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改进练习设计提高练习效率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qidf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练习,才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得到提高。要想提高练习效率,笔者认为需注意以下五方面的训练:
  1、有坡度有层次,为学生架设思维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因此,所设计的练习题也应该有一个坡度。先练习模仿性的题目,属于再造性思维,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最后达到创造性思维的程度。坡度的大小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而定,一般地说年龄小坡度也略小些,基础好的坡度可略大些。不论班级基础如何,总应该有一个坡度,不宜在平面上机械重复。
  有坡度还要有层次。旧的教学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上,往往是倾盆大雨式的一次布置若干道题目,结果能力强的学生解题快,能力弱的学生解题慢,造成劳逸不均。前者浪费时间,后者手忙脚乱。所谓的层次,是将设计好的几组练习题,按坡度不同分几次提供给学生练习。每个层次题目不多,使学生在解题速度上差距不大。每个层次又能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学生感到学习永无止境,兴趣越学越浓。
  2、防定势,防干扰,使数学知识逐步得到巩固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加法应用题,他们往往认为所有的题目都用加法做;明天学减法又会认为题目都是减法题。有时他们还会从题目的个别字句寻找所谓的规律。例如,学习倍数应用题以后,他们认为题目中“倍”字在问句上,一定是除法题,“倍”字在条件里,一定是乘法题。又如,他们在学了等分除法以后,就认为任何问题只要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当遇到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上小三角形,问每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几度时,便会不加思索地认为是180°的一半是90°。类似这些情况,就是思维定势。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相互干扰的情况也应引起注意。学习了面积以后,周长与面积便容易相互干扰,用错公式和单位名称的现象便会出现。所以,在设计练习时,应考虑防止学生产生思维定势,排除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主要措施是设计对比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或者采用变化条件或问题让学生加以分析。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过早地出现对比题会发生混淆。其实,人们认识事物离不开对比,有比较才能鉴别。不过在对比时,要揭示出相关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不同之处加以分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更需要通过地比来理解它,从比较其异同中掌握本质特征。比如,计数单位和数位;分数单位和单位“1”;小数末尾的0和小数点后面的零;正比例和反比例;解方程和方程解的概念等。只有通过比较其异同,才能使这些概念达到清楚的状态。
  3、周期反复,交替再现,促使知识内化
  学生学习数学,总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某个数学知识产生表象,然后在多次反复应用题中,加深认识,逐步内化为自己思维里的东西。因此,在练习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周期,反复再现,也就是在学生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时,要适当穿插一些前面学过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分数时,练习里穿插一些整数、小数的题目;在学习应用题时,练习里穿插一些学过的几何知识题目。让学生有一个反复接触的机会,寓复习于平时练习之中。周期反复、交替再现,要有计划的安排。根据人的遗忘规律,新学的东西,反复再现的周期要短些,然后逐步放长,已经熟练了的东西,反复再现的周期就可以更长些。
  4、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各有所得
  学生中,有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有的接受能力弱,思维反应慢,动作迟缓。因此,在设计练习时,除了基本的内容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对于发展变化的内容,应考虑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可以高一些,可设计一些题目让他们独立思考,作创造性想象,使这些学生感到教学的奥妙,越学越有劲。而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只适当的有些变化和发展,使他们经过努力也能理解,这样各有所得,不断提高。
  5、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培养能力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联系。因此在练习设计的时候,应多考虑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加深认识,而不应搞死记硬背式的练习。过去有的教师让学生背诵定义、性质,甚至考试时还要默写,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学死了。特别是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概念化十分严重,什么找关键、找单位“1”、找对应分率等等,形成一种公式去套题。其实,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理解,加以分析,解法是会创造出来的。
  例如:“一批皮球平分给5个小组,3个小组领走后,还剩下8只,问这批皮球是几只?”学生用分数做,那么就找不到对应分率,必须独立分析才行。
  总之,提高练习效率,还要处理好练习题质和量的辩证关系。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好的质量,能够以少胜多,代替一定的数量。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
竞技健美操与艺术体操均属难美项群,两者在项目规律、项目特点上有着较大的共同点,但是作为不同项目,两者在专项特征上又各有风格。从"难"与"美"两方面对艺术体操与竞技健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语文试卷阅读上的红叉叉,也一样令语文教师们苦不堪言,教师们教学阅读时也不知该从何着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常一篇二三百字左右的阅读短文,令学生头痛不已。是啊,难以理解,难以体会,又怎能叫学生把握阅读短文的中心思想和重要内容。小小的一篇阅读短文学生也怕,老师也怕,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A版、S版教材中的“语文生活”板块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三点教学建议:一是巧妙激趣,链接语文与生活;二是有效训练,让教学再现生活;三是探索“模糊教学”,放飞学生灵性。  【关键词】语文生活 教学策略  “语文生活”是我县使用的语文A版、S版教材中《语文百花园》中的一大板块,也是语文百花园的重头戏。“语文生活”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每个单元在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从现有的资料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一般性研究,而结合学科特点探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应用性研究居少.本文从体育学
目的:分析探讨开放性实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体育院校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高与专业能力强的有用人才。方法:运用资料分析法对广州体育学院十年来积累的开
【摘要】国际田联“少儿田径运动”项目是由国际田联发起,根据少儿生理、心理等发育特点制订出的一套以短跑、耐力跑、跳跃、投掷等田径基本运动形式为内容的活动游戏。本文以在天津市王兰庄中心小学开展推行“少儿田径运动”,找到在推行过程中的优势与遇到的问题,为“少儿田径运动”在天津市的推行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少儿田径运动”在推行过程中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能够激发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让学生们学会基本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是众所周知的名句。据世界统计,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每年人均75本,其次是俄国,人均55本,而中国人均4.5本。值得深思的是,诺贝尔设立以来,32%的获奖者属犹太民族,美国每4名巨富中就有一名犹太人。由此可见读书对一个成才、成功的作用。阅读的种子,应该较早植入幼儿的心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
体适能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健康意识和人格品质。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体适能的概念及分类,并探讨了在高尔夫教学中强化体适能训练的策略:基础力量训练,有氧耐力训练,
提出了基于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的陀螺漂移性能预测方法 ,设计了融数据测试和性能预测为一体的硬件电路 ,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编制了相应的性能预测程序。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