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中新自由主义的理性辨析与科学引导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sj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面思政课教学中新自由主义的挑战,首先需要从学理上区别两种新自由主义的区别,基于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厘清新自由主义从学术话语到意识形态再到政策演变的逻辑理路.同时,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新自由主义价值悖论和作用机理双重视角出发,探究思政课教学中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根基,洞悉新自由主义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现实样态,针对思政课教学的课程设置、理念传输和目标主旨,提出立足“认知—理解”“价值—信仰”“目标—策略”的方略,以应对思政课中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其他文献
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实现广东省理工科高校的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服务广东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对其政策背景进行探讨,并从社会价值导向、目标导向、政府主导模式导向等维度分析了广东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的价值选择,认为广东省在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时,应该坚持与国家、广东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同时兼顾高校已有的基础、优势、特色、功能、总体定位等现实因素.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具有定性为主、 定量为辅,逻辑关系严密,强调能力导向等诸多特征,明确了专业认证的评价体系.教师教育专业要在把握构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落实技术路线等核心操作的基础上,根据认证标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设计过程中应以能力为主线,结合基础教育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并细化为总目标、5年预期目标和毕业要求;以模块化方式设置课程体系,厘清具体课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反向设计为技术路线,打通课程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的内在衔接.各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方案设计中还要兼顾教师教育类的其他标准与具体要求,
大学行政化是对大学学术文化的异化,并对高校教师的学术信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和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大学文化、管理体制和利益机制的作用下,高校教师的学科信念成为不稳定的存在;院校信念从学术共同体向行政共同体趋向转变;职业信念面临学术利他主义与精致利己主义的抉择;高等教育系统信念中学本位与官本位的价值判断遭遇冲突.鉴于此,高校教师坚守学术信念不仅成为有效抑制行政化的需要,也是大学回归学术本真的考量.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中小学生在学校乃至课堂上滥用手机成了一个全球性问题.滥用手机可能会导致身体和健康的危害、社会交往的危害和教育教学上的危害.法国、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加拿大安大略省、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及我国都先后通过立法出台了中小学校禁用手机政策.这些政策规定了中小学校禁用手机的时间段、禁用地点、例外的情境、手机在学校里的存储方式以及违规后果.对我国进一步规范手机管理的国际经验和启示有4点:第一,禁用手机政策内容都简单具体,容易操作;第二,禁用手机政策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不冲突;第三,避免一刀切,满足个
后扶贫时代将引发教育扶贫的行动逻辑要点转向重点低收入群体主体脱贫意识的提升.采用“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率法”和自设的五级划分标准,基于2018年对甘肃西部4县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该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情况.研究发现:一是建档立卡家庭、成员残疾家庭、子女就读初中及以上学段的家庭总教育支付能力最弱,均处于“低支付能力”水平;二是家庭教育支出项目中学费支出费用最大,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以及子女就读本科阶段的基本教育支出负担最重;三是家庭子女就读幼儿园和本科的人数会显著影响家庭总教育支付能力水平;四是父母的学历层次
在教育教学中,情感表演原则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情感表演的行为准则,有助于防止教师以“真情感”为名的任意操纵和虚假作秀,并能凸显教育的本源价值.通过以社会拟剧理论、情感心理学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等为理论依据,以教师情感表演活动的构成要素为逻辑线索,可以建构出教师情感表演的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方法性原则和过程性原则,构成教师情感表演的原则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丰富,其中蕴含着的智慧对高校思政课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思考“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实现”三问,回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要融、怎么融、融什么入高校思政课等问题,同时,针对如何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来重新定位高校思政课、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来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等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一一进行了探寻分析.
教学风险是指在教学中预设目的与实际结果间不确定的因素,不仅具备不可见性、 非真实性等一般特点,而且兼备内容的伦理性、情境的复杂性、结果的滞后性等从属教学属性的特点.依据教学活动的展开顺序,将教学风险分为设计风险、实施风险、评价风险3类.教学风险的不确定性不必然招致危险的发生,但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理性澄清教学风险存在的价值,在辨析风险属性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知识储备、组织风险培训、建设伦理共同体等路径,有针对的化解风险,实现教学的平稳过渡.
信息科学技术是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器.在科技浪潮风起云涌的当今社会,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浪潮中的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承载马列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和形塑万千学子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其与人工智能在未来谋求共同发展已成必然趋势.在新时期积极探索和寻找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发展的契合点,以新兴科学技术为驱动力,促进精神生产力的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区化办学是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重组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山东省M县通过学区化办学改革,实现了学区内管理模式一体化、资源供给一体化、生源配置一体化,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学区化办学也面临着组织边界意识与共建共享理念脱节、学区同质化建设与各校特色发展相悖、具体协作办学与整体制度体系不符等现实困境.深入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变革,需要重构组织边界,激发学区化办学内在动力;尊重异质合作,促进学区化办学特色发展;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学区化办学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