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gt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人文味;人情味;文学
  味;生活味;新闻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7—0051—01
  如何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谷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化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可以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的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五、导入“新闻味”,让语文教学“导航”
  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会”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大量搜集新闻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与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既是一顿丰富的营养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畜牧业投入品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近几年随着行政许可形式的改变,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业户数量比前几年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在人称“恐水病”。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以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而发生局部致死率极高。
主要讨论在专科《高等数学》学习中产生惯性思维的根源,以及如何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对惯性思维扬长避短,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容易,更精准。
《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样建议写作教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摘要: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一是认真备课,包括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二是根据课的内容,组织安排合理,包括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虚实相间;宽严相济  〔中图分类号〕 G62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2(A)—0028—01    班主任工作应立足实际,讲究工作艺术与技巧,善于灵活处理各种问题,辩证处理多种关系,学会变通,掌握学生与班级动态,避免工作方法粗暴与简单,唯其如此,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才能当好新形势下的班主任。    虚实相间  
误区一: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的讲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但教师讲得清,学生未必
附红细胞体病自2000年在舞钢市广泛流行以来年,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为了解本市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笔者于2004年3月至2006年4月对市辖八个乡(镇)及办事处的规模
摘要:利用网络媒体技术,为数学实践活动提供辅助。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使网络媒体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工具,成为展示成果,评价活动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网络媒体;探究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以解决有关数学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以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以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探究的效率,必须
〔关键词〕 教师;学生;爱心;环境;  倾听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1—0034—01  教师为了学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结果为什么会这样?根据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认为要改变这种学生对老师的“误解”,需要老师走进学生心灵,倾听学生心声;给学生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漠视学生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