用过的笔名。
其他文献
有人说,赵晓生很博学;有人说,赵晓生很狂傲;有人说,赵晓生很真率……也有人说,他是个“怪人”。那天在文联食堂遇见上海音乐家协会秘书长郭强辉先生,我毫不讳言,询问起这个“怪人”,强辉笑了说,不,大家称他是“怪才”。  赵晓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原校长。在新中国培养的音乐家中,能在作曲、表演、教学、理论研究中均有建树者为数不多,赵晓生是其中佼佼者,诚如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
上影曾创造过三次辉煌。  我不是电影史家,这个说法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能否成立,不是我研究的范围,我只想提供一些资料供人们参考。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电影奠定基础并迅猛发展的年代,那时留下的一些影片曾被国际上认为是可与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珍品媲美的佳作,有的成了中国电影的经典。这一时期,或可延续到四十年代,昆仑与文华……等公司的不少出品,也都曾进入这辉煌的行列。因此,上海曾被人誉为中国电影的发祥
我到的时候,王家熙老师正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坐在輪椅上拍照,怀里抱着“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终身成就奖”的纪念奖状。助手张斯琦在一旁小心地替他调整着位置,好让画面看起来自然些。见到我们来,家熙老师显得很高兴。“看起来还行吧?”他问我,“尽量照好一点。”又向镜头对面的摄影师叮嘱道。拍完一组,手上的奖状换成了最近新获得的“第四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的奖杯。“机会难得,不如大家一起留个影。”他笑呵呵地招呼。 
北京的高小龙先生拍了一盘有关胡适的视频。上月他到上海约请有关人士提提意见,给补充一些新鲜的资料,组织者想起了赵家璧,约我参加,还要求我谈谈赵家璧与胡适有过什么交往。父亲赵家璧确实与胡适有过一些交往,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自己写的回忆文章中,却没有像写徐志摩、蔡元培等先辈那样,认真地回忆、书写过。而且胡适早年给他的信,也已在文革中上交了,运动后期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令我有些为难,现在我就从有限的出版
——“周志高的智慧和中国书法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他表现出更多的超前之举,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本《书法》杂志,发起筹办了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  ——“写当代中国书法史,始于1970年代的‘书法热’应是重要章节,而‘书法热’最早期的播火者之一周志高,是一位应当载入史册的重要人物。”  ——“周志高在将精力投入书法社会活动的同时,没有忘记临池,没有间断书法艺术的创作和探索,他的书法艺术,总体风格是重气
近年来,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在我国大中型城市方兴未艾,成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针对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进行梳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