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发展成果共享探析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宁夏生态移民进行了近三十年,移民方式主要采用生态移民,俗称“吊庄”移民。作为宁夏最早的吊庄移民点之一,兴泾镇兴盛村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具有一定典型性。研究表明,村民生活安逸,发展机会多,基本实现了发展成果共享。
  【关键词】生态移民;发展成果;共享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A
  共享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是要消除贫富悬殊、避免两极分化,其方向和目标是共同富裕。当前受发展水平制约,我国东中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共享发展必须承认贫富差距,并将差距控制在一定程度,从而更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以兴盛村为例,1983年响应国家移民政策由宁夏泾源县迁入兴盛村,隶属于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兴盛村位于兴泾镇南面三个村的中间,人口620户,共2883人。村民全部为回民,是一个典型的回族村。村里共有五名村干部,其中四名为党员。当地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打工,特色产业是肉牛养殖。目前村内有一所公办幼儿园,一所公办小学,一间读书室和一间卫生室。
  一、土地不再是唯一资源
  1983年,村民迁入兴盛村并以土地作为主要的谋生方式。在那时,兴盛村以种植业为主,农民牢牢地将根扎在土地上,土地成为了农民的立家之本、落地之根,但土地在为村民提供最基础的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只能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直到2008年,村民开始了肉牛养殖,大力发展当地的养殖事业,并与此同时,村内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村民的谋生方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对于土地的依赖逐渐降低。
  兴盛村的回民比例高达100%,因此发展清真产业具有非常好的基础。村内散养户居多,为了鼓励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兴泾镇镇政府推行了小牛补贴政策,即母牛每生一头小牛,政府将补贴养殖户人民币500元。平时,村内的小型图书室可以为村内的养殖户提供有关肉牛养殖方面的图书。冬天来临,村委会会将养殖户们召集到一处,除了邀请技术人员给大伙儿讲解如何科学养牛外,还会为肉牛养殖户提供场所,方便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养殖经验,交流养殖技术。
  村委会除了帮助养殖户进行贷款担保,还组织成立了发展资金互助社,村民们可以通过交押金的形式获取贷款,即每贷款10000元需交押金2000元。为了保证资金的稳定运行,还成立了发展资金互助社监事会,制定了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兴盛村村委会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发展到如今,已经有247户村民加入到合作社,政府补贴以合作社成员为主进行补贴,村委会作为担保人,向邮政储蓄银行进行贷款。贷款户贷款10000元需上交500元风险金,如果贷款户不能及时还上贷款,就会动用风险金。
  闲暇的时候,村民们会通过看电视、看报纸等方式来了解一些关于外界的信息。随着信息渠道的增加,他们获取打工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除了通过熟人介绍外,一部分村民还可以通过看电视或者网络来了解市场上的用工需求,从而及时了解用工信息,确保可以及时就业。
  二、日子好呱了
  在西夏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兴盛村的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与过去相比,村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只有部分村民受身体条件限制,丧失劳动能力,只能依靠低保户救济为生。
  根据调查数据,69%的村民表示不羡慕,3%的村民表示以前很羡慕,现在不那么羡慕,27%的村民表示很羡慕,1%的村民表示不知道。大多数村民表示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在乡下自由自在好得很,但是也有部分村民很向往城市的生活,因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工资水平也高。
  共享发展就是要求把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贫富悬殊。另一组调查数据显示,48%的村民认为村里贫富差距不大,因为他们认为大伙儿的经济状况总体差不多。40%的村民认为村里贫富差距大,而12%的村民认为贫富差距很大,是因为他们仍在温饱线挣扎,家庭经济收入远远低于村子的平均经济收入。
  三、机会多咂了
  虽然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但是生计问题仍然是农民的头等大事。
  兴盛村是一个移民村,大部分村民拥有土地,只有小部分村民由于户口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无法进行置地。拥有土地的村民一般会选择种植玉米,无论是自家留用还是出售给养殖户作为饲料。尽管农民享受惠农政策,即每亩地70元的补贴,但是出售玉米带来的微薄收入并不能满足村民的经济需求,他们除了种植之外,也会采取其他的挣钱方式,比如打工、做小生意等。
  兴盛村的肉牛养殖从2008年开始发展,如今更是成为了兴盛村的特色产业,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惠农政策的推行,目前养殖业收入占村子经济总收入的32%,养殖户数目也从当初的十几户发展成为现在的420户。普通小户养殖以1-10头为主,大户养殖大约在50头以上,最大的养殖规模为260头。最初养牛的那批人成功实现了“先富”,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一条途径,于是纷纷效仿。大型养殖场的运行需要一定的劳动力,给村民提供了部分就业机会。
  附近城乡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年轻人一般选择在城市里长期打工,而中老年人一般会选择部分时间打工,一般在当地养殖场、农场帮忙打零工,哪里有活,他们就在哪儿干。2008年到2010年,是外出打工的黄金时段,劳务输出收入占村子经济总收入的48%。但是2015年来,打工机会逐步减少,养殖户人口逐步增多。
  村民经济生活条件改善后,物质需求日益增长,于是村里的便利商店也逐渐增加。公路的修建也让一批人从中看到商机,开始了跑车生意,负责从兴盛村到兴泾镇的往返路线。
  四、庄稼汉也开始享“服”了
  生活服务方面,村部开放了小型图书室,其中藏书约1700余本,书籍种类丰富,包括农业种植类、牲畜养殖类、法律法规类等,为村民们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要想富,先修路”,平坦笔直的公路方便了车辆的行驶,公交车的普及也便利了兴盛村的村民,村民们可以随时驾驶私家车或者乘坐公交车到镇上或者市里进行购物。   “少年强则中国强”,村子里的学校位于兴盛村与泾河村的交界处,幼儿园与小学并为一处,为了确保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学校老师经由特岗教师统招,由教育局进行统一分配。村委会为了解决民事纠纷成立了调解委员会,从而确保邻里纠纷得到及时解决。
  医疗服务方面,村部内开设了一个简单的医务室,村里人小病小痛会到医务室里自行购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务室的医疗水平有限,村民们更加倾向于去区医院或者中医院看病。交通设施的完善也为村民的就医提供了便利。
  五、存在的问题
  (一)村委会宣传力度不够、渠道过窄
  村民忙于生计,政治参与度不高,对于国家颁布的惠民政策,村民并不完全清楚。村委会单纯通过宣告栏的形式公开账目,村民获得信息的渠道单一,在偏远地区的村民甚至毫不知情。
  (二)农民思想上的贫困
  大部分村民的学历仅仅是小学水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乏计划、技术、管理能力等,外出打工收入有限。部分村民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严重缺乏自主精神。
  (三)农民收入难以估算
  由于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定,近年来兴盛村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仅剩下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二分之一,留守人员对于家庭收支情况也不是很清楚。
  六、结论
  作为宁夏最早的吊庄移民点之一,兴泾镇兴盛村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具有一定典型性。通过对兴盛村的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在发展成果共享方面,村民日子好了,机会多了,农村人也可以享受服务了。虽然部分村民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村委会在宣传工作方面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但是兴盛村基本实现了发展成果共享,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决策的正确和科学。
  参考文献:
  [1]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N].人民日报,2015(12):2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5(12):2.
  作者简介:张琪(1993-),女,江苏泰州人,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刘飞(1991-),男,宁夏青铜峡人,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其他文献
【摘要】围绕敦煌石窟的公共艺术特色,关切新时代古老敦煌的先锋化发展。文章从视觉艺术视角出发,结合视觉文化与公共艺术的相关理论,在充分分析古老敦煌石窟艺术价值及文化特色后,思索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日益增加的现代社会,展露出的美学价值与发展趋向。  【关键词】敦煌石窟艺术;公共艺术;视觉文化;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敦煌石窟源于公元366年,其主
【摘要】随着国内各类户外音乐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生活品质,户外音乐节的视觉形象打造也显得日趋重要。基于此,文章以迷笛音乐节为例,研究中国户外音乐节视觉形象本土化的打造,融合本土特色,完善户外音乐节视觉形象打造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为户外音乐节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方向。  【关键词】户外音乐节;迷笛音乐节;视觉形象;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稻米是人类世界最主要的食物之一。过去,稻米的种子跟随先人的足迹,有时会翻山越岭,有时会飘零四散,最终,它们将携带着亚洲独特的宗教、文化和艺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与当地的社会形态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今天,稻米不仅仅成为了人类的主食,更是参与了不同社会的风俗活动,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和性格。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与阅读书籍的方式,介绍了三个不同的地区如何将稻作文化与自身原有的文化相
【摘要】在中国传统的治安体系破坏的情况下,清政府开始实行变法,警政建设作为新政的重要内容被提上日程。目前,学术界已有许多关于各省警察的研究,但对于州县乡镇巡警的研究还存在空白。借助于《南部档案》可以有效地展开研究。南部县警政开始于1905年,乡镇巡警则于1910年开始,南部县采取了诸如就地抽捐的方式筹集警费,但经费不足一直是不可逾越的困难。  【关键词】南部县;警政;经费  【中图分类号】G275
【摘 要】由于中考失利,部分高一新生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消极应对高中的学习、生活。为此,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采用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开设了团体心理辅导校本选修课程,经过8期的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逐渐帮助学生走出挫折的困境,重拾高中生活的信心。  【关键词】校本课程;团体心理辅导;挫折;信心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
【摘要】陕西省安康市是少数民族杂散居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汉滨区老城街道地处安康市中心城区,總人口8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3万(98%是回族)人,是全市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近年来,汉滨区老城街道办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和谐稳定,加快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仍然存在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政策宣传覆
【摘要】在无锡历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文化世家。家族文化对于文化世家的延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无锡华氏家族源远流长,形成了“尚德乐善”的家族文化,影响着一代代的华氏族人。华氏家族形成的家族文化在当代的教育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无锡华氏;家族文化;尚德乐善;家风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3.1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专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并进入持续存在的“后疫情时代”。以冷链和保鲜为基础打造面向RCEP的自贸港物流枢纽,是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交汇点,应对疫情冲击,把握“后疫情时代”全球生产、生活方式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打造海南自贸港特色产业,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破题路径。《海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贸易和运输自由便利及“零关税、低税率”等制度设计,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
【摘要】“传师学师”是畲族人内部的文化传承和传承责任交接仪式,既是老一辈的“传师”,也是畲族新一代的“学师”,仪式内容众多,环节复杂,形式严谨,主要演绎或阐述畲族祖先闾山学法的过程,属于畲族内部文化传承仪式。该仪式原先需要三个月,现为三天三夜,分引朝、度水、三朝等三大篇章,共159个环节。本文从畲族“传师学师”仪式出发,通过畲族“传师学师”仪式的民俗内涵和人文内里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挖掘畲族“传师
【摘要】文物工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让文物“活”起来来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正确利用文物的价值导向,高度重视文物“见证历史、以史为鉴、启迪后人”的重要作用,以此来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念。值此两会之际,相关学者委员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令人获益匪浅。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文博行业存在的相关问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