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滁州百亿粮仓 巩固国家粮食安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8年滁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百亿粮仓”的宏伟规划和战略目标。5a来,滁州市在落实好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和安徽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的基础,强力推进水稻“双百万”行动、小麦“双四百”工程,百亿粮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粮食安全;百亿粮仓;超级稻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01-02
  粮食安全事关治国安邦、稳定发展,是推进城乡统筹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滁州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早在2008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打造滁州“百亿粮仓”的宏伟规划和战略目标。近年来,滁州市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粮食生产举措,连续7a被安徽省政府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市,对巩固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本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城乡统筹做出了积极贡献。
  1 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滁州市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安徽省1/7,商品粮总量占全省1/4以上,高居全省第一,是安徽省第一个“人均贡献商品粮千斤市”。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超过66.67万hm2,其中水稻、小麦、玉米3大主要作物分别约为35.33万hm2、28万hm2、4万hm2。滁州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百亿粮仓工程建设实施以来,全市农业部门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克服粮食生产中各种困难,使粮食产量逐年稳步提升,2012年全市粮食总达41.5亿kg,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滁州市百亿粮仓建设成效显著,然而存在的困难也不容忽视。粮食生产深受地理、气候等客观条件制约,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才能早日建成滁州百亿粮仓。
  2 建成百亿粮仓潜力分析
  2.1 耕地资源丰富,单产提升潜力大 在全市70.4万hm2可利用耕地中,常用耕地58万hm2,尚有12.4万hm2非常用耕地,耕地后备资源比较丰富。据气象部门研究报告,安徽省淮河流域粮食气候生产潜力夏粮产量可达549kg/667m2,秋粮达625kg/667m2,而目前滁州市粮食均产仅有420kg,理论上存有很大上升空间。实际生产上,滁州市已经取得稻茬麦单产超500kg、水稻百亩示范片750kg/667m2以上的生产经验,粮食单产提升潜力大。
  2.2 结构调整增产潜力大 滁州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通过结构调整,增加复种指数,适当引导减少油菜等经济效益低的作物,增加小麦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改豆类等低产作物为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均可有效提升粮食产量。按现有粮食单产水平计算,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每提高1个百分点,即可增粮0.5亿kg以上,结构调整增产潜力大。
  2.3 防灾减灾增产潜力大 据统计,滁州市多年平均因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约为18万hm2,成灾面积9.33万hm2,年损失粮食3亿kg左右。加强防洪排涝、完善灌溉设施后,减灾夺丰收的效果十分显著,减灾面积将超过现有受灾面积的50%,年可增产粮食1.5亿kg以上。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防灾减灾增产潜力大。
  2.4 提高耕地质量增产潜力大 根据农田耕地质量调查,滁州市中低产田比重达75%(中产田占58.4%,低产田占16.5%),通过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对中低产田进行区域性、阶段性改造后,耕地质量将大幅度提高,粮食增长潜力巨大。据测算,若采取综合性措施集中攻关,中低产田粮食单产可增加100kg,仅此一项就可增粮7.5亿kg以上,提高耕地质量增产潜力大。
  3 建设“百亿粮仓”举措
  3.1 开展水稻“双百万”行动 为充分发挥超级稻对粮食增产的促进作用,滁州市大力开展“百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行动,制定了《滁州市2010-2012年超级稻发展规划》,动员全市780多名农技人员,重点开展“三区一田”建设,3a累计建成超级稻百亩攻关田122个、千亩核心示范区56个、万亩集成技术示范区35个,示范推广超级稻41万hm2,超级稻平均单产较非示范区增产30%以上,超级稻的全面增产辐射带动大面积水稻丰产。2012年9月12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对南谯区沙河镇百亩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结果显示沙河镇百亩攻关田均产达866.5kg,刷新了滁州市百亩连片超级稻均产新高。
  为加快“百亿粮仓”建设,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推动水稻产业升级,2012年滁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百万亩籼改粳提质提效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14年全市粳稻生产面积达6.67万hm2,单产达550~600kg的目标。“籼改(下转16页)(上接1页)粳”行动实施第一年,全市农技人员以种粮大户为核心,深入开展“籼改粳”示范片建设,共建立粳稻百亩试验攻关田9个、千亩示范片5个、万亩集成技术示范区3个,示范推广优质粳稻4.67万hm2。其中全椒县武岗镇“百亩试验攻关田”经安徽省科技厅专家组验收,平均实收781.1kg/667m2,400hm2武运粳23机插秧示范片均产691.4kg/667m2。“百万亩籼改粳”行动成效初显。
  3.2 打造小麦“双四百”工程 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升效益的总体思路,在全市大力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力争到2015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26.67万hm2以上,平均单产提高到400kg以上,总产突破16亿kg。近3a,我市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27.33万hm2上下,单产增加到350kg左右。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示范引导沿淮麦区适度扩大半冬性小麦种植面积,发挥品种增产潜力。南部县区增加复种指数,扩大稻茬麦种植面积,工作重心是大力推广稻茬麦机播、机开沟,氮肥后移及“一喷三防”三项关键技术,全面提升小麦单产水平。
  3.3 实施粮食生产“三大行动” 深入实施粮食生产“三大行动”是建设滁州市“百亿粮仓”的重要抓手。一是组织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建立核心示范区面积12.67万hm2;二是组织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建立核心示范区面积19.07万hm2,其中天长市、全椒县整建制实施;三是组织实施玉米振兴计划,建立核心示范区面积2万hm2;四是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市共建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72个,其中水稻40个、小麦26个,玉米大豆杂粮等6个。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完善运行机制,抓好项目实施,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推广良种良法、落实抗灾增产技术、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真正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切实发挥了示范片的辐射引领作用。   3.4 强化公益性农技服务 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滁州“百亿粮仓”的重要支撑。为确保农技推广体系机制运行畅通,切实增强农技推广体系工作活力和服务能力,2008年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理顺关系,完善队伍建设。2009年滁州市大力开展基层农技创新服务示范站评比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经过改革创新和增加投入,滁州市农技推广体系呈现强大活力。2009年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从省市及大专院校聘请知名专家,建立全省首个省级稻麦高产攻关科技专家大院,通过几年摸索,天长市成功创出“专家大院+合作社(企业)+社员(农户)”运行模式。2012年,天长市作为农业部在安徽省试点县,在各乡镇开办农民田间学校14所,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3.5 推进规模化种植和社会化服务 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目前,滁州市102个乡镇均建有流转服务大厅(窗口),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共流转耕地9.4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有了突破性发展,涌现了一批体系健全、运作规范、作用明显的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2008年751个增加到2 611个,其中60%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种粮有关。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组建植保、农机等专业服务队,实行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全市组建各种形式的病虫防治专业化队伍878个,专业化防治面积达43%。专业化合作组织在提高滁州市粮食生产水平、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 建设“百亿粮仓”建议
  4.1 落实政策稳粮 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第一撬动力”的杠杆作用,在落实好上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直接种粮,特别是大户和家庭农场种粮补贴,保障种粮基本效益,提高种粮积极性。
  4.2 加强领导兴粮 以“百亿粮仓”建设为核心,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实现粮食生产目标第一责任人,围绕转型升级,强化领导,严格奖惩,调动各方面加强和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4.3 建设良田增粮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搞好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实施农田有机质提升行动,努力把中低产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实现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4.4 创新科技促粮 加快良种良法配套、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和防灾减灾避灾、农业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强化技术集成,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发挥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农村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对其生存状态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而从其宅基地使用方面来谈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更有实际意义。从社会主义
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助推产业效果显著,开拓市场,降低风险,获得规模收益,使农民成了科技能手的作用。但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规模普遍偏小,管理不够规范,人才缺乏,统计指标不健全、税务
简述了蒙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了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J2EE平台规范是SUN公司制定的一个基于Java技术的分布式组件计算平台规范,在规范定义的平台上可以简单、快速的实现多层结构的基于组件技术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着重介绍了J2EE平台规范的技术背景、体系结构以及J2EE平台的主要技术。
在分析树状结构的基础上,把层次数据管理技术引入到数据库领域里,阐述了如何在PowerBuilder开发环境下借助一类强有力控件来实现数据的分层组织,把外存上的数据有效地组织成树状并分层显示出来,用户可以在界面上进行数据的输入、编辑与删除,并可利用拖放功能,完全实现了可视化操作,使操作简单方便。另外,在删除过程还引入了“假删除”,实现了恢复机制。
简述了江苏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定农业政策法规、加强财政金融资金支持、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专职农民教育培训、做好农业信息化服务等5个方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文简述了贵州省三都县的自然状况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针对县城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对
低碳农业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该文以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一安徽省为例,结合低碳农业发展背景分析,阐明了从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变是安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面临的
安徽是全国粮食主产省,粮食总产量居全国前列。多年来,安徽省牢固树立国家粮食主产区的责任意识,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从2005年开始,先后启动实施了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和
介绍了一种用DELPHI为非PASCAL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设计界面的方法,其中包括DELPHI与该种语言的接口、相互之间数据的传递、用 DELPHI定时器实现应用程序执行过程中间状态的动态显示及应用程序线程创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