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动力分析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fish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教育行业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从关注教转向了关注学。个性化学习成为这个时代的教育主题,分布式、精准化教学也成为学生最热切的教育期待。教师的工作价值是通过“教学生学”来实现的,教师的教固然决定学生的学,但教师的学更直接助推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应将学习同教学一样视为自己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尤其应倡导个性化的学习。现实的问题在于,教师的学习是否拥有个性、个性发展程度如何、怎样彰显个性?
  一、教师学习的个性化表征
  教师学习在学习目的、内容、方式、时间、地点、过程、效率和发展转化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学习往往源于满足个人兴趣、关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发展水平和幸福指数等,呈现出认识多元化、专业差异性、潜力待挖掘的特点。
  认识多元化。但名师大都有自己的学习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出他们对学习的不同认识。例如:孔子崇尚社会学习,强调“三人行必有吾师”;孟子主张向民众学习,成就了其“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司马迁重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将自然学习与社会学习有机结合,并努力将其内化于心;朱熹倾向于经典学习,强调“熟读精思”,心到、眼到和口到;陆游重视实践学习,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守仁倡导心学,主张“知行合一,以致良知”。这些先贤的学生们沿袭或秉承各自老师的风格,演化为不同的思想或门派。
  专业差异性。不同的教师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久而久之形成了学习的专业化特点。例如,有的教师擅长品鉴诗词歌赋、民间故事,爱好舞文弄墨,惯于谈论自己的创作感受,展示自己的名篇大作,并与学生分享发表的喜悦;有的教师喜爱关注时事政治、解读国际经济和社会时尚,善于高瞻远瞩,预测和推断事件的发展态势;有的教师喜欢武术、足球、摔跤、格斗等项目,乐于在学生面前亮亮招式、秀秀绝技,展现步履矫健、性格活泼、猛劲十足的风姿,为教学平添活力和乐趣,等等。
  潜力待挖掘。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大部分教师除教材、教学参考书、练习册外,几乎不再关心其他的知识信息,暴露出学习自主程度不足、学习规律把握不够、学习指导意识不强、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足以发展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危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教师学习个性化的梯度嬗变
  学习是一个渐次发展的过程。根据学习者的自我体验,我们可以将学习分为萌学、苦学、善学、乐学、慧学五级水平。
  萌学。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初期,对学习持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寻求尝试的心态,但学习目标与内容不太明确,学习动机受情境影响较大,特定环境下的兴致、趣味、情绪体验成为其内源性动力。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借助外部刺激、助推、强化而发生的感性习得活动,学习者既有点滴的成就感,又处在半懂半懵的状态。杨万里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可以形象地阐释这一学习层级的状态。
  苦学。学习者常常以“学海无涯”自勉,立志勤学苦练、发奋图强,但海量涌现的学习信息经常以高压形式迫使学习者限时将其输入大脑竭力认知,甚至发展为一种靠毅力支撑的负担。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以形象地阐释这一学习层级的状态。
  善学。学习者从学习的苦海中挣脱出来,学习动力更加强劲,能主动地对既得知识进行选择、过滤、整合与归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朱熹的“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可以形象地阐释这一学习层级的状态。
  乐学。学习者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冲破环境的约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学习从围城化、程序性、接受式的信息符号聚合,历经自主性探索和创新性发展的自我知识体系构建,转向对“闲逸出奇”“乐在其中”“自我欣赏”的追逐。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以形象地阐释这一学习层级的状态。
  慧学。学习者深谙知识的意义及其局限,常参透人世、解构物象,将脱俗的价值观和高端的方法论升华为学习的核心旨趣,将知识信息还原并内化为人生的大智慧和非凡气度。畅当的“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可以形象地阐释这一学习层级的状态。
  教师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的学习是一个水平不断跃升的过程,优秀的教师总能突破瓶颈、渐入佳境,努力走完学习的全程,甚而再上台阶重启第二循环。教师要把自己独特的学习和发展体验传达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习。
  三、教师学习个性化的推进建议
  教师学习带有个性化特点,推进的举措自然也是个性化的。
  首先,梳理并反思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准确定位自己的个性。这是改进和发展自己的基本前提,可以通过广泛收集和整理资料来获得结论。例如,通过平时的生活记录、学生的毕业赠言、同事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审视和思考自己在学生、同事和家长眼中是怎样的一个人,自我感受如何,自我兴趣、气质、性格、能力如何,待人、接物、处事、觉悟怎样,教育信仰、成功经验、发展特点和水平如何等问题,强化个人的“自知之明”。特别是可以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构建个人知识图谱、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举办教育教学成果展览等,重新审视和准确定位自己的学习个性,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育行动。
  其次,积极开展个性化学习,努力形成个体的专长领域和优势特征。季羡林享有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等称号,但主要贡献在语言文字学方面;易中天在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研究,但主要建树在文学史领域。教师学习时固然可以广泛涉猎,但最好能精于一点,比如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专业领域中寻求自己的专长,并将其发展为个人优势。
  最后,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进而影响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品质。有了个性化的学习基础,还必须尝试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这是成就名师的前提。教师学习的个性化越鲜明,越能吸引学生、触动学生,进而对学生产生更大影响。
  (白文昊,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美丽中国”跨学科综合课程旨在让学生以阅读城市的方式品读美丽中国,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每一个班级围绕一个共同的城市主题,建立各学科与城市研读的关联性,让学生对研学的城市有更为全面立体的解读。  以校园读书节为突破口,做面上的推广。学校在举办的第十四届读书节上分五大板块展示学生的研学成果:看中国地形地貌——聚焦呼和浩特草原、西藏高原、重庆山城;看民俗风情——聚焦七彩云南、大美新疆、游牧蒙古;看中国
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江汉区黄陂街小学行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将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和综合实力聚焦学校课程的建设。课程实践中,学校也经历着对课程建设的重新认识、重新调整、重新定位。  实践是课程最美的语言。“慧心课程”紧紧围绕学校“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心灵润泽心灵”的办学理念,学校慧心课程的谱系包括三个方面: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必修)、拓展课程(学校课程,选修)、特需课程(学生课
模型思想是数学研究与学习中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广义而论,数学的法则、定律、公式、规律均可视作数学模型。狭义来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鸡兔同笼、植树问题、找次品、鸽巢问题作为数学模型教学的四个专题被编入数学广角(共计10个专题),占比近半,足见模型思想的重要性。  模型教学涉及两个核心要素,“建”与“用”,建模是关键,是基础;用模是重点,是归宿。建模的质量直接影响用模的水平,建得自主,建得积极,则用得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了两个不同国籍的陌生人之间一段感人的奇缘:“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个假日漂流活动中发生事故。在极度困顿甚至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我”断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最终,“我”的行为感动了面包店老板,得到救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国际理解”的内涵,即国与国之间要互相尊重,人民要友好往来(
那是一个阴沉的雨天,教室外的细雨淅淅沥沥。看到平日里活泼的学生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我又生气又无可奈何。但又不得不假装高兴地对学生说出一大段排比句,试图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美的感受,使他们进入新课《春雨的色彩》的学习。读完课文后,我亲切地问学生:“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我满心期待学生能给我一个充满童趣的答案。没想到一个学生慢吞吞地说:“老师,春雨没有颜色啊?它落在玻璃上,可没留下什么颜色呀!”  这
解题,即是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条理的分析,理清思路,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解题能力较差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本期,我们探讨如何让学生形成好的数学解题思路。  数学解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听起来好像懂了,看起来好像会了,可动手做起来却错了的情况。下面以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
“导学”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其重在导入,而意义却在为“学”服务或是“学”本身。如何使一节课的开场让学生耳目一新,迅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同时紧密结合即将进行的研学给予学生启示或是引发其对新知的关注和思考,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情感和知识上的准备,是“沈占立名师工作室”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妙语如珠”,暗藏深意  导学策略:巧妙设置导学语,在导学语中处处渗透新知识。  导入方式:聊天导入、故事导入、诗词
6月12日,省教科院研究员胡明一行到黄冈市调研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市教科院院长易淑泉用“三改”汇报了黄冈的课改情况:“课改”走向更好,从开齐课程走向选科;“考改”对接更优,从学考走向选考;“评改”作用更大,从一元评价走向综合评价。这既是对黄冈市高考综合改革工作路径的系统梳理,也是对未来改革方向的清晰规划。  新高考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4年9月4日,国家正式发布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
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重点,相同主题虽重复出现,但要求逐步提高。现在笔者就三年级《安全的成长》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品德与社会》的设置基础是学生的生活及社会化需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则是课程的追求。因此,在教学“安全的成长”这一主题之前,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知识的联通和思想方法的融合,真正凸显出大数学观。在前不久举办的湖北省小学数学优秀教师助力研修培训班现场研课活动中,阳新县富池中心小学唐诗琪老师讲授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搭配(一)》一课引发了笔者关于“学习迁移”的思考。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知识迁移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其初步感知搭配。由两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