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技术创新 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peo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根据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我们认为,现代农业是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工具,先进科学管理和经营体系,资源高效利用,高经济效益,与环境和谐并可持续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商品型农业产业。对现代农业而言,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些重大技术和关键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并且,随着良种推广补贴、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的实施,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连续稳定增长,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肥料、水、农药利用率只有30%—35%。农业科技重大突破性成果比较少,科技储备相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能够运用到生产领域的新成果少;科研课题设置重复分散,农业科研效率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水平,使之真正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不断提高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抓紧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按照“以需求定项目、以项目建平台、以平台促协作、以协作创机制、以机制建体系”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建设。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改革和改善科研机构内部管理,建立鼓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强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
  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展农区土地生产力培养、节水高效农业、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畜禽健康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线检测、主要农产品和生物质能源及产品无害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研成果。力争在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的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加强主导品种集成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和转化,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加大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激励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三)着力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合理设置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学等单位的作用,鼓励科研、教学单位的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要引导和鼓励科研机构、教学单位、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联合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形成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形式多样、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科技成果推广的新模式,加大农业科技推广重大项目的实施力度,大力实施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等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加强科技示范户的能力建设,形成以农业科研专家为技术源泉,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四)健全农业信息化建设
  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科学化管理。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对农业资源实现市场优化配置,实现农产品供应和产品需求的市场连接。加快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和产品进入农业领域并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积极发展精准农业。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
  
  三、结束语
  
  以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法宝。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只有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董长海,河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广智,河南省安阳市市委)
其他文献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暮春时节,小雨中夹杂着些许凉风,但在绵竹高新技术开发区,却满眼尽是春潮涌。走进中航宝胜(四川)电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轰鸣的机器声交织在一起,电缆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中……  十年间,绵竹市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转型阵痛期,调结构、去产能、兴产业,引智聚资,加快发展战
期刊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和结构对策对于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此领域的研究。本文通过阐述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概念及其作用,着重分析研究了概念设计和结构对策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接下来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结构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日益迅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和结构对策
为了加强检察机关组织体系和基本办案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执法办案工作机制,提高办案效率和执法公信力,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8月印发了《关于开展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试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实现这两大阶段性目标,必须稳步推进城镇化,扎实建设新农村,双轮驱动,协调前进。下面对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中几个问题做一些研究。    一、国际城镇化概况和我国城镇化特色    (一)国际城镇化概况  在19世纪初,全世界约有3亿人口住在城市里,200年后的今天,住在城市里的人口已超过30亿。英国、德国于
【摘 要】通识教育是紧紧抓住“识”与“德”来做文章的,这是一个合格人才的根基所在。这也是以“提高和发展精神素质,培养和谐的人”为目的来开展职中的音乐教学可以考虑的教育途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实践,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教师课堂角色的多样化和教师知识结构的多样化三大方面来阐述运用通识教育理念开展职中音乐教学的方法和作用。  【关键词】通识教育 音乐教育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期刊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着眼和改善文化民生,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攻方向,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民生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看电影、听广
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双主体教学模式具有“三有利”的重大作用,但在实行时,必须为它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它发挥出应有的效应,否则,教学模式虽好,也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根据近几年技工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实践,我们在实行双主体教学模式中,必须解决好创新课堂教学情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教  师适时点拨,共同归纳创新等环节。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一创设、二构建、三形成。    一、要创设和谐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