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话语标记语“呵呵”在网络会话中的语用功能及语义变化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聊天已成为人们日常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用语因其趣味性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呵呵”作为网络词汇,被人们大量使用。如今网络聊天使用的“呵呵”已不仅是模拟笑声的拟声词,而成为具有嘲讽、敷衍等语义的话语标记语,其意义也更加丰富。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呵呵”;网络会话;语用功能;语义变化
  【作者简介】张萌萌(1993年-),女,蒙古族,辽宁阜新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网络聊天中,会话双方常常看不到彼此的表情,只能借助文字推断对方的情感态度。而“嗯嗯”“嘻嘻”“嘿嘿”等双音节词因其拟声效果,常常能够诙谐地传递交谈双方的情感,而受到网友的青睐。相比其他双音节词,“呵呵”的使用频率更高,范围更广,意义也更丰富。本文对“呵呵”的语用功能和语义变化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使用网络词语,更好地表达情感,实现交际目的,同时也希望引起人们对双音节词语的更多关注和研究。
  二、话语标记语“呵呵”的语用功能
  1.话语标记语“呵呵”。话语标记语,即“傳统语法所称的小品词、语气词或叹词等虚词”(李成团 2008)。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在交际中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话语标记语并不对话语的真值条件产生影响,也不构成话语的语义内容,而是对话语理解起引导或制约作用(张京鱼、杨亚杰 2014)。话语标记语与说话时的情景有关,具有一定的情感功能或表达功能(冉永平 2003)。从语法角度来看,“呵呵”是对笑声的模拟,是拟声词。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看,“呵呵”为话语标记语。如例句:
  例(1) 呵呵,你在干什么呀? 例 (1’)你在干什么呀?
  上面两个例句并不因是否存在“呵呵”而有不同的命题意义。但例句(1)比例(1’)多出一个“呵呵”,在语境上更加轻松、随意。此时,“呵呵”一词为话语标记语。
  2.“呵呵”的语用功能。“呵呵”作为话语标记语,在会话中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通过对“呵呵”在会话中的功能分析发现,其语用功能主要有三种。
  (1)话轮转换功能。话轮是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会话分析的核心(梁咏婷 2014)。会话从根本上讲是一项话轮转换活动,一个话轮里至少且只能有一个人说话,且发话人的角色需不断交替变换才能使会话进行下去(Sacks et al.1974)。如例句:
  例(2) A: 呵呵,你还在赶作业吗? B :对呀!
  例(3) A:你知道他怎么了吗? B :这个嘛,呵呵,让我告诉你。
  例(4) A:我的情况就是这些了,呵呵。 B :那说说我吧。
  例(2)的“呵呵”位于句首,营造一种轻松、随意的会话气氛,避免生硬和突兀,并提醒对方在心理上做好开始话题的准备。此时“呵呵”具有开启话题的作用。例(3)“呵呵”位于两个小句的中间位置,表明自己的话没说完,还有剩余部分要继续。这里“呵呵”表示停顿,有维持谈话,保留话语权的作用。例(4)“呵呵”位于句尾,表明自己的话说完了,是话语结束的符号。这里“呵呵”为对方提供话语权。
  (2)语气缓和功能。“呵呵”作为话语标记语,可以适当缓和交际氛围,维护双方的面子。
  例(5) A: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B:就问问啊,呵呵。
  例句中 B 在冒犯了 A 之后,用“呵呵”来安抚对方情绪,起到缓和谈话氛围,调节交际关系,维护双方面子的作用。
  (3)表态功能。“呵呵”一词可对问题进行应答,反映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呵呵”最常见的功能。
  例(6)A: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B:呵呵,您说得没错。
  例(7)A:他这次考砸了。 B:他也有考砸的时候,呵呵。
  例(8)A:这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倒不如去学一门手艺 B:呵呵。
  例(9)A:听说你和老王打了一架? B:呵呵。
  例(10) A :最近工资涨得特别快,都不知道怎么花了。 B : 呵呵。
  例(6)“呵呵”表达了一种积极的回应态度,是对说话人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呵呵”常常结合支持性信息,不单独出现。例(7)表现出一种“原来他也会考砸”的幸灾乐祸的意味。例(8)的语境是老师(A)建议学生去学一门手艺,家长(B)回答的“呵呵”意思很模糊,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既可理解为认同老师的看法(“呵呵,您说的有道理”),也可理解为不赞同老师的说法(“呵呵,谁说我儿子学不出名堂?”),还可解读成父亲对儿子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这种模糊回应的用法很常见,可用来巧妙回避尴尬的问题。例(9)“呵呵”一词就表明说话人对话题的抗拒心理,表示不想就这个话题多说什么。随着人们对“呵呵”使用范围和频率的增加,其在表态方面又增添了一种抵触的情感。如例(10)说话人 B 用“呵呵”巧妙地表明了对A炫耀行为的抵触和不满。这种用法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礼貌原则,使用“呵呵”一词代替不文明用语,委婉表达了内心的不快。
  三、“呵呵”的语义变化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语义更是会随着时间、语境等发生变化。词义的演变主要有:词义的扩大、缩小以及词义的转移(黄伯荣 、廖序东 2011)。“呵呵”一词就语义而言,其内容在网络聊天中有所扩大,不再是纯粹模拟笑声的拟声词。
  1.“呵呵”具有嘲笑、不屑的意思。例(11) A:嘿,美女!能不能交个朋友? B:呵呵。
  句子里B的回答“呵呵”具有不屑的负面意味,意思是我不想跟你交朋友。
  2.“呵呵”具有无奈、不知该说什么的意思。如A询问B关于某事的看法,其回答为“我只能呵呵”,表达的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表示无奈。
  3.“呵呵”具有不感兴趣,想结束聊天的意思。如两人聊天时,B对A所说的话题只回答了“呵呵”,说明B对该话题不感兴趣,回答“呵呵”暗示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说话人也常因为对方如此回复而倍感无奈,自然也不愿意维持会话,从而有“聊天止于‘呵呵’”的说法。   4.“呵呵”可用来表达不满和抵触心理。在倡导网络文明的背景下,人们减少了不文明用语的使用,转而使用能够表达感情的双音节词。
  例(12) A:你们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 B:呵呵。
  句中的B用“呵呵”一词,委婉地表达了对说话人略有偏激的话语的不满情绪。
  以上列举的“呵呵”的不同语义,它们彼此间并不是界限分明的,有时“呵呵”二字可能有着多重语义。人们在使用“呵呵”时,有时会把其当做一个形容词或动词,比如“他说的话真是令人‘呵呵’”,“我的稿子被编辑‘呵呵’了”,这种情况下,“呵呵”主要表达一种无奈、被嘲讽等负面意义。
  四、“呵呵”使用的新情况
  随着“呵呵”语义的丰富,人们对其的使用也发生了变化。主要在于对“呵呵”使用的频率和形式上。
  1.“呵呵”的使用频率大幅下降。网络初兴时,“呵呵”作为一种表达愉快心情和调节气氛的词语,被网友高频使用。后来,当“呵呵”有负面意义时,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减少使用。现在年轻人在聊天时几乎不再使用“呵呵”一词。
  2.“呵呵”变成“哈哈哈”。“呵呵”的原始意义是發出笑声的拟声词。自从人们意识到“呵呵”的语义变化后,便更倾向于使用“哈哈哈”代替“呵呵”来模拟笑声,表明自己的开心或者某事有趣。
  五、结语
  “呵呵”作为话语标记语,虽不构成话语的命题意义,却因强大的语言张力,丰富的情感内涵,体现了动态的语用功能和丰富的语用意义。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也慢慢察觉了“呵呵”一词的微妙变化,因而大幅度减少了使用频率。随着网络进一步发展,今后人们会不会又增加对“呵呵”的使用频率,其内涵是否还会增加,我们要拭目以待。同时,与“呵呵”结构类似的双音节网络热词如“哈哈”“嘻嘻”“么么”等词也值得大家的关注和研究。语言具有动态性和创造性,只有我们不断关注语言的微妙变化,才能更好地使用并达到预期的交流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成团.话语标记语“嘛”的语用功能[J].现代外语,2008(2): 150-156.
  [2]张京鱼,杨亚杰.汉语口语中“然后”一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跨语言文化研究,2004(00):15-25.
  [3]冉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2003(3).
  [4]Sacks et al.A simplest systematic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J].Language,1974(50).
  [5]梁咏婷.话语标记语“呵呵”的语用功能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8):08-11.
  [6]王金丽.浅析网络词“呵呵”的词类归属及语义变化[J].北方文学,2017(3):104-106.
  [7]苏子波. 话语标记语“呵呵”的语用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
  [8]汪奎.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周洋.论语气词“哦”的语用功能[J].现代语文,2010(11):16-19.
其他文献
【Abstract】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olice colleges, an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of police col
【摘要】对商务英语学习的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制订有效的教学大纲。本文在对ESP理论中的需求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包含三个层级的商务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模型。  【关键词】需求分析;教学大纲设计;商务英语  【Abstract】Needs analysis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roduc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Syl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还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英语知识领域,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特征等因素,科学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给予学生充足发展空间,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中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式  【作者简介】彭冬妮,深圳市博伦职业
【摘要】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势态下,英语翻译变得尤为重要,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增多。高校要承担培养英语翻译人才的职责,翻译课程是英语专业中所有课程的基础,高校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网络新型的教学,让英语教学变得信息化、网络化,使得英语知识和网络信息相结合中,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实用性得到提高。  【关键词】网络;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汪军强(19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和学生评价改革实践的客观需求下,应用Classdojo平台对学生开展多元评价具有实践意义。通过应用实践,笔者形成了借助Classdojo收集学生成长数据实现多元评价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为教师改进和管理课堂,跟踪学生行为具有借鉴作用,同时方便教师分析学生个案,因材施教。  【关键词】Classdojo;学生多元评价  【作者简介】郑雅芬(1980.02-),女,汉族,福建厦
【摘要】教育家Leo Van Lier提出的过程真实化理论,旨在说明课堂教学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内化知识的过程。因此,筆者认为,教师在讲解英语阅读时,应该要教给学生有效地学习策略,从而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避免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化,使得学生逐步成长为真实化的学习者。  【关键词】过程真实化理论;高中英语阅读;同义替换策略;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刘
【摘要】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中,应用精听方法进行教学具有重要教学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还能以精听模仿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本文探讨了精听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精听;视听说;应用性  【作者简介】刘暕(1989.1-),女,山西平遥人,汉族,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从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渗透进教育教学活动中。 高中英语阅读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过程,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可能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也是将科技成果运用到教学的直接体现,只有正视当前高中英语阅读网络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找到提高和完善的方法,从而使网络资源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达到一个完美的融合。  【关键词】网络资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英语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因此,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情况,合理开展分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文章中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几点分层教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理念的提出,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也逐渐走上了与“互联网 ”思维模式融合的改革之路。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英语教学与“互联网 ”思维模式相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转变教学模式、设置微课教学以及翻转课堂教学等三种教学改革方法,希望对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方法及策略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微课教学  【作者简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