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防腐三重门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k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多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如椽巨笔写下“一个幽灵,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时,人们大约再也想象不到,在一个远离欧洲的社会主义中国,如今贪污腐败竟会成为当今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反贪防腐竟会成为众人关注的关键词汇。
   诚如众所周知,时下反贪防腐已然成为当代中国传媒曝光率最为频繁的时髦词汇,国民最为关注的公众话题。这不仅是许多国人所不忍、不愿见到的,更是一些毁家纾难、追求真理的老共产党员们所始料未及的。面对贪官们贪污索贿的种种丑行劣迹,还有贪赃款从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急遽攀升,人们焦急不安,愤然骂娘,自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党和政府已对反贪防腐制定了许许多多的法规,但毋庸讳言的是,迄今为止,似乎仍然收效甚微。只要打开每日的传媒,贪污受贿的信息依旧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引起人们的愤然责骂。
  难怪某报竟把近几年来,官员受贿数字的急遽攀升,称之为“沉重的反贪成绩单”,只消读读最近传媒所曝出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新纪录,大约就能理解人们为何那么义愤填膺了:某地一个小小的村官竟也能贪污几百万、上千万的惊人数字,“中国第一贪”姜人杰刚刚创造了单笔受贿8千多万元的纪录,近日又被沪一地产老总贪污的1.61亿元所打破了。
  愈来愈加高涨的反贪防腐浪潮,正迫使人们不能不在脑际盘旋一个实际问题:在一个名为社会主义国家里,在一支自称为人民公仆的干部队伍中,那一个个嗜钱如命的贪官是怎样“前腐后继”地走上贪赃枉法之路的?又该如何阻断他们这条罪恶之路,终止他们的发财美梦?既然,诚如某些人所言,反贪防腐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人情等方面的复杂社会现象,是牵动着官员、商人甚至院长、校长等各色人等基本利益的一项系统工程,那么,在当下中国要想解答这一难题,也就注定不可能一蹴而就,像火烧房子那样简单了。
  素来,我有一嗜好:以剪报为乐。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卫生、体育等各类社会热点,我都会在阅读报刊传媒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随读随剪,然后便以牛皮纸口袋分装储存。稍有余暇,便随手翻阅这些剪下的旧日报刊。以此为乐,乐此不疲。前些时日,报刊上连续登载了两则关于贪官的消息,一则是披露贪官们将赃款藏于煤气罐、鱼肚子、粪坑、树洞、灰堆里的丑闻,另一则报道大贪官海南华银老总石雪创下贪污2.6亿元,挪用公款1.2亿元的惊天纪录,还有原韶关公安局长叶树养的豪宅里竟查出3000万现金的报道。这贪污钱财的惊人款数和藏匿赃款的种种怪招,不由地再次引起我对反贪防腐话题的关注,于是,我再次翻检起旧日反贪剪报,不觉竟有十几包矣。而当我的目光从十几年前的胡长清、成克杰、转向石雪、叶树养之流,并以近日的疑惑打量这些剪报时,忽然间在脑际竟冒出个反贪“三不方略”的念头。说是方略,不免有夸张之嫌,说是小小发现或一孔之见,倒也还凑合。
   一曰不该。本来,在中国古代的儒教文化中,就不乏为官为民各守其道的说法。可现实的社会潜规则却助长了入党做官、升官发财观念的急剧膨胀。因而我觉得,从学校教育尤其是官员预备基地党校的教育中,尤其必要下大力破除入党做官、升官发财的思想,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而在思想道德上建成反贪防腐的第一道闸门,让每一个从政者都明白,做官不能发财,尤其不该为自己谋财,想发财就别来做官。这是人生观的基本教育,也是执政为民者的道德底线。我以为,这种官员素质教育,只怕比之那些贪官曝光后,在所谓认罪书和思想检查中,反复咒骂资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享乐思想,要实际得多,有效得多。我们曾经见识过,有不少贪官常喜欢把自己的贪赃枉法行为,归之于资产阶级腐朽人生观的影响所致,岂不料,在不少民主与法制健全的资本主义国家,贪官指数恰恰要比眼下中国低得多。
  二曰不敢。如果我们撇开人性的善恶不论,那么,我倒宁愿相信,大多数人在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诱惑面前,总难免会有因一念之差而犯下大错的时候。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官员,尤其是那些长期处于贫困境地而一旦有机会以权力换取金钱的官员,便难以摆脱金钱和美女的诱惑。也许这本是人性的弱点之一。贪官们一旦突破了不该贪污的道德底线,他就不能不面对法律的威严与神圣。倘若我们的法律不是残缺不全的,也不是可伸可缩的弹簧,那么,贪官们大约就不敢与法律死拼硬抗。可惜的是,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许多贪官过于相信权大于法,过于藐视法律的威严。在他们眼里,法律不过是残缺不全的一纸空文,权力才是生财之道和救命的法宝。眼下他们动用权力魔杖,千方百计地阻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出台,便可算是典型一例。可见,扼制贪官贪欲的最有力武器,或贪官最为畏惧的,正是严明的法律。反贪防腐的根本要义,或许并不在于禁这禁那,而应该依照法规,严厉问责,令他们不敢怀揣歹念,触犯法律。
  三曰不能。我并不怀疑,尽管为贪赃枉法者设置了道德和法律的两道闸门,贪官们从此就不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了。看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有一个完备而有效的监督体制,尤其是解决同级监督机构如何监督一把手的问题,是否能将贪污越轨者的危害局限于最小的范围之内,较轻的程度之上。也就是说,我们宁可怀疑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也不能怀疑有效监督体制在反贪防腐中的巨大作用,如此才能及时发现贪官们的贪赃行为,使贪官们的发财美梦不能遂愿。稍有越轨行为,便立即受到警示与处罚,想贪污而又不能。
  观之国内某些官员贪赃手法之多样化、贪欲之肆无忌惮,都不免让人在震惊愤怒之余,又暗自思索:各级纪检组织的软弱无能,各种新闻传媒的无所作为,实际上助长了贪官们的贪欲和勇气。以至于在不少贪官的眼里,“伸手必被捉”,只不过是吓吓小孩的把戏而已。
  反贪防腐的“三不方略”是横亘在所有贪官面前的三重闸门。道德门是思想教育在前,旨在防患于未然,杜绝一切贪赃枉法的念头;法律门更像是悬在贪官头上的一把利剑,它让贪官胆战心惊,寝食难安,从而阻断贪官们的犯罪念头。监督门则可视为所有官员和犯有小贪过失的官员们的提醒与警示,防止官员利用手中权力造成国家更大的损失。正是从思想道德——法律意识——有效监督三个方面,完善反贪防腐的有效链条,成为综合治理一切贪赃枉法行为的重要策略。
  反贪防腐是国际性的话题,更是当代中国众目关注的现实问题。为了反贪防腐,许多政治家和仁人志士真不知耗费了多少脑子,开出了多少药方,然而,毋庸讳言的是,效果并不令人乐观。笔者不是党纪和法律方面的专家,自然无法提出什么高见。所言“三不方略”不过是一个关注国事的人文知识分子一点小小的建议而已。过去笔者曾写过几篇抨击贪官的短文,这次改换角度,探讨如何反贪防腐这一敏感话题,也许是吃力不讨好之举,所献之策,或许并无多少新见,但若能表达我的初衷之一二,也便心满意足了。
其他文献
在南京警备区机关办公大楼采访时,窗外艳阳高照,春天的温暖洒向古城的每个角落。对于那场突如其来的雪灾,令人感觉恍如隔世。但是,春节前夕战冰斗雪的那一幕幕,在警备区每位官兵的记忆中,却依然如此清晰强烈,挥之不去。  在9天8夜的时间里,警备区作战室彻夜灯火通明,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道道号令,从这里发出;6万兵力,在这里调度!  “这次协调动用的兵力比‘98抗洪’的时候还多。”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南京警备区
期刊
1958年,我转业到江苏省作家协会,很快和凤章(1930—)结识。到2006年,两人的交谊已近半个世纪。  新中国成立后,在二十世纪,这批青年作家大多已进入七十多岁高龄,至今坚持创作仍有佳作问世的,已经屈指可数了。而凤章则是其中的一个。撇开身体健康因素不谈,这批上世纪五十年代成名的青年作家,如今之所以只有少数几个人仍在从事文学创作,是因为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文学列车的前进途中
期刊
清明前夕,我去无锡探亲。闲暇便到锡惠公园游览,此时,意外地发现阿炳的坟墓就在公园映阳湖畔,墓是1983年迁葬的,墓墙倚山而立以石作碑。墓前有一尊阿炳铜像,头戴旧毡帽,身穿粗布衫,背上一只破琵琶,左手抱着二胡柄,右手执弓弦,看上去他好像正在为世人拉唱一曲甜、酸、苦、辣的人世吟。  阿炳是无锡东亭镇人。生于公元1893年,幼年家境贫寒。小时就随父学习各种乐器演奏,由于他勤学苦练,很快有一手过硬的艺术水
期刊
徐州是座雄性的城市,又是座温情的城市。它心里一团火,却用来温暖苏鲁豫皖。它有九里山的战场,又有大运河的柔波,有汉兵马俑的威仪,又有汉画像石的传神。历史深处风暴迭起:“大风起兮云飞扬”,当今盛世和谐安详:“云龙山下试春衣。”  初识徐州,是少年时期来徐报考煤矿职业学校,考试完毕就去云龙山看大佛。进三砖殿,看三丈佛。大佛展眉含笑,温和敦厚。徐州人把微笑和慈祥刻在石头上,向四方播洒温馨和友善。  徐州七
期刊
她——吴秀瑛,一个美丽的上海姑娘。1943年8月25日清晨,在县梁东乡龙王村的邓家坝(现为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沈河村)惨死于日寇的屠刀下,年仅19岁,谱写了一曲千古传颂的巾帼英雄壮歌,她的英名永远镌刻在苏中人民光辉抗战史的丰碑上。    毅然从军    吴秀瑛1924年出生于上海,在她少年时代,目睹了“国中之国”的上海租界,成了洋鬼子的天堂,外国列强享受着各种特权,胡作非为,中国人民反而遭受着无端的
期刊
红娘子呀女多娇,  白布褂子青围腰,  不搽杭粉自来白,  不点胭脂赛樱桃  满口银牙如糯米,  整整齐齐白皓皓,  自幼生成风流体,  不胖不瘦好苗条  走起路来风摆柳,  浑身相称真俊俏,  人见人喜满口赞,  迷得许多少年豪,  唯有情哥最爱她,  几番约定在今朝  情郎开口叫爱妹,  你让小郎把魂掉,  我本是个情种子,  恩恩爱爱永不抛  爱妹见他也中意,  提醒郎哥少风骚,  莫嫌我是
期刊
无锡军分区党委是军区部队加强风气建设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前些年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2004年以来,军分区党委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胡主席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形象工程”、维护官兵切身利益的“满意工程”,自觉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风气建设深化。南京军区党委、
期刊
2007年12月27日上午,天,雾蒙蒙的,下着密密麻麻的雨,风吹着雨,在这寒冷的冬季飘落到人们的身上,冷飕飕的一位年已80岁的刘姓婆婆由她的养子小伟搀扶着,手捧感谢信和锦旗冒着寒风冷雨赶到N市妇联,跪地感谢妇女权益部的工作人员是什么事让一个年老的婆婆在这种恶劣的天气里跌跌撞撞赶到市妇联?又是什么事让婆婆激动得跪地答谢呢?这事得从五个月前的一天说起  那天婆婆跪在妇联权益部的门口,喊着救救我权益部的
期刊
婚姻是爱情的行板,是由爱情向亲情的过渡,从而使爱情得到升华。   ——题 记    那天晚上,因为从乡下小学来了一位同学,我们一道分配到G县实验小学的6位男生都聚到校图书室闲谈。不知是谁提起我还没有对象。于是,有人提议说,王茂春,你们学校有没有合适的女老师,给我们这个“小和尚”介绍一个。听了这话大家一致叫好。王茂春是那所小学的教导主任。他当即就说,有。他沉思了一会又说,一共有三个哩,都还没有对象,
期刊
夏夜,挑灯读《宋史》,在“忠义传”中,一个姓陈名东字少阳的丹阳人引起我的注意一是他生于丹阳,葬于丹阳,而丹阳与我驻守的地方毗邻,不知可否寻找到墓冢遗迹?二是此人一介书生,无官无职,却在北宋末年那个外敌入侵,国运飘摇的年代,屡次上书,抨击朝政,又率十万民众伏阙请愿,要求重用忠将,捕杀奸臣,甚是轰轰烈烈南宋建立,他奉诏晋见宋高宗,又上书言事,直指奸贼误国,终与另一布衣欧阳澈血染东市几年后,朝廷又为其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