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ata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马绍孟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艰巨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又处于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矛盾和斗争的前沿,而哲学社...
其他文献
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对改革过程作了大量的分析,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计划体制的起源,改革过程的性质、特征和绩效,政府在改革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经济组织的性质等四个方面。由于比较静态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导致这些研究还不足以揭示改革的动态演化过程中潜藏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本文认为,进一步加大高样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使之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要认清并克服管理体制仍然存在的两个痼疾,确立符合形势发展要求的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方针和原则,找准进一步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稳妥地把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向新的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马列部在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中的具体做法是:加强领导,发挥学科优势,加大投入,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学方式尽可能生动多样,推动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开辟第二课堂,形成邓小平理论教育的全方位态势。
彼得·纽马克是20世纪英国二战后主要翻译理论家之一,他的《翻译问题探讨》聚集了他多年的翻译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类别,原则以及翻译方法和技巧诸方面较全面地从理论的高度作了系统的阐述,他提出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以及这两种翻译间的共性和区别,令人耳目一新,开拓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途径,在西方语言学界和翻译理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改革的重点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建疑-析疑-解疑-质疑”。使学生参与整个活动,实施主体性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西方学者围绕马克思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理论展开发近百年争论,争论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关于《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是否矛盾总理2的争论;20世纪上关叶至80年代,关于马克思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理论的数字说明是否完善的争论即狭义转形问题;20世纪60年代起,又提出马克思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理论是否必要的问题即广义转形问题。
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背景以人主文主义取向为主,在教育价值观方面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走向融合;道德教育模式的研究呈实证化趋势,在多元化背景下注重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属于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的“第三条道路”;社会学是青少年研究的主阵地,乐观派和悲观派的结论对各国青少年政策的制定有着巨大的影响;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研究是政治学热门的课题之一,对其概念、意义、进程等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术语的考察,区分了两个术语的概念意义和称谓意义。两个术语的产生,演变和被认同,被广泛采用都与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潮流密切相关。发展中的国家群体是客观存在,但继续用第三世界称谓这个群体已无实际意义。采用发展中国家称谓它是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