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的命运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g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人的命运是什么?是生来做奴仆,为男人生儿育女、洗衣做饭,还是被打造成玩物,供男人享受容貌、使用身体?无论哪一种都是对女性个体身份的漠视和人格尊严的践踏,但自古以来男权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定位似乎仅限于此,而且在男性话语场中的女性往往会不自觉地以一种惯常的、习俗化了的方式接受这样的定位,把这种角色理解为女性天然的职责所在,并从中体验一种天经地义的幸福和满足感。
  如果说近年来女性的个体意识有所觉醒、抗争精神有所增长的话,那么在二十年前的中国农村,这种安守本分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而就在这种几乎是无可质疑的软性禁锢中也常常有个别主体意识强烈的女性不肯接受命运对自身的不公安排,力图以抗争改写生活。这样一种以单个生命体对抗整个社会群体意识的斗争无疑是艰难甚至惨烈的,往往伴随着无可奈何的失败,但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后,这些勇敢聪明的女性有时亦能以薄弱身躯挣破强大的桎梏,即使不能挣破,偶尔的撼动也足以引起注目——周大新的长篇小说《走出盆地》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小说女主人公邹艾出生于河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学辍学的她偶然当上了地方的妇女干部,却因大队主任的强暴而辞职,转而跟村里的老中医学习医术,后凭此进入部队医院当护士。在那里,她认识了高干子弟巩厚,并想方设法使他跟自己结婚。嫁入高官家的邹艾拥有了金钱和权力,她以为自此便可作别过去的生活,遂变得心狠手辣。然而这种幸福并未持久,随着巩父和巩厚的先后去世,一切化为乌有,她只好回到她出生的小山村重新开始生活。命运只不过跟她兜了一个圈子,生活的轨迹回到原地。但有一点不同的是,这时她的目标已经不再是通过运气或婚姻来获得幸福,而是凭借奋斗去建立自己的事业。可奋斗总是艰难的,她辛辛苦苦创办起来的康宁医院因为不小心买到假药造成医疗事故而被停业整顿,罚款数十万。她委屈,痛苦,然而没有气馁,决心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这是一个乡村女孩的成长史,也是中国亿万女性对自身命运的审视和经营历程。通过男人来实现自己的追求,这种依附于他者之上的价值体系自然难以独立支撑,一旦“他者”垮台,自身命运也便不堪一击。女性存在的意义不在于为男性服务,存在的目的也不在于堕落和享乐。邹艾说得好:“有些人死了除骨灰外别无他物,有些人死后却能留下一个富裕的国家,一座有用的工厂,一摞启人心智的书籍,你能说这些人的人生也是空的?不,他们几十年的人生已经物化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了,后人在看到、触到、用到、说到那个东西时,会记住他们的创作者的!”因此邹艾不顾一切地要创办自己的医院。她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似乎回到原地,实质却有很大的不同:她不再依靠作为男人的附庸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信奉意志和奋斗的力量。
  小说的形式颇为独特,绝大部分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视角,分三个部分,各由不同的叙述者在不同场景下讲述,分别代表了邹艾生命的三个阶段:在邹庄务农、到部队医院当护士、回邹庄办医院。第一部分的叙事者是老四奶,一个和邹艾有着密切关系的局外人。她亲眼目睹了邹艾在乡下的成长经过,包括她出生后如何与娘相依为命、因贫穷受同学金慧珍耻笑而退学、在绣字比赛中一鸣惊人而被任命为妇女队长、被强暴后辞去队长职务转学医术以及因强暴事件导致母亲向与邹艾青梅竹马的开怀家提亲时遭其父拒绝。接下来叙述的场景转换到当年的同学金慧珍家里,邹艾对其讲述自己近年来的遭遇,包括当年如何因受到她的再度耻笑攻击而怀恨在心以致从她手中把巩厚夺了过来、在优厚的生活环境里变得精致干练狠毒、巩父去世后整个家庭地位一落千丈、巩厚心理脆弱不堪重负开枪自杀、自己失去权势不得不回到故乡柳林镇等。最后一部分是邹艾和女儿茵茵的对话,母女俩回顾在柳林镇创业的历史,女儿劝妈妈放弃事业跟她随美国男友赴美定居,母亲则饱含感怀地讲述自己创业的原因、过程、失败和设想,包括秦一可如何百般纠缠逼得她离开医院、她佯装购买假药抓住仓库保管员把柄为创业开辟道路、通过给叫花子治病和去山里寻秘方等逐步扩大医院规模,一直到发生医疗事故后开怀承揽责任替她坐牢。小说在每一个场景里都设置了一定的象征性景物作为陪衬,既点明讲故事的环境又暗示着故事主人公命运的起伏。比如老四奶是在院子里边缠线边给邹艾讲故事的,旁边土地上一只正在努力破茧的蛹是邹艾一直在盯视着的目标,也是她自身命运的折射物;当邹艾走进金慧珍的家门去和她叙旧时,金正在手工粘制一个盆景假山,随着石头一块块被粘上去,假山逐步升高,象征着邹艾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财富、地位、事业纷至沓来,假山完成,邹艾命运的上升期也至此结束;最后的象征物是邹艾家里的一件工艺品——两个面含焦躁相互搀扶的瓷人,寓示着邹艾和开怀在创办医院过程中的焦灼困苦和相互支撑。故事的叙述场景和发生场景不断相互切换,既有沧桑之感又让人如临其境,在时空交错中反思历史与现实的落差。第二人称叙事是较为少见的叙事模式,而以不同的叙事者来叙述同一个人的生活历程,这就更为新奇。“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刻画在面前,这个时候读者甚至已经分不清自己是旁观者还是主人公本人,只会以一种超乎外物的心态去关注故事的进展。
  与故事相穿插的还有几个神话。神话的主人公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三仙女、土地爷的儿媳妇唐妮和阎王的小妾湍花,她们都违背社会观念束缚爱上了叫南阳的小伙子,恋情被发觉后受到惩罚,被囚困于南阳盆地。三位女子立志走出盆地,却被施了法术的山地始终围困在里面,她们累得扑倒在山谷里,身体变成一条河,冲出高山的包围,冲向外面的世界。神话主人公的命运也正是邹艾的命运,神秘的氛围和平实的叙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冥冥中命运的力量。
  小说的精彩不仅仅在于情节和结构的设置,还常常于细微处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如果你感觉太舒服的时候就必须做出迎接不舒服的准备”、“一个人要想得到,就必须付出,得到的和付出的,通常成正比”、“随着一个人事业上的不断发展,他的敌人也在不断更换”……恰到好处地把描述与启迪结合起来,不露说教痕迹。小说语言也时见妙笔:“你只觉蓦然踏入了深渊,身子急切地向渊里坠,你看到了一片墨染的水”、“这话本来已从你的耳边滑过,但你模糊地意识到这话对你有用,于是便又把它拉近耳中对它进行琢磨”、“上班之后,我机械地把工作分解成一个个无意义的动作”、“世上所有大祸事的开端其实都很平常,祸事这个东西极其精明,它伸出触须时常使你毫无警惕”,新奇的比喻和细致的描写,展现给人们一个生动的世界。
其他文献
无锡军分区党委是军区部队加强风气建设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前些年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2004年以来,军分区党委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胡主席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形象工程”、维护官兵切身利益的“满意工程”,自觉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风气建设深化。南京军区党委、
期刊
2007年12月27日上午,天,雾蒙蒙的,下着密密麻麻的雨,风吹着雨,在这寒冷的冬季飘落到人们的身上,冷飕飕的一位年已80岁的刘姓婆婆由她的养子小伟搀扶着,手捧感谢信和锦旗冒着寒风冷雨赶到N市妇联,跪地感谢妇女权益部的工作人员是什么事让一个年老的婆婆在这种恶劣的天气里跌跌撞撞赶到市妇联?又是什么事让婆婆激动得跪地答谢呢?这事得从五个月前的一天说起  那天婆婆跪在妇联权益部的门口,喊着救救我权益部的
期刊
婚姻是爱情的行板,是由爱情向亲情的过渡,从而使爱情得到升华。   ——题 记    那天晚上,因为从乡下小学来了一位同学,我们一道分配到G县实验小学的6位男生都聚到校图书室闲谈。不知是谁提起我还没有对象。于是,有人提议说,王茂春,你们学校有没有合适的女老师,给我们这个“小和尚”介绍一个。听了这话大家一致叫好。王茂春是那所小学的教导主任。他当即就说,有。他沉思了一会又说,一共有三个哩,都还没有对象,
期刊
夏夜,挑灯读《宋史》,在“忠义传”中,一个姓陈名东字少阳的丹阳人引起我的注意一是他生于丹阳,葬于丹阳,而丹阳与我驻守的地方毗邻,不知可否寻找到墓冢遗迹?二是此人一介书生,无官无职,却在北宋末年那个外敌入侵,国运飘摇的年代,屡次上书,抨击朝政,又率十万民众伏阙请愿,要求重用忠将,捕杀奸臣,甚是轰轰烈烈南宋建立,他奉诏晋见宋高宗,又上书言事,直指奸贼误国,终与另一布衣欧阳澈血染东市几年后,朝廷又为其平
期刊
100多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如椽巨笔写下“一个幽灵,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时,人们大约再也想象不到,在一个远离欧洲的社会主义中国,如今贪污腐败竟会成为当今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反贪防腐竟会成为众人关注的关键词汇。   诚如众所周知,时下反贪防腐已然成为当代中国传媒曝光率最为频繁的时髦词汇,国民最为关注的公众话题。这不仅是许多国人所不忍、不愿见到的,更是一些毁家纾难、追求真
期刊
张明光从小在东北农村长大,骨子里都是北方人的耿直和热情热情大方的张明光朋友遍天下,在外打工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交上一大帮朋友令张明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曾经的挚交却恩将仇报,毁了自己的家庭,给自己带来无限的痛苦    夫妻百般照顾服刑义弟生祸根    三年前,张明光经朋友介绍到合肥一家工厂做工学过机械的张明光主要负责养护和修理机器,平时的工作还算轻松一次张明光和厂里的一位主管发生口角,这位主管喊来
期刊
接触到张宗刚的文字是从他的文学鉴赏开始的。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写作品鉴赏了,是不是因为它们不是学术论文,看不出学问?其实,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非常注重鉴赏,许多重要的文学评论著作都是鉴赏,或者以鉴赏作为所论的基础,比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老一辈的文学研究工作者特别是古典文学工作者对文学鉴赏都很重视,并且投入大量的精力,如余冠英、萧涤非、付庚生、程千帆、霍松林,以及徐中玉、袁行霈、叶嘉莹等。相比较而
期刊
中国官场历来是只“大染缸”,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一进入官场,就会变了一个样不仅古代如此,近代如此,现代也还是如此倘若不信,诸君请看。  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曾描述了这样一种人,并称之为“两面人”:他们和颜悦色,满面谦恭,令人颇觉可爱可亲;然而,在脑后“浩然巾”里面却藏着另一副嘴脸,令人感到可憎可怖。  “两面人”在小说里是虚构的,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的确存在这种现象。例如,在党政领导机关党风
期刊
其实,要说服刑人员的犯罪给家庭带来伤害的话,那么,其中受伤最重最深的,往往是其子女,尤其是尚未成年的子女。因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最差,他们的思想、心灵还很稚嫩还很脆弱。  有鉴于此,笔者在采访时总是格外小心,总是避免刺伤那些幼嫩的心。  人是一种群居的动物,需要与他人的交往,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服刑人员的子女也不例外。但是,他们却常常被归入另册。现在,虽然服刑人员子女被歧视的现象已经大有改观
期刊
所谓身份歧视,是指居于优势地位的人不能平等地对待不如己者,是强势者或自以为强势者对弱势者的轻视,是在权势、财富、文化等方面居于优势的人面对不如自己的人时呈现出的个体优越感。它与平等意识、平权意识是背道而驰的。在现实生活中,由这种身份差异引发的歧视现象比比皆是,诸如城里人歧视乡下人、本地人歧视外地人、富人歧视穷人,以及某些素质不高的外国人歧视中国人;如被指为“名声欠佳”的河南人在京、沪、粤等地受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