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七十年电影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u_j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中国七十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本文旨在梳理七十年的岁月中,中國历代电影从业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做出的努力,并结合电影中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时代特点,将七十年电影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关键词:建国七十年;电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一、十七年的迅速推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整体不高的基本国情与民情,决定了只有运用通俗易懂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能更广泛地被群众了解、接受、熟悉、掌握。于是,电影成了宣传党的执政思想、国家大政方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直接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被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在了手中,并且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这一时期拍摄的影片,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如1950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白毛女》、1951年由陈西禾编剧并导演的电影《姐姐妹妹站起来》、1952年的《方珍珠》、《龙须沟》等影片,有效地配合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丑恶嘴脸,反映了国民党统治下社会的黑暗。这些影片的放映与传播,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新中国的成立带来的美好生活,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对中共领导下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文革十年的停滞不前
  这一时期的电影,全面否定“十七年”电影理论、观念与电影作品。“电影业被推向空前绝境,颠倒黑白,偏差越来越大。旧片不准放映,‘十七年’时期的电影作品先后遭到公开批判。”电影院反复放映的电影除了《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就是苏联、阿尔巴尼亚、越南、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定影片。
  文革时期的电影创作,故事片较少,创作的影片大多是纪录片、新闻片和样板戏影片,其中尤其以样板戏影片最为“辉煌”。这一时期摄制的电影,故事片、样板戏舞台艺术片都包括在内,共计90余部。其中样板戏电影中影响较大的包括7个戏剧作品和一个易被当作戏剧的音乐作品,即“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在“文革”时期,样板戏电影所表达的无一例外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被反动派当作宣传错误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工具,在国家综合国力较弱、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等基本国情之下,继续宣传“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违背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不仅在思想上造成社会的混乱,给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打击。这一时期,电影作为最有效的宣传途径,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等方面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上,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阻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传播,切断了人们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路径。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初步探索(1977-1989)
  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社会背景下,电影业也开始打破抽象的框框揭露、批判“四人帮”,电影生产开始恢复。“1979年生产影片63部,1981年故事片产量105部,1984年达143部……”中国电影全面复苏。“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在影片题材、样式上比过去丰富多彩了……”老一辈电影导演重新开始执导故事片,香港电影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大放异彩,除此之外,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一批外国影片被引进和观众见面。在电影放映方面,对大量“文革”前拍摄的影片解禁。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时间里,共生产影片633部,其中绝大多数在“文革”期间被封存或禁映。这些影片的重新上映,打破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宣传,重新开始发挥电影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的积极作用。
  1986年创作了《孙中山》、《血战台儿庄》、《芙蓉镇》等影片;1988年创作的《巍巍昆仑》;1989年创作的《百色起义》、《开国大典》等影片,讲述的主要内容都与中国革命历史相关。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不仅艺术成就显著,同时做到了“主旋律”电影应该承担的政治任务,发挥了其政治功能,吸引了大量观众。这类影片的上映、传播,带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观众,重新回顾历史,回顾中国革命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从这一时期电影的生产、放映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电影与“十七年电影”相比,类型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广泛、电影人在影片中表达的思想更加多元,电影不仅仅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其开始回归自身的艺术属性。但是,电影不仅仅是艺术,它深受社会背景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新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从1948年10月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影片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即不论是国外影片、香港影片,还是内地拍摄放映的各个时期的电影,都要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适应。这一时期的电影虽然各方面更加复杂多样,但改变了“文革”十年“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的错误指导。电影从业者开始探索电影在政治与艺术之间寻求平衡,并取得初步成效,其在宣传主流价值观、彰显国家大政方针、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深入人心方面,意义重大。
  四、市场化初期的进一步推进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提出:“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转,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时期内,电影也打破统购统销的计划体制。
  这一时期拍摄的不少影片,以革命史为题材,有特定的政治指向,不违背历史的方向,符合主旋律文化、主流路线、方针、政策。由于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影片成果显著并受到观众的强烈支持和喜爱。如《焦裕禄》、《中国霸王花》、《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大城市1990》、《大决战·辽沈战役》、《周恩来》、《毛泽东的故事》、《决战之后》、《刘少奇的四十四天》、《七七事变》、《长征》、《青年刘伯承》、《秋收起义》、《井冈山》、《重庆谈判》等。   以《大决战·辽沈战役》为代表的革命战争片,电影人在内容的创作与表现方面,将“一般的革命战争表现,发展为全方位地整体性地反映那些关系到党、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事件或重要的战略战役”“着力在战争或重要事件中写人,写人的性格和个性,写人的感情。”这样更容易引起观影群众的共鸣。像《周恩来》等传记故事片,“在以这些政治人物或领袖作为主角叙述故事……除着重展示革命领袖和我军将士的荧幕形象外,还注重到了其他人物的多维、立体刻画。”这类影片在市场化背景下努力实现艺术价值和政治功能的平衡,是这一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改革开放之初的初步探索相比,这一时期的电影能够更好地回归艺术本性,但同时也能兼顾应该具备的政治功能。
  五、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稳步发展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更加深入。电影业的发展普遍除了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之外,也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二十一世纪,对于电影的创作和放映来说,都充满了挑战,电影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這一时期,制作发行的影片类型越来越丰富,很多商业片在国际上也屡获大奖。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在商业大片的洪流中也争得一席之地,取得不错的成绩。如《张思德》《任长霞》《生死牛玉儒》《集结号》《邓稼先》《袁隆平》《铁人》《风声》《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战狼2》《红海行动》等影片,在与商业大片的竞争中屡屡胜出。
  除了上述主旋律影片之外,2018年在院线上映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内在逻辑,展现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这五年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征程上的伟大奋斗,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部纪录片的上映,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观影群众理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
  结语: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里,中国电影人结合每个时代特定的社会背景、国家政策、国际形势等,创作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旋律电影与广大观影群众见面。这五个发展阶段,主旋律电影都不同程度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将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通过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
  参考文献:
  [1] 丁亚平.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1949—2017)[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年版
  作者简介:
  马琳(1979.4—),女,回族,新疆阿勒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其他文献
摘要:医院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行业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医院虽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欣喜之余不难发现,医院在发展中仍因受到传统管理体制影响,导致医院工作开展受阻,在加上今年来私立医院的不断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在此背景条件下,为提高医院整体水平,为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医院的党建工作是关键。全面加强医院建设,须结合我党提出的三严三实。与此同时,本文也将基于三严三实
期刊
摘要:以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聚焦健全基层党建融入中心工作机制和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提出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方法措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关键词: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党政融合  一、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作
期刊
摘要:基于分析国有企业管理中政工师的角色定位和作用。首先分析出政工师在国有企业管理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有企业核心部分之一,承担着舆论的引导、环境的营造和员工的沟通等角色。其次分析出政工师具有从属性、交互性和隐蔽性三种特征,同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建立学习型企业;强大的背后支柱;建设企业文化;搭建沟通的桥梁的作用,从而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政工师作用;角色定位 
期刊
摘要:事业单位应将"三严三实"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好教育,抓好落实,严格监督。以此来规范事业单位人员的履职行为。使广大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做贡献。本文将从“三严三实”着手,浅析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实用性。  关键词:“三严三实”;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融合
期刊
摘要:此航行器是以小型化、模块化、经济性和可靠性为设计目标的多运动态新型水下航行器,并针对其在复杂海况下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航行控制以及绕流场特性等若干关键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电子元器件以及控制部分完全集成于中部的亚克力舱体中,这种设计拥有更加好的防水密闭性。不同位置的六个推进器的配合,可实现上浮、下潜、前进、后退、转向等基本动作和水下抓取动作。  关键词:水下航行器;技术;设计  一、研
期刊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对于全国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不再是之前抽象化的概念,而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地做到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通过适当的手段增强新形势下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成了当下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新形势下中国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增强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與实效性。  关键词:新形势;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期刊
摘要:党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尤其是当前新常态下天然气销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来越艰巨,这时越是要加强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生产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聚新动能。基于此,本文就新常态下天然气销售企业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天然气销售企业 党建工作 高质量措施  一、全面压实责任,整合资源力量  (一)严格
期刊
摘要:铜尾矿作为矿山固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未得到很好的利用。以国内某选厂铜尾矿再选为例,介绍了一种粗颗粒选别的专用浮选设备及优先浮选+常规磨浮作业回收铜尾矿中铜金属的选别工艺。该方案能很好的适应选厂铜尾特性,成功解决了铜尾矿再选的难题,结果表明:+120目粒级回收率大大提高,单作业回收率达到21.13%,铜精矿品位达到18%~20%,作业综合回收率达到80%,提高了选厂的整体铜回收率。该工艺
期刊
摘要:随着图书馆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特色文化主题阅览室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目前我国图书馆茶文化阅览室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茶文化阅览室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了国内图书馆建设茶文化阅览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策略,即深入认识并挖掘茶文化;组织多种茶文化活动;加强茶文化阅览室的现代化建设力度;树立读者为先的服务理念;加强图书管理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从严治党也开始向基层延伸,这一举措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本领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党群关系的必然结果,更是对党员有效管理的重要举措。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遇到诸多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就会影响到向基层延伸的步伐。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延伸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开辟道路,提高基层党组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