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农业已经很难满足现有经济的发展模式,该文分析了浙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归纳总结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及对策,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8-01-03
  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农业循环经济正是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循环利用,废弃物通过资源化再利用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完全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理念和客观规律,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路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及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实现农业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和实用技术。
  1 农业经济发展进程及循环农业经济的内涵
  我国农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正逐渐向生态循环农业的转变过程。20世纪农村土地承包制的改革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也和其他产业一样仍然是一个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经济的发展多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抛弃旧的思想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科学发展观。循环农业正是运用循环经济理论,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应用为中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1],其运作过程主要包括3个环节:首先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和生活的全过程中讲求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投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其次是环境友好,即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体现回收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达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再次是防控污染,即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不污染环境,即“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资源化(Recycling)”(3R原则),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双赢,农业经济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科学落实可持续的农业发展观。
  2 浙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2.1 必然性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由于受土地、人口、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桔、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54.6%,海域面积26万km2,海岸线总长6 486.24km,人均耕地不足334m2,在这种自然格局下,浙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农业是与自然界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它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农业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的过程中[2]。农产品生产与人类自身消费更贴近,它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农业构成中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贸易,其全程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互为原料、互为依存的耦合体,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具有可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特点,是其他产业循环经济所不具备的或不完全具备的,浙江作为土地、资源小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尤为迫切。
  2.2 必要性
  2.2.1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需要 农业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的投入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业清洁生产,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得以统一,实现农业废弃物合理处置及资源化再利用,形成农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浙江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可持续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建设最突出的两大难题。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选择之一,就是推进农业循环经济,提倡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培育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浙江省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效益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生产、从化肥、农药减量合理施用到全过程控制污染、从农业废弃物乱堆乱放到资源化、循环再利用,改善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和质量,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
  2.2.2 浙江效益农业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国情差异巨大。浙江省人均资源贫乏,平原水网地区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及资源与环境压力日趋严重,而丘陵山区生态条件脆弱,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在浙江省要结合省情,因地制宜,平原水网地区要优先考虑种养平衡协调发展,而丘陵山区则要林果并举、在发展高山蔬菜的同时,要防止过度开采及水土流失,只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浙江”才有坚实的基础。
  3 浙江省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3.1 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解决现实的“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严重制约和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其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浙江省委2013年5月在《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建设创新型省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认真解决好“三農”问题。现代农业对生态与环境及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浙江省耕地资源、水资源限制和台风及局部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影响日益突出,并严重阻碍了农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减少对农业资源的消耗、减轻或避免对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已是势在必行,实施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如浙江省嘉兴地区利用牛粪、稻草种植蘑菇,菇渣用来生产有机肥,再用到芦笋、黄桃等经济作物上,获得了最大经济效益,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使当地多个产业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减轻资源与环境压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解决农产品供需矛盾 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一切农业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合理地协调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资源转化率,使农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配置达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使农产品能够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浙江需要借助循环经济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浙江省的表现尤为突出,在一些乡镇经济发展了,但小溪、河沟污染严重,导致部分土地荒废、环境恶化,一些村民要求当地环保部门“下河洗澡”,以示对环境问题的担忧、不满和无奈,要解决这些难题,就不得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开拓市场,通过科技创新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走新型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3 调整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原料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布局区域化、产品标准化、加工现代化、流通网络化基础上运转的,这就要求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对现状农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与优化,运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和带动精深加工工业的发展,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在输出端把完成使用功能后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以减少化肥、农药和其它农用资料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从源头开始解决污染,使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如浙江省大力推广的“养猪-养蝇蛆-有机肥-沼气池-种植业”“四位”一体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农作物秸秆和家畜排泄物绿色能源化、饲料化和有机肥料化。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生产能源,向农田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源,向水产业提供高蛋白饲料,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能、生态标准、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浙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浙江在稳步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成功发展的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制定政策及落实措施。
  4.1 出台和完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法规及其政策 浙江要加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各级政府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法规及其政策,推动循环农业的立法速度,出台相关的补偿性惠农政策和限制性规定,积极倡导稳步推进,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政策,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专用合作社、种植大户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式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老化等难题,使得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并实现技术提升,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发展农业产业工人队伍,促使循环农业经济健康有效地发展。
  4.2 提高耕地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 浙江现在大力开展的“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就是为了适宜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工业发展、城镇建设需要而进行的土地置换,新开垦土地要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及培肥地力工作,有的土地退林还耕,有的则要退耕还草、还林,挖掘现有耕地资源的潜力,优化农用地开发利用结构。在稳定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坚持执行“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发展高优生态农业,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如发展果树林下养殖业(鸡、兔)、茶园养鸡,稻田养鱼等,增强耕地的承载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和推动农业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工作,如浙江省各地已出台的农民使用有机肥料补贴政策,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和防治土壤连作障碍,改善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是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浙江省要在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已出台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等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财力,加大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优惠政策扶持力度,采取项目资金补贴或奖励、税收优惠、信贷或贴息等途径,以激励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引导他们综合利用当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建议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特色优势农业发展,以多种模式积极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4.4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重视和培养农业循环经济技术人才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持。要转变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始终强调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4]。浙江应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与现代农业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如设施蔬菜高温闷棚及水旱轮作技术、农业洁净生产技术,如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低残留农药技术,水果矮化密植、套袋及避雨栽培技术,秸秆枝条发酵腐熟基质育苗及栽培技术等,提高农业劳动力专业技能,发挥其在各自领域内的特长,促进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建立与农业技术创新相配套的诱导机制和激励机制。采用政府主导、经济利益诱导、市场引导等途径将技术创新的成果与效益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使农民看到技术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是要从资金上重点投入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新技术;其次是政府要组织相关的科研院所,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推动农业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再者是要花大力气改革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得到应用[5]。
  5 结语
  随着农业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逐渐突出,浙江应更清醒地认识到:农业生产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发展传统理念,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业适应市场,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姜洪军,潘国才.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2:64-68.
  [2]李榮生.浅论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及战略意义[J].中国农业信息,2012,9:24-28.
  [3]宁波市统计局课题组.宁波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7:24-26.
  [4]潘国亮.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2,3:24-28.
  [5]孙信之.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建设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2,11:15-16.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简述了蒙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了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J2EE平台规范是SUN公司制定的一个基于Java技术的分布式组件计算平台规范,在规范定义的平台上可以简单、快速的实现多层结构的基于组件技术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着重介绍了J2EE平台规范的技术背景、体系结构以及J2EE平台的主要技术。
在分析树状结构的基础上,把层次数据管理技术引入到数据库领域里,阐述了如何在PowerBuilder开发环境下借助一类强有力控件来实现数据的分层组织,把外存上的数据有效地组织成树状并分层显示出来,用户可以在界面上进行数据的输入、编辑与删除,并可利用拖放功能,完全实现了可视化操作,使操作简单方便。另外,在删除过程还引入了“假删除”,实现了恢复机制。
简述了江苏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定农业政策法规、加强财政金融资金支持、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专职农民教育培训、做好农业信息化服务等5个方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文简述了贵州省三都县的自然状况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针对县城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对
低碳农业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该文以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一安徽省为例,结合低碳农业发展背景分析,阐明了从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变是安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面临的
安徽是全国粮食主产省,粮食总产量居全国前列。多年来,安徽省牢固树立国家粮食主产区的责任意识,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从2005年开始,先后启动实施了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和
介绍了一种用DELPHI为非PASCAL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设计界面的方法,其中包括DELPHI与该种语言的接口、相互之间数据的传递、用 DELPHI定时器实现应用程序执行过程中间状态的动态显示及应用程序线程创建的方法。
摘 要:2008年滁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百亿粮仓”的宏伟规划和战略目标。5a来,滁州市在落实好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和安徽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的基础,强力推进水稻“双百万”行动、小麦“双四百”工程,百亿粮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粮食安全;百亿粮仓;超级稻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01-02  粮食安全事关治国安邦
科研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尤其是地方科研机构在科技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培养和引进人才成为事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三亚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