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数学课引发的对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_xia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或原理时,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提出一些难度适宜、逻辑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索,自行得到相关结论的一种方法。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研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本文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堂课中探究教学策略的应用谈一些思考。
  关键词:不等关系;探究式教学;数学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学中主要是积累与传承知识向探究知识的转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纵观我们职业类学校的学生,他们本身数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乏乏,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困难,更何况还要他们主动地学,那是难上加难。不过如果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将课堂尽量地贴近学生的生活,那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有意义的。下面就笔者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教学中尝试探究式教学的做法与大家探讨一下。
  一、前期准备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节课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样。更何况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对于不同的知识,学生的兴趣各不相同,所以只有做好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任务的研究这些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1.学生基本状况的分析
  所教班级的学生特点:数学基础比较差,自卑心理严重;学生中女生居多,大部分比较害羞,课堂反应比较冷清;学习习惯差,大部分是被动地学,思想的注意力很难坚持一节课;知识上,初中时对于不等式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一,函数思想的理解水平比较低。
  2.教学任务的分析
  《不等式》这一章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关系的基础上,再一次用函数的观点研究方程和不等式。本课题是第二章第一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打基础,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技能。
  二、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1.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新课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探究活动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起始点就是老师对于问题的设定。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应当首先注意的方面就是如何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有吸引力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探究性问题,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特征,我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注意在课堂的开始就通过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张姚明和刘翔合影,学生们在看到自己熟悉的偶像时非常兴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究气氛,让他们对本节课产生了想要去进一步了解的冲动。然后我再适时地摆出问题:“谈谈姚明和刘翔的不同之处。”学生们给出了很多回答:“身高不一样”“体育项目不一样”“手的大小不一样”等。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他们做出总结:“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诸如此类的不等关系。”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活跃了课题气氛,又从现实生活中引导了学生,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这种创设情境探究问题的方式,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体现。例如,在讲解如何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的时候,我将课本上的探究题做了适当的改变,利用班级学生参加运动会的照片、QQ农场的图片、公路上经常出现的限速标志等,调动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积极性。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初步领会到不等式的特点,为学生在紧跟其后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作好了铺垫。
  2.巧妙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节课中,首先通过小组交流,举出生活中的可以用不等式表示的不等关系,使学生对不等式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然后,通过一组填空题的完成,让学生们在自己观察、猜想、尝试、验证中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由于填空题入手比较简单,学生们都乐于尝试,人人都动手进行练习,这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作好感情上的铺垫;最后,将课堂中结论的归纳工作留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规律,充分地体现了探究式教学中提倡的自主、自发。
  通过上述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对不等式的性质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反思能力和自身的学习能力。
  3.通过拓展延伸,让探究贯穿于整个课堂
  对于探究型学习课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新课程理念只重视探究和总结的过程,往往忽略对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培养。其实,探究与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不矛盾的。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结论后,我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马上投入到结论的应用中去,通过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前面的结论到底如何应用,这些结论能解决什么问题。同时,我还将最后的问题解决设计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在计算和找规律的过程中,自主解决了问题。
  三、反思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一节课的教学实践给了我很多感悟。我发现,在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教师需要适当地降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
  传统的教育观点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输知识。由于老师的阅历、知识总归高于学生,他们之间对于同一个问题的感受很难相同,往往老师不能体会学生的困难,学生成功的地方老师又觉得不足为奇,无形中,老师的这种高姿态在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在探究式学习中,老师需要降低自己的“姿态”,将自己定位为一名学习者,与学生一起体会曲折的学习过程,感受学习中遇到的失败和成功的喜悦。
  2.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新事物。而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作为引导者的老师,要发挥指向灯的作用,既要在学生脱离主题的时候,适时地引导方向,不放任学生不着边际地乱探究,同时又不能过分地牵制学生的思想,造成“伪探究”的现象。
  3.注重全体参与,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成功的探究式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要达到使学生全体参与的目的,就必须在教学中使每人都有活动的时间,包括后进生,并始终坚定“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各个层次的学生个性的发展都能得到满足,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班级人数较多时,往往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参与者”,这是对人员的局限;而且由于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实施的细节,所以当学校安排的课时较少的时候,只能采用选择性应用,这是对探究覆盖面的局限。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广东省湛江地区淋病流行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低片扩散法对1998年 ̄1999年间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出98株淋球菌临床分离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根据淋球菌对21种抗生素
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也迫在眉睫,MCAI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发挥MCAI技术的优势,是现在亟待解决、研讨的问题之一。在分析近几年开展的化学MCAI课堂教学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对MCAI的诠释  MCAI是英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缩写,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进行教学的方法与技术
美国在规划二战后的世界秩序时,面临着普遍安全机制与区域性集团的关系问题。1945年联合国制宪大会通过了以“集体自卫权”为核心的宪章第51条,为美国建立区域性集团开辟了道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与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M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方法检测121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Pg
本文以数学教学背景为依托,提出了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观点,并重点阐述了分层教学中如何合理划分层次,以及结合教学实例,着重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分层
雀斑是一种多发病,临床常见。以往治疗多采用药物外涂或冷冻等方法,均可获得很好疗效。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和发展,新课标也渐渐成为了当前教学的唯一风向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按照新课标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并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就必须采
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对患各种胆胰系统疾病的8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了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的脱氢衍生物脱氢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调血脂作用。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以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药,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脱氢洛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