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暖通节能技术的探索分析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cm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节能理念的越发深化,相应的建筑节能工作也被提上日程,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了相应贡献。本文从建筑暖通节能的重要性入手,对建筑工程中暖通施工中应用到的节能技术作详细论述,并得出结论,工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暖通;暖通节能;节能技术;分析
  
  就建筑能耗来说,建筑施工过程所消耗的能源量远远没有使用过程中消耗得多,这是因为建筑使用过程中会有大量家用电器运行,这些家用电器在实际运行使用时既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又会同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废弃气体,给建筑节能工作带来困扰。而暖通工程作为建筑使用过程中能源损耗量最大的一个项目,只要做好了建筑暖通节能,就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能源损耗,实现建筑节能。为此,有必要对建筑暖通节能技术作详细分析。
  1、建筑暖通节能的必要性
  前言中提到,做好建筑暖通节能工作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降低建筑能源的损耗,为此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中,务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尽量做好全面、系统的暖通节能工作,将暖通节能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实实现建筑节能。
  客观来说,建筑业能源消耗与浪费问题是所以行业中最为突出的,而影响其总消耗量的主要因素在于暖通,原因是因为:一方面,我国暖通施工存在不重视节能问题,施工安装中所选用的大多数暖通器材都属于大功率、大能耗型;而另一方面则因为我国现行的节能管理体制尚未完善,暖通工程管理和暖通技术并没有有效结合起来,所以容易导致暖通工程在后期使用中产生大量能源消耗,大大增加了建筑总能耗。从这两点来看,我国未来的建筑节能道路还很漫长,尤其是在节能技术发展艰难的条件下,想真正实现全方位的建筑节能,还有一漫长的路程要走。
  2、建筑暖通节能技术的应用
  结合建筑暖通节能的必要性,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当前现有的建筑暖通节能技术及特点,指出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单位有必要考虑将一下几种暖通节能技术加以应用,以减少建筑能耗。
  2.1绿色景观的设计
  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是绿色建筑,提倡生态、环保和节能。如果将绿色生态理念引入到建筑施工中,采用绿化手段优化建筑周围环境,打造绿色景观,这对建筑物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同时也是基本符合绿色建筑施工理念的。拿绿色植物来说,如果在建筑物周围种植上适量的绿色植物,植物叶子的蒸腾作用会起到降低空间温度的效果,在夏季可为人们提供纳凉场所。另外,高大的植物会形成一个自然保护层,帮助建筑抵挡阳光中的紫外线,降低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而在冬天,绿色植物可利用自身的吸收功能来吸收太阳能,如果将植物栽种在建筑室内,可达到增加室内温度的效果。
  2.2超低温热泵技术
  超低温热泵技术是伴随新科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可应用于建筑暖通工程中,并降低暖通能耗,实现暖通节能。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建筑暖通系统的温度调节设施中,可满足超低温天气下的温度调节要求。举一个例子:当建筑温度达到零下20摄氏度时,超低温热泵技术产品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发挥自身功能对建筑温度进行有效调控;另外,相关试验显示,当建筑温度为零下10摄氏度时,使用该技术所获得的温控调节效率比使用风冷热泵机组获得的效率要高出20%。从上述例子来看,超低温热泵技术是专门针对我国寒冷地区特别设计的,既能达到温控调节作用,又能实现能源节约,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2.3流量调节机制
  冷、热系统的循环模式是针对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设计而成的。因此,通常情况下设备使用的负荷是远远达不到空调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的,同时其运转效率也是处于不断变换状态的。由于制冷系统的使用,其物质载体水和空气也会随着空调负荷的改变而改变。怎样调节暖通设备的流量变化即促进设备的节能环保又能满足室内温度需求,是暖通节能领域应该具体探讨的问题。就传统方法而言,过去我们通常是利用阀门改变设备阻力进行流量调节的,这是一种非常不经济的使用方法。
  2.4热泵科技
  就热泵技术使用原理而言,其具体是运用高位能将空气中的热能从位置较低的热量源头传输到位置较高的热量源头的一种供暖设施。具体而言,热泵科技中的低位热源主要涵盖了水源热泵、地源热泵以及空气源热泵。针对水源热泵来说其具体包括了河流水、污染水、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等热泵。而对于地源热泵的分析,其主要包括了土壤和地热水热泵等。
  就水源热泵而言,其是有效运用地球上的水能资源所存储的太阳能,将其用作冷、热能量的来源所开展的交替运作模式。水源热泵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以及北方中部地区都有着较为普遍的运用,同时其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的,不仅具有高效的冷、热流通机制而且还能更好的促进国家关于节能环保的举措。
  地源热泵即通过潜在地热资源的使用所设计的一款节能环保暖通产品。具体而言,其是运用地表土壤中所蕴含的太阳能资源,将其作为冷热交替的源泉,在其进行冷热交替进行的循环模式中,制作出更具清洁性能的空调设备。该项设备的研发,使得潜在太阳能源的使用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水源热泵的使用有效解决了制冷、供暖、热水供应三效结合的运作机制,使得自动化暖通设备的运行成为现实,在节省空间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了自然生态的运行模式。
  2.5太阳能空调采暖技术
  太阳能采暖技术也是一种暖通节能技术,应用于建筑暖通工程中时,可为建筑暖通节能做出一定贡献。太阳能与煤气、石油等能源不同,它在理论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将太阳能当作暖通供热动力,利用太阳能进行暖通空调设计,实现太阳能采暖,可大大降低其他能源的损耗。太阳能空调采暖技术中,用电是一种辅助工具,主要作用是驱动太阳能加热,通过水循环流动模式对房间管道内的空气进行升温。当前,通过太阳能的集热器的深入研制和开发,使其能更好地承受高温度、高压力、冷热强烈冲击以及冰雹的热管、真空管用来作为太阳能的集热器,确保了主动式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应用已经成为可能。
  3.结束语
  总之,建筑节能在当前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而暖通工程及暖通设备作为建筑工程中耗能最大的项目,势必会首当其冲,受到节能抑制。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建筑暖通节能技术及节能措施,指出当前可应用的建筑暖通节能技术很多,本文中所给出的建筑暖通节能技术只是少量,还有更多的节能技术没有一一列出,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努力探索,研发出更多的可利用暖通节能措施,降低建筑暖通能耗,实现建筑节能。
  
  
  
  
  参考文献
  [1]王辉.节能环保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J].学问,2009,(03).
  [2]刘东,陈沛霖,张云坤.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节能[J].节能技术,201l,(02).
  [3]张莉,龚娇.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的一般技术措施[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8(05)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文探讨的就是儿童预读期待的特点及引领策略。  关键词:预读;期待;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7-062-01     “预读期待”源自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对文本产生的形形色色的预读感受,包括预想的情景、课堂期待等,尤其是孩子们根据自
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要想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具备较高综合能力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对现行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本文就高职院校的现状,阐述了在服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对社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能够有效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各个行业、领域对于创新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本文主要阐述现阶段河北省事业单位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作用,探讨现阶段河北省事业单位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法。  关键词:河北省事业单位;创新人才培养;发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
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29条区分了股基、债基、货币市场基金及混基的仓位范围的本意,在混合型基金里,股票和债券这两大类资产配置比例都是可以“顶天立地”的。  但是,自2008年4月8日开始发行的富国天成红利之后,所有的混合型基金都变成了“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股票投资仓位都被限定在了30%至80%。近期,虽然有媒体在热炒混合型基金的仓位放开,但我觉得,这个仍需期待。
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脆弱性”。文章就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
在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建设以制造业为主的创新性城市,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从学习的角度,分析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校
玉米作为我国产量第一的粮食作用,也同样是在全世界产量最高的一种产量作物。玉米的种植技术是在明朝时期传入到我国,玉米本身不仅富含了大量的营养,还有着极为香甜的口感,并且玉
分析比较多方PPP项目理论研究和文献著作,归纳总结汇总成该文,主要包括:PPP项目的一般定义和中国国情下的特殊定义,PPP模式在中国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对PPP模式在中国的进一步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检测CA242、CA199和CEA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10期)、CBM、CNKI、VIP和Wang Fang Data。搜
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学为中心”的策略,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并从“夯实基础知识,促使学生活用;引导学生质疑,激发求知愿望;创造一切机会,力求学生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学为中心;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